每當短宣隊或基督徒親友到訪,我們都會問他們有沒有去過馬禮遜墓園,又會對他們說:每一個基督徒都應到此一遊。這並非因:這兒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而是這兒葬著:馬禮遜-第一位來華的宣教士、他是第一人將聖經翻譯成中文和編纂《華英大字典》。他、妻子和兒子一家有五口,死在澳門,葬在這兒。台約爾-戴得生的岳父、細名體創始人。他窮一生之力,鑄造中文字模,為要使中文聖經方便印刷,清楚易讀和廣傳。程耐里-名畫家,他繪畫了:馬禮遜、梁發和蔡高在刻印聖經。
「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希伯來書11:39
「親愛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們不可忘記,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得後書3:8
這墓園在澳門,二百多年來默默地為神作見證。馬禮遜和台約爾心繫中國,他們都是為福音至死的忠僕。死時心願是:葬在中國。他們被埋葬時心願未了,但二百年後澳門回歸中國,神成就了他良善僕人的心願。他們雖然死了,卻仍不斷說出激勵宣教士的故事。
蔡高是馬禮遜僱請的聖經印刷工人,他跟隨馬禮遜工作四年後,深受他的信德所感動,提出要受洗歸入基督。可是,馬禮遜指證他為人不檢,婉言拒絕。蔡高沒有因被拒絕而放棄學習真道。他痛改前非,經兩年的考證,馬禮遜終於為他施浸。他是第一個接受水禮的華人基督徒,是馬禮遜在中國作宣教士七年的第一顆果子。今日在澳門有蔡高幼稚園、小學和中學以作記念。
我倆每次帶訪客到此參觀,都會對他們述說這些故事,不期然心中就被多提醒一次。在這片荒土地,沒有豐足的收獲,但仍須努力不懈,獻上迫切的禱告。眼見澳門這「福音初至地」福音的種子,被各樣的荊棘擠得長不起來。教會中慕道的朋友,甚至已受浸認信的,被思慮和誘惑擄去了,沮喪和失敗感就悄悄地進入傳道人的心中。多少傳道者為了「留住會眾個人」,不敢如馬禮遜指證慕道者的謬誤。蔡高受洗四年後便病逝,只有三十歲。他不是甚麼大人物,他的學問、能力和才幹都一般。因著信,他死了,今日仍在這世界聞名的賭城中見證神。
我倆當上全職宣教士已三整年,住在澳門已三年了。每次我們的兒女到訪,特別是夏天,他們都說:路窄、人多車多、空氣污俗、活在這裡「人都癲」。聽了他們的說話,有點自憐,心想我們為甚麼來住在這裡?在這裡,有說不出來的壓力和攻擊。此時,上述先賢的故事,就會在腦際中出現。馬禮遜、台約爾,他們是英國人,在本國有美好的前途,但為了傳福音給中國人,一概都放棄了。他們為福音苦戰至最後一刻,病死在澳門,埋葬在澳門。天父呀!我們來這兒,是因為你的召命,是因為想:將來得著你稱我們是又良善了忠心的僕人。
代禱事項
- 濠恩堂堂第二屆慕道班,於5月開始,共八堂12課。求神賜福每位參加的弟兄姊妹,幫助他們能順利完成。
- 請禱告記念,每月的第一及第三周主日下午,中華基督教會油麻地基道堂及紅基督徒會堂的短宣隊,在澳門大三巴派新約聖經給國內來的遊客。
- 請記念在濠恩堂聚會,但未信主的朋友,願他們早日得著救恩,得著釋放。
下載 PDF 格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