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婉芬代禱信(2)2025年2月

archive

Home Category : 香港少數族裔

主內牧長、弟兄姊妹平安:

新春伊始,祝願在快樂的新年裡,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的力量!

願祂用種種美物來滿足你,使你青春常駐,健壯如鷹。(詩103:5現代中文譯本)

小時候,老師說我們中國是文明古國,有五千年文化歷史,有自己的傳統曆法;我們住在香港,中西薈萃,每年慶祝兩個新年,一個是公曆的,一個是中國的,每一年都會歡渡兩個新年,是多麼了不起啊!那時候,對我們小孩子來說,公曆新年沒有什麼看頭,只是轉換一個年份的數字而已;中國新年就大不同,真的是除舊迎新,喜氣洋洋。「年廿八,洗邋遢」,年廿八前,爸媽已為我們選購了大年初一穿著的新衣鞋襪,會換上的新床單被蓋;年廿八後,一家大小合力粉飾牆壁、為大門鐵閘掃漆、把地板抹淨刷亮,在煥然一新下,開始預備新年的菜肴糕點,到了除夕夜,吃過團年飯,就往逛年宵。中國新年是多麼的高興和熱鬧啊!

長大後參與宣教工作,才知道潑水節是泰國新年,開齋節是穆斯林新年,候麗節是印度新年,原來其他國家民族也有自己的曆法,過年的風俗,每年歡渡兩個新年的,不是中國獨有!

剛過去的年廿八,服侍本地尼泊爾族裔的義工為孩童舉辦中國新年聯歡會,雖然還未到新年,但好幾個孩子穿上唐裝上衣,又有好幾個穿上他們的民族服裝,一起來慶祝。聯歡會上,我們用普通話唱賀年歌、拼中文揮春、玩中文遊戲,滿有過中國年味道。

看著這群在香港成長的尼泊爾孩童,忽然明白他們也是第三文化的孩子(Third Culture Kids)。他們在香港出生,但居家日常仍保留著家鄉的傳統、生活習慣、文化習俗、宗教語言。他們在香港長大,必須認識和適應香港的生活文化,用粵語和中文上學,對他們來說,是在跨文化。過去二十多年,我們努力探索如何讓作為第三文化孩子的宣教士子女健康成長、認識自己、面對衝擊。今天我們服侍這群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尼泊爾孩童,也在提醍我們思想如何明白他們獨特的處境和需要,如何適切地關愛他們,讓他們健康成長、認識自己、面對衝擊。求主指教我們!

感謝每一位為我轉換賽道代禱和奉獻支持的牧長肢體,你的禱告,關愛和支持,成為我極大的鼓勵。雖然各樣事情還在起步探索,也遇見不知如何處理的困難,但深信藉著你的禱告和同工,神必引導開路!

深願你我都能過一個有價值意義的新一年的
廖婉芬
二O二五年二月五日

下載 PDF 格式 (中文)
下載 國際中華福音使命團_廖婉芬回應表

Read More →

內牧長、弟兄姊妹平安:

兩年多前,在我預備卸下香港區主任的職責時——這意味著我會退休了,沒想到會接到國際總幹事朱昌錂牧師的電話:「你完成香港區的職責,休息一、兩個月,放個長假後,可以過來國際辦事奉,負責宣教士事務嗎?」就這樣,我在去年八月開始另一個里程。中華福音使命團的國際辦,在香港設有辦事處,因此,是我的心願,我仍以香港為家,關心派駐不同工場的宣教士。

退休,英文是retire,不是無所事事,而是「換咗條呔(換條輪胎)(tyre的美式拼寫)」,轉換跑道。沒想到,神很幽默,真的帶我走新賽道。去年底,朱牧師告訴我:有位服侍尼泊爾孩童的義工,想尋找幫助,帶領他們的義工團隊。為此,請你去做個瞭解,給我報告,看看神是不是要我們重啟尼泊爾事工。

我與義工團隊的幾位代表見面,問了三個問題:

一、什麼驅使你們參與這事工?
二、你們都住在「油、尖、旺」區嗎?
三、尼泊爾孩童用尼泊爾語和英語溝通,你們的英語程度都很不錯吧?

他們說:

  1. 我們當中已婚的,兒女都長大了,我們看見這群尼泊爾孩童,需要生活上、性格上、興趣上的培育,需要學習中文和數學上的指導,我們就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兒女般來教導、關懷。至於單身的,也把他們看成自己的弟妹子姪般來愛護、照顧。
  2. 我們來自四面八方,最遠的,住近邊界,交通轉折。我們來服侍孩童,有每星期一天的、有兩天的,就是在社會變動和疫情期間,也從沒停止。
  3. 至於英語能力,我們有中學畢業後都沒怎用英語的,但看見孩童的需要,就倚靠神憑信心踏出一步,盡力去做,現在已可流暢地用英語與他們交談了。

聽著義工們分享,感受到他們的真摯、熱誠,怎可能放下他們呢!

當我一面認識這事工,一面尋找來幫忙的人手,一面與他們策劃時,發覺實在兼顧不了,這事工需要增聘全職同工負責(本地跨文化宣教士),服侍尼泊爾家長和孩童。經年的服侍,已有孩童決志信主,需要栽培;有孩童對福音有興趣,需要談道;有信任的家長,可以探訪交往。今年暑期活動的結業禮,有九位家長出席,不單與兒女一起玩遊戲,還跟兒女一起聽福音。這是一個值得投資的禾場,我們需要願意來教導、培育孩子的義工,每星期來一個或兩個下午。我們需要兩位願意服侍尼泊爾人的宣教士。

在國際辦事奉,我需要籌募經費;國際辦(香港)2024年4月至8月的總收入為港幣422,783元,總支出港幣362,254元,結餘60,529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累積不敷港幣(-162,618元),求主供應。

「你想,這三個人那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他說:「是憐憫他的。」耶穌說:「你去照樣行吧。」(路加福音十36-37)

請你來加入賽道的
廖婉芬
二O二四年九月二十一日

下載 PDF 格式 (中文)
下載 國際中華福音使命團_廖婉芬回應表

Read More →

親愛的弟兄姊妹,主內平安:

耶穌對他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翰福音十四6)

今年7-8月期間,文瀚被邀請參與中福團尼泊爾事工的暑期活動。這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事工,因為他要用英語協助16-17位尼泊爾小學生的數學活動。起初的構思,只是需要協助同學背記「乘數表」,後來發現他們有不同年級,程度參差,因此需要分小組活動,而且需要設計不同的內容。感謝主,七次的數學活動順利完成。

這事令我們想起過往在南非事奉的日子中,曾在伊利沙伯港一個黑人社區中協助當地孩童的數學功輔班,當時也是以英語教學。原來,當年的經驗也可以用在幫助尼泊爾孩童的暑期活動中,因著學習數學需要不同的方法,導師需要引導同學,用他們能理解的方法去幫助他們。事實上,從實物運算到抽象思考,是一個轉變的過程,需要不同的引導。

在尼泊爾暑期活動閉幕禮當天,有孩子分享和表演、暑期活動花絮短片和魔術表演等,文瀚以「從學習數學到認識信仰」為題跟他們及家長分享福音,並以約翰福音14章6節耶穌的話為總結。

服事社群是一個很好的福音切入點。香港教會應把握這些「大門前」的宣教。上帝將不同國家地區的人帶進香港定居,他們成為我們的鄰舍,作為香港的信徒,實在應該向他們分享福音。這些群體在他們的原居地,可能很少機會聽福音,既然神將他們帶到香港,我們理應服事這些鄰舍。但願有更多人能關心尼泊爾事工,若你有意想參與,歡迎與中福團香港區辦事處聯絡。

在宣教動員方面,我們為在暑假期間出發的短宣隊安排集訓。在集訓中,不只有講述,更可運用一些宣教教育的材料,如:民族服裝展覽、差傳小遊戲和工場短片播放,加上我們的宣教經驗分享,讓短宣集訓更加多樣化。有時遇上親子短宣隊,我們鼓勵孩子們也來集訓,讓他們通過遊戲,從小認識宣教,讓孩子知道短宣不是單單到外地,更是認識神的作為,並多為宣教士祈禱。我們深信宣教是應從兒童教育開始。求主使用每一個集訓和每一隊短宣隊,挑旺他們的宣教心。今年的短宣隊比往年多,而且很多參加者是年青人,他們都有一顆願意學習的心,但願他們能更多認識宣教。

代禱事項:

  1. 為尼泊爾暑期活動能順利完成感恩,求主差派工人作本地跨文化服事。
  2. 為文瀚繼續的進修,並為預備11月的考試祈禱。
  3. 為家中各人的身心靈祈禱。
  4. 為著今年暑期各短宣隊順利完成感恩,求神興起工人作長期宣教。

主僕
文瀚、玉潔

尼泊爾事工暑期數學活動

尼泊爾事工暑期數學活動

尼泊爾事工暑期活動結業禮

尼泊爾事工暑期活動結業禮

差傳遊戲:飛一般的宣教

差傳遊戲:飛一般的宣教

親子短宣集訓活動:宣教教育應從兒童開始

親子短宣集訓活動:宣教教育應從兒童開始

宣教教材:介紹台灣排灣族服裝

宣教教材:介紹台灣排灣族服裝

下載 PDF 格式 (中文)

Read More →

純文字版

本地跨文化宣教——印傭事工篇

本地跨文化之我在

薔薇│本團派駐香港本地跨文化宣教士

  我自2014年從海外宣教工場返港後,看見大街小巷、住宅大廈或公園中,無處不是印尼姐姐的踪影,她們大多是陪伴長者晨運及買餸的。
追查外傭來港工作的歷史,緣於菲律賓政府為了增加外匯收入,在1974年實施「海外僱傭計畫」,鼓勵國民前往海外工作。與此同時,當時的港英政府有鑒於本地傭工不足,於是允許引入外來傭工 ¹。截至2019年,香港共有399,320名外籍家庭傭工,其中55%來自菲律賓,43%來自印尼 ²。印尼傭工之所以受歡迎,在於她們願意學習廣東話,正正切合現今社會人口老化的需要。教會有見及此,也開始思考如何接觸這個族群。

  因應香港印傭數目不斷增加,差會也看見這個趨勢。筆者與差會商討後,便回應主給我的異象。印傭的本地跨文化事工,開荒階段因人手及資源短缺而舉步為艱,但上帝恩典夠用。開始時,先去印尼華僑教會聚會、參加「認識穆斯林」的講座、參觀不同教會的印傭興趣班、探訪基督徒經營的外傭中介公司等等。我也嘗試去認識她們的宗教及文化;近距離與她們接觸。在「邊做邊學」的過程中,適逢母會的小組組員帶了她家中的印傭信主,正在尋找栽培員牧養,由於那印傭來港已超過八年,能操流利的廣東話,她便成為我第一個栽培的對象。

  在這個工作開始的時候,「探訪」這個意念常揮之不去。怎樣可以讓印傭姐姐和僱主同時都「開綠燈」給我們探訪呢?聯絡中介公司及「使命僱主」的意念再次在腦海中出現。在上帝的帶領下,認識了兩間印傭中介公司,她們都願意按要求提供合作的平台。期間介紹了一位印尼華僑姊妹進到中介公司工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姊妹感受到很多印傭因不懂廣東話而遇到許多困難,繼而產生開廣東話班的意念。與此同時,也招聚了幾位願意服侍這些姐姐的教會信徒。但她們是印尼華僑,廣東話發音不太準確,加上教會地方狹窄,沒有多餘空間作教學。

  在上帝的時間裡,一切困難都能迎刃而解。2022年,透過一名弟兄認識了印尼華僑教會鄰旁的教會,透過崇拜信息分享本地跨文化的需要,會後竟然有5位姊妹願意回應教授廣東話,教會也願意提供地方上課。同年9月初,廣東話班便順利開學。經過一年多的課堂,現在穩定出席的學員徘徊在9至13人之間,感恩上帝為我們開了一個吸引印傭來聽福音的新平台。

  為了迎合不同印傭的興趣,我也學了一套福音英語課程。疫情期間學習了網上教學的方法,讓師生們能無障礙地繼續教與學。期間更有兩位印尼老師願意幫助我們,讓我們經歷資源共用之美。

  在「使命僱主」的推動下,透過探訪,知道一位僱主準備搬家,新居是一間有小花園的村屋。在疫情最嚴重、所有公眾活動場所都關閉之際,這地方就成為了中英文班的戶外活動空間,能在小花園中燒烤。在輕鬆的環境中,主人家的外母還帶了幾位印傭決志祈禱,僱主家的印傭不久也信了主。神的工作真是奇妙,超乎人所想所求。

  我在印尼姐姐當中服事,更是在神的恩典下。我需要大家也在其中,有份被祝福和祝福人。現實上,我們需要你們的參與,就是以金錢、禱告和時間來支持這個事工;更需要願意委身神的宣教同工,有教學經驗或恩賜的同行者,一起來服侍這群體;若有感動,歡迎與我們聯絡。

Read More →

純文字版

本地跨文化事工──尼泊爾篇

人生下半場——我忘記了,祢都曉得

歐淑賢(Brenda)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某個寒冷的日子,我、外子和一位在做尼泊爾事工的弟兄,拿著小禮物到西洋菜街(女人街)一幢唐樓,到一個尼泊爾家庭作聖誕探訪。

  當時我剛退休了幾個月,仍未正式思考人生下半場的方向,這次突然出現的任務(關心尼泊爾兒童的成長,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喜歡美術音樂,……),令我想起十年前在教會的差傳主日,差會同工向我們介紹少數族裔足球事工,那時我心裡對神說:「很特別喎!踢波傳福音,有機會真想去球場探吓佢哋。」後來一忙,也就忘記了。然而,神萬事都曉得!

  那天,我們要探訪的兩兄弟早早就在家樓下「恭候」!攀了六層樓梯後,氣喘甫定,他們很靦腆地招呼我們吃雞肉饃饃(餃子,尼語稱 MoMo),他們竟然是全家齊集,以表達歡迎。

  尼泊爾人的家庭觀念很重,加上可能在本地生活不易,親戚更加傾向聚居一處、彼此幫助。這家孩子的居所,有四房一個小廳、一個洗手間,卻住著三個有親戚關係的家庭。廳角有一座與小廳不成比例的神壇,供奉著他們膜拜的神靈。我恍然大悟,大哥的英文名字正是他們供奉的其中一個神明的名字!尼泊爾人生性熱情友善,但若有家族成員改信其他宗教,長輩們會群起反對,毫不客氣。

  後來在閒談中才知道這兩兄弟就是來自那個足球組……

  轉眼間,我已跟尼泊爾孩子相處了五年了。我們通常會在星期一至四下午與他們相聚,隔個星期五則有名為「Friday Sunshine」的聚會,是類似團契形式的,義工大多是退休人士。

  尼泊爾孩子一般都很單純,但非常活潑,好動多言;有時候我在想:「佢哋日日對住班老人家,真係好悶喎!」然而,孩子們雖佻皮,內心卻很有情,明白導師們有時縱然嚴格,其實是疼他們的。他們知道導師們都信耶穌,有些孩子在休息時愛拿起圖書、包括兒童英文聖經來看。我們雖然又老又欠青春活力,但神的恩典真是夠用,祂的應許是實在的。

  主耶穌說:「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十一 30)

  這幾年的七至八月,我們都舉辦了兩至四星期的暑期活動,當中有福音元素及佈道,帶領孩子們認識那創造宇宙萬物的真神!

  感謝主,兩年前我們收割了第一批福音果子,三個中學生信主;去年暑假多了四個小學生。

  「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馬書十 15)

  感謝主,今年五月開始,我們加入中福團大家庭,成為本地跨文化事工組的一員,期盼神的大能及祝福繼續臨在、使更多尼泊爾家庭能認識主基督。

本團需要關心尼泊爾孩童,樂意幫助他們在基督裡、在品格上、在生活上、在學習上成長的義工(最好能用簡單英語溝通),也需要喜歡與孩童家長聯繫、探訪他們的義工,有意者,請以電郵或電話與本團香港辦事處聯絡。

Read More →

各位弟兄姊妹,主內平安: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言三5-6

        6月疫情慢慢穩定下來,很多教會也恢復實體崇拜,印尼姐姐的興趣班也於第三週恢復聚會。感恩姐姐們沒有把我們忘記,還非常踴躍的出席。7月第一週出席的姐姐超過十位,姐姐們都表示掛念著導師們。歡聚不足一個月,疫情再度嚴峻,聚會被逼再次暫停。今次導師們提議用網上視像會議開興趣班,這是一個從未想過及試過的方式。在使命僱主幫助下,教她們的姐姐如何使用及下載有關程式,第一次有四位姐姐成功上網彼此問安。感謝主讓我們專心仰賴祂,引導我們另一個新嘗試。

        今年接受了幾間教會的邀請,可在信徒當中分享信息傳遞宣教異象。很多教會在疫情影響下,已習慣將整個崇拜於網上發佈;但由於信息分享內容涉及較敏感的福音對象,不宜公開。沒想到六月份疫情竟然穩定下來,感恩不需要刪除一些見證及錄影講道,珍惜能對著會眾分享神話語的機會。

        肺炎疫情感染個案忽然間在7月中攀升。有些僱主不容許姐姐在假日離開自己的區域或家居,印傭興趣班及有關的崇拜活動又相繼停止。此刻竟收到一位姊妹帶了她的印傭姐姐信主,詢問可否找到培栽的教會。經過兩年多與一間教會的合作,認識一位印尼華僑師母,與師母傾談,過程中,感受主的同在,讓我們想出另一種栽培方式。除此之外,日後還可發展到另一種配搭事奉,求主繼續引領及開通達的道路。

        在疫情影響下,兩位信主的姐姐不能參加實體崇拜。感恩有兩間印尼教會樂意提供網上崇拜,是意料之外的一件開心事,印尼華僑師母收到網上崇拜資料後,幫助將詩歌內容及信息大綱翻譯出來。除了將印尼語崇拜轉給兩位基督徒姐姐外,也可轉給兩位使命僱主。姐姐雅玲的僱主因著明白崇拜的內容,有智慧地容許雅玲隔天才買餸一次,給她多點休息時間,同時請她收看網上崇拜,沒想過雅玲也乖乖地看完。盼望聖靈在她心中繼續作工,盼望一個小小的行動,能將一粒道種撒在姐姐心田好土裡,按天父的時間成長及結果。

        剛完成骨質疏鬆的覆診,以為食了鈣片並勤曬太陽便能大有改善,心想可以停藥之際,驗血的報告又顯示血色素差點不足越界。為免發生其他問題,都是聽從醫生意見繼續食藥。不過對骨質疏鬆的指數仍然在微跌而有點不甘心,經好友介紹下,改食了一些健康食品,還學做一些運動,可惜過目即忘。最後,在網上尋找了有關的運動,現在每天都做一些簡單負重的運動,背著一些有重量的東西走到另一區買菜,盼望骨質疏鬆於三年後可以回復正常指數。求主賜恆心及毅力去操練,有健康的身體繼續為主奔跑。

感恩代禱事情:

  1. 感恩事奉沒有因疫情的影響而停下來;
  2. 感恩能與一位印尼華僑師母合作;
  3. 感恩有一位退休傳道人願意加入團隊,成為義務宣教同工一起事奉;
  4. 記念姐姐雅玲的心繼續開放,被主的話語觸摸;
  5. 記念血色素及骨質疏鬆盡快回復正常指數,能有恆心做運動。

薔薇                
2020年8月

 

下載 PDF 格式(中文)

Read More →

代禱信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