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婉芬代禱信(2)2025年2月

archive

Home Category : 國際辦

主內牧長、弟兄姊妹平安:

新春伊始,祝願在快樂的新年裡,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的力量!

願祂用種種美物來滿足你,使你青春常駐,健壯如鷹。(詩103:5現代中文譯本)

小時候,老師說我們中國是文明古國,有五千年文化歷史,有自己的傳統曆法;我們住在香港,中西薈萃,每年慶祝兩個新年,一個是公曆的,一個是中國的,每一年都會歡渡兩個新年,是多麼了不起啊!那時候,對我們小孩子來說,公曆新年沒有什麼看頭,只是轉換一個年份的數字而已;中國新年就大不同,真的是除舊迎新,喜氣洋洋。「年廿八,洗邋遢」,年廿八前,爸媽已為我們選購了大年初一穿著的新衣鞋襪,會換上的新床單被蓋;年廿八後,一家大小合力粉飾牆壁、為大門鐵閘掃漆、把地板抹淨刷亮,在煥然一新下,開始預備新年的菜肴糕點,到了除夕夜,吃過團年飯,就往逛年宵。中國新年是多麼的高興和熱鬧啊!

長大後參與宣教工作,才知道潑水節是泰國新年,開齋節是穆斯林新年,候麗節是印度新年,原來其他國家民族也有自己的曆法,過年的風俗,每年歡渡兩個新年的,不是中國獨有!

剛過去的年廿八,服侍本地尼泊爾族裔的義工為孩童舉辦中國新年聯歡會,雖然還未到新年,但好幾個孩子穿上唐裝上衣,又有好幾個穿上他們的民族服裝,一起來慶祝。聯歡會上,我們用普通話唱賀年歌、拼中文揮春、玩中文遊戲,滿有過中國年味道。

看著這群在香港成長的尼泊爾孩童,忽然明白他們也是第三文化的孩子(Third Culture Kids)。他們在香港出生,但居家日常仍保留著家鄉的傳統、生活習慣、文化習俗、宗教語言。他們在香港長大,必須認識和適應香港的生活文化,用粵語和中文上學,對他們來說,是在跨文化。過去二十多年,我們努力探索如何讓作為第三文化孩子的宣教士子女健康成長、認識自己、面對衝擊。今天我們服侍這群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尼泊爾孩童,也在提醍我們思想如何明白他們獨特的處境和需要,如何適切地關愛他們,讓他們健康成長、認識自己、面對衝擊。求主指教我們!

感謝每一位為我轉換賽道代禱和奉獻支持的牧長肢體,你的禱告,關愛和支持,成為我極大的鼓勵。雖然各樣事情還在起步探索,也遇見不知如何處理的困難,但深信藉著你的禱告和同工,神必引導開路!

深願你我都能過一個有價值意義的新一年的
廖婉芬
二O二五年二月五日

下載 PDF 格式 (中文)
下載 國際中華福音使命團_廖婉芬回應表

Read More →

親愛的弟兄姊妹主內平安:

梁鴻光函(八十五)

        近月往泰國,一次在餐廳用餐時,點了一款飲料,當飲品送來時,一位資深的侍應生隨即向新來的侍應生示範,講解當如何擺放及處理。看著那「新手」戰戰兢兢地看著、聽著,知道新手正用心學習。當另一份飲品來到時,我向那資深的侍應生說:可否讓那「新手」來試試,那資深的就讓出位置,讓新手來嘗試,並一步一步的告訴新手當如何擺放和處理。那新手表現得又緊張、又興奮,完成後,我對新手說:你做得很好;也對資深說:謝謝你。

        不少日常的事情,我們已經做過了、習慣了,覺得很普通,不是什麼問題。但對「新手」來說,需要學習、需要明白、需要指導,需要跟隨實踐,需要累積經驗,這些「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對新手來說都是很寶貴的經歷。從旁觀察,那位資深的侍應生看來不是被指派要做那「新手」的師傅,但她主動地給新手作出帶動,她也願意接納我的提議,讓新手在她指導下來操作,這個很是難得。我回想年少時無心向學,那時先父在紅磡黃埔船塢任燒焊技工,他就帶我去做學徒。印象中從沒有誰來做我「師傅」指教我,我像是個雜工,那裡有需要就去做一把,搬搬抬抬,從旁觀察,只能自學,在船塢工作了年多就離開了。

        想起泰國新天聖經學院學士科的課程,學生完成了三年的課堂學習後,有一年全時間實習,然後回來上第四年的課程,才能畢業。學生們除了這一年的實習外,其實四年的課堂學習中,也有不同類型範圍的實習安排。課堂外的實習十分重要,學生不單是研讀聖經及其他科目,更需要學以致用——需要「落地」的應用在教會事奉及日常生活上,也需要有老師作實習指導。回想我牧會初期,獲某神學院派神學生來實習,要按神學院的要求安排合適的事奉體驗,要適時作出指導,要書寫實習後的報告與評估,那時也很戰兢,深感責任重大,現在回頭看來,那是很有價值的事奉!

        泰國新天聖經學院建校工程完成後,在保養期間做了跟進和修葺項目。建校賬目經過核算後,茲在下頁報告。

        新天聖經學院的設計規劃是給80位學生住宿,現時學生人數不多,有數個課室仍未購買及安裝教學設施(如電腦、電視等),結餘的泰幣166,368銖轉往學院賬目,定為「建校設施專款」,待日後啟用那些課室時,可以購買最新型號的相關設施之用。

        由於新天聖經學院建校工程完畢,我身體狀況需接受中醫藥調理,定期覆診,也因三高(膽固醇、血壓、糖尿)需定期往診所檢查及取藥,另為減輕國際中福(香港)財務,我現時已轉為部份時間工作。明年為本團成立五十週年,將舉行不同的慶典活動,我被委任及選為金禧慶典籌委會主席,請記念。

        本年度4月至11月,收入$690,323,支出$584,145,結餘$106,178。至11月累積虧損($56,440);請繼續支持我們。

        謹在這個歡欣、分享的日子裡,向你們這年來的關心問候、以及禱告上、經濟上的支持,致以衷心的感謝。

 「願今在、昔在、來臨中的那一位,……賜予你們恩惠、平安!」(啟一4~5)

您的弟兄 梁鴻光
2024年12月25日


泰國新天聖經學院建校財務報告

  • 第二期建築工程及第三期小型工程(泰銖):

預算

收入

支出 結餘/(虧損)
62,500,000 62,816,360 62,448,771

367,589

  • 其他項目及支出(泰銖):

D座改善工程

676,065 832,358 (156,293)

其他項目支出

271,290

(271,290)

第二期工程奉獻禮支出

65,907

(65,907)

虧損及支出共

(493,490)

  • 總結算(泰銖)
A.第二、三期工程結餘

367,589

B.其他項目虧損及支出

(493,490)

購地餘款

15,300

第一期工程盈餘

276,969

結餘

166,368

下載 PDF 格式 (中文)
下載 國際中華福音使命團 回應表

Read More →

內牧長、弟兄姊妹平安:

兩年多前,在我預備卸下香港區主任的職責時——這意味著我會退休了,沒想到會接到國際總幹事朱昌錂牧師的電話:「你完成香港區的職責,休息一、兩個月,放個長假後,可以過來國際辦事奉,負責宣教士事務嗎?」就這樣,我在去年八月開始另一個里程。中華福音使命團的國際辦,在香港設有辦事處,因此,是我的心願,我仍以香港為家,關心派駐不同工場的宣教士。

退休,英文是retire,不是無所事事,而是「換咗條呔(換條輪胎)(tyre的美式拼寫)」,轉換跑道。沒想到,神很幽默,真的帶我走新賽道。去年底,朱牧師告訴我:有位服侍尼泊爾孩童的義工,想尋找幫助,帶領他們的義工團隊。為此,請你去做個瞭解,給我報告,看看神是不是要我們重啟尼泊爾事工。

我與義工團隊的幾位代表見面,問了三個問題:

一、什麼驅使你們參與這事工?
二、你們都住在「油、尖、旺」區嗎?
三、尼泊爾孩童用尼泊爾語和英語溝通,你們的英語程度都很不錯吧?

他們說:

  1. 我們當中已婚的,兒女都長大了,我們看見這群尼泊爾孩童,需要生活上、性格上、興趣上的培育,需要學習中文和數學上的指導,我們就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兒女般來教導、關懷。至於單身的,也把他們看成自己的弟妹子姪般來愛護、照顧。
  2. 我們來自四面八方,最遠的,住近邊界,交通轉折。我們來服侍孩童,有每星期一天的、有兩天的,就是在社會變動和疫情期間,也從沒停止。
  3. 至於英語能力,我們有中學畢業後都沒怎用英語的,但看見孩童的需要,就倚靠神憑信心踏出一步,盡力去做,現在已可流暢地用英語與他們交談了。

聽著義工們分享,感受到他們的真摯、熱誠,怎可能放下他們呢!

當我一面認識這事工,一面尋找來幫忙的人手,一面與他們策劃時,發覺實在兼顧不了,這事工需要增聘全職同工負責(本地跨文化宣教士),服侍尼泊爾家長和孩童。經年的服侍,已有孩童決志信主,需要栽培;有孩童對福音有興趣,需要談道;有信任的家長,可以探訪交往。今年暑期活動的結業禮,有九位家長出席,不單與兒女一起玩遊戲,還跟兒女一起聽福音。這是一個值得投資的禾場,我們需要願意來教導、培育孩子的義工,每星期來一個或兩個下午。我們需要兩位願意服侍尼泊爾人的宣教士。

在國際辦事奉,我需要籌募經費;國際辦(香港)2024年4月至8月的總收入為港幣422,783元,總支出港幣362,254元,結餘60,529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累積不敷港幣(-162,618元),求主供應。

「你想,這三個人那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他說:「是憐憫他的。」耶穌說:「你去照樣行吧。」(路加福音十36-37)

請你來加入賽道的
廖婉芬
二O二四年九月二十一日

下載 PDF 格式 (中文)
下載 國際中華福音使命團_廖婉芬回應表

Read More →

親愛的弟兄姊妹主內平安:

梁鴻光函(八十四)

        我神學畢業後事奉了四個十年。第一個十年在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堂帶領堅樂堂自立,開了兩個分堂:耀安堂暨老人中心和厚恩堂。第二個十年在基督教聖約教會總會,期間有聖約教會香港區自立,總會辦事處重組架構,聖約教會在華百周年慶典,成立差傳委員會,開辦康靜頤養院,小天使(天盛)幼稚園及盛恩堂,還有堅樂小學等。之後 神帶領我休息了一段時間,然後有兩個十年在中華福音使命團,期間幫助泰國工場成立中福聯會,督導新天聖經學院第二期建築工程及其他項目,也經歷了新冠肺炎期間,獨自長期逗留在泰國服侍的日子。

        我這樣分享,不是說自己有什麼成就,乃是說 神用不同的環境、方法,要造就我們要傳揚福音,培育信徒,建立教會,就如保羅,他寫腓立比書時,正在羅馬坐監,是一個囚犯。信中沒有怎樣交代牢獄生涯的具體細節或艱難苦楚,然而保羅知道腓立比教會中有人對他坐監受苦,感到不安。因為這次坐監,不是一頭半個月的事,而是坐了兩年,仍然生死未卜,確令人苦惱。如果保羅是神大大使用的僕人,他的遭遇何會如此惡劣?(腓一12–14)

        為此,保羅在信中詳細描述了面對這樣困境時,自己的心路歷程,他刻意強調「弟兄們,我要你們知道」,保羅要確保腓立比教會了解他的內心世界。原來他人在牢房中,內心仍然只關心一件事,就是福音的傳揚

        保羅坐牢使褔音傳開,不是一兩個軍人的事,乃是御營全軍,而且還有其餘的人。(13)保羅在惡劣的環境中,無視困難,為主勇往直前,這是一個無庸置疑的事實。世上有價值的事,沒有不用付出高昂代價的。保羅以他的自由,換取了在御營傳揚基督的機會。他成為一位帶著鎖鍊的「宣教士」,被主差遣在羅馬人中。在當時的人看來,保羅坐牢是一項失敗,但在主看來,這是一個「奇特的宣教策略」,以至他領會到「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褔音與旺」(12)

        保羅對不利的環境毫無懷疑,反倒因信靠神而大得喜樂。福音的工作,不會因環境而受攔阻,保羅所處的環境,不論如何惡劣,都是作工的時候。許多人以為我環境好些,比較空閒些,我必能為主多作一點工。我退休了,可以事奉多點,我轉工了,可以事奉多點。但保羅的經歷推翻了我們的假定。保羅在監獄中,沒有像我們遇到困難時的發怨言、焦慮、煩躁、沮喪、灰心,卻仍是一心掛念主的事,照常善用機會。所以福音因而興旺,「代價」也非白付。

        親愛的弟兄姊妹,過往十年,你怎樣過?未來十年,你又怎樣打算呢?

        本團43位宣教士在16個國家地區開荒佈道,建立教會,門徒訓練,服務社群;然而部份宣教士會因健康、年紀等需要退下,然而還有很多未得之民,需要有人去以身教言教表明主救恩的道;有聽了主道的人需要有人去教導、同行、栽培;有初建的教會需要有人去帶領,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放眼禾場,盡在問:請過來幫助我們!莊稼多,工人少,你願意回應,接受 神的差遣嗎?

        今年四月底與廖婉芬牧師前往泰國清邁,此行主要是與國際總幹事及泰國工場資深宣教士會面,商談籌劃2025年五十周年活動,參加會議及處理其他公務等。

        本團會計師已完成了國際中福(香港)辦事處2023/2024年度財政審核,全年收入$822,141,支出$1,032,657,虧損($210,516)。請繼續記念我們,祝福宣教工場,讓各民各族得見主光。

        願父神和主耶穌基督把平安和滿有信心的愛賜給眾弟兄!又願恩惠與所有恆久地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人同在!(弗六23-24)

您的弟兄 梁鴻光
2024年6月5日

下載 PDF 格式 (中文)
下載 國際中華福音使命團 回應表

Read More →

親愛的弟兄姊妹主內平安:

梁鴻光函(八十三)

        這許多年來,如果我在外用膳,大多是光顧那兩、三間茶餐廳或大排檔,由於見面多了,與員工及店主也很熟稔。過去兩、三年,他們見到我時就會問:「幾時再出門?」或說:「回來了!」因為我往泰國公務時,內子有時也會前往光顧,員工見她一個人,就會問說我在哪裡,所以他們就知道我出門公幹了。

        今年一月,我再往清邁視察,看見所有要做的工程,包括改善工程,都一一完成了,心裡十分感恩,在此作些分享:

  1. 建築工程:第二期建校工程及第三期小型工程(將第一期A及B座設施還原:包括圖書館及男女生宿舍等)於2022年中先後完工後,新天聖經學院第二期校舍奉獻感恩崇拜已於2022年10月14日(星期五)舉行;10月15日(星期六)上午在校園舉行首個畢業典禮;
  2. 改善工程:自第二期工程竣工後,原先暫借D座二樓的部份房間——包括院長臨時辦公室,院長臨時宿舍,學院臨時會議室等已搬往第二期(A座)單位,為配合本團及聖經學院日後為國內外教會舉辦密集課程及訓練,經商討後將這些房間改建:分設男、女生宿舍,多用途室(可作課室、小組討論、休憩之用),可供16人使用。有關改善工程已於2024年二月初完工。
  3. D座二樓:多用途室(上)、宿舍(中)、洗手間(下)

    D座二樓:多用途室(上)、宿舍(中)、洗手間(下)

  4. 工程費用:學院空間的規劃是以容納80名住院學生為目標,現在相關所有設施及傢俱都已備妥了,感謝信實的主看顧並供應一切需用!我們正為整個工程的收支作出結算,感謝眾教會和眾肢體的代禱與奉獻!
  5. 身體狀況:感謝主,這幾年往來泰國香港,沒有傷風感冒,也沒有感染「新冠」,沒想到完了工程,來到今年三月,卻在患上感冒時發現不是普通感冒,而是染了新冠。感謝神讓我發現得早,當天就取得新冠特效藥服用,病情不致嚴重,也沒有影響隨後數天早已安排了的白內障手術。上一封代禱信提及我會在十二月做身體檢查,報告檢測結果說我的前列腺癌抗原指數(PSA)比前次高了少許。腫瘤科中醫師看了報告後著我不用掛心,只要按時服藥,放鬆心情,因為我的脈象已顯得很不錯。請為我的健康禱告,求神賜恩,使我繼續事奉祂!

 

        在經濟低迷的日子裡,感謝你一直的關愛、奉獻與代禱,國際中福(香港)辦事處本年度經費,截至2024年2月底收入$747,018,支出$932,763,不敷($185,745)。請繼續與我們同行,祝福宣教工場,讓各民各族見主光。

        願恩惠平安,從  神我們的父,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腓一2)

您的弟兄 梁鴻光
2024年3月13日

下載 PDF 格式 (中文)
下載 國際中華福音使命團 回應表

Read More →

親愛的弟兄姊妹主內平安:

梁鴻光函(八十二)

        今年六月往斯里蘭卡時,有位經商的姊妹告訴我,在當地駕車,除要持有國際駕駛執照外,也要申請當地的。於是,我請宣教士幫忙查詢瞭解。十月下旬再訪蘭卡,這個旅程需駕車探訪不同地區,抵步後就先往申請駕照。幸好申請手續不繁複,可選用英文表格,辦證時間竟比我預期的短,讓我可以回旅館補眠,預備足夠精神翌日駕車跑長途山路。

        怎麼不到四個月又再去蘭卡?上一封代禱信說,六月往蘭卡「是緣於與本團合作的當地聯會的教會領袖換班,幾位相熟的牧者將會轉換崗位,本團第二位派駐斯里蘭卡的宣教士已抵達當地,我們需要跟各方會面,商談日後的配搭安排,又跟進事工等。」這次再訪,是要繼續跟進相關事宜。

        浸聯會新會長Rev. Wilee八月舉行就職禮,九月履新。見面時我們發現原來早於2017年12月,我們第二次探訪蘭卡,與浸聯會領袖會面,商談合作事宜時,Rev. Wilee也在席上。還記得他當時向我們問道:你們華人差會來蘭卡只向華人傳福音嗎?你們會關心我們本地人嗎?我們回應說:「中福團的使命是在福音未及群體中服侍,當中有華人,也有講自己母語的不同的民族。我們樂意差派宣教士與你們一起服侍當地人。」本團黃玉卿宣教士去年十一月往蘭卡宣教,今年六月在與浸聯會前會長Rev. Heshan商議後,本團決定讓黃玉卿宣教士往中南部城市拉特納普勒(Ratnapura),參與Ratnapura浸信會的開拓事工。拉特納普勒是薩伯勒格穆沃省Sabaragamuwa的首府,位處山區,有二百多條村莊,各自有其傳統信仰,大多未聽過耶穌的名字。

右:拉特納普勒浸信會牧師
中間及左:兩位少年人用雙語帶領崇拜

右:拉特納普勒浸信會牧師
中間及左:兩位少年人用雙語帶領崇拜

崇拜後會眾請牧師為他們祈禱

崇拜後會眾請牧師為他們祈禱

        靠著Google地圖的GPS導航,我駕著汽車,從科倫坡開始走蜿蜒陡峭的山路,經過三個小時,來到拉特納普勒拜訪Ratnapura浸信會的堂主任Rev. Jayantha認識教會和弟兄姊妹,參加了一個用僧伽羅語和泰米爾語進行的「雙語」主日崇拜,品嚐了用「最清潔的餐具」吃的地道午餐。感恩弟兄姊妹中有幾位能用英語,可以與我們分享交談。黃玉卿宣教士報讀了當地公開大學明年開辦的僧伽羅語課程,現時有語言老師個人授課。Rev. Jayantha是位關愛弟兄姊妹的牧者,很受會友愛戴;他熱衷福音工作將會再在三個村子裡開英文班、辦活動,接觸孩子和他們的家長,將福音帶進這些從未聽過耶穌名字的家庭。斯里蘭卡的基督徒人口只約1.3%,許多人從未聽過耶穌的名字,求神繼續呼召基督徒起來,往當地服侍,傳揚美好福音。

        我的精神體力算是恢復了,七月開始接受腫瘤科中醫師的治療,醫師每次把脈後都說「牧師你很緊張啊!」,內子說我休假外遊時,她不時會感到我是很緊張的,看來我要學習如何放鬆了。我現在每天服食兩劑中藥醫師說下次覆診時可以看看是否可以開始減藥了。求神繼續醫治。十二月底我會做身體檢查,期盼前列腺癌抗原(PSA)指數經已降低。

        國際中福(香港)辦事處本年度經費方面,由於下半年增聘同工截至2023年11月底不敷港幣($283,321)。請繼續幫助我們,藉著禱告及奉獻,支持我們。

祝聖誕快樂!願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掌權,引導帶領您新一年的生活和道路,並祝身心康泰、主恩日新!

您的弟兄 梁鴻光
2023年12月12日

下載 PDF 格式 (中文)
下載 國際中華福音使命團 回應表

Read More →

親愛的弟兄姊妹主內平安:

梁鴻光函(八十一)

        在泰國清邁,每到上下班的繁忙時間,在高速公路的交通燈位附近,總有些長者或小孩拿著物品,向停在燈位前車輛上的司機或乘客叫賣。他們期盼有人會在等候轉燈前這七至十分鐘裡,購買他們兜售的物品,如:飲料、花串……等,以賺取微微生計。六月下旬我往斯里蘭卡探望宣教士,在公路的交通燈位附近,也見到這樣的場面。只是他們少有作兜售,卻大多是行乞,我心裡不覺一份剌痛,想不到隔了三年重臨這地,會有這樣的轉變。我想這三年多的新冠疫情,加上總理去年宣佈國家經濟破產,確實影響了這地,尤其是低下階層的人。求神顧念憐恤醫治這地。

        六月底,我與廖婉芬牧師往斯里蘭卡一行,原因是與本團合作的當地聯會的教會領袖換班,幾位相熟的牧者將會轉換崗位,本團第二位派駐斯里蘭卡的宣教士已抵達當地,我們需要跟各方會面,商談日後的配搭安排,又跟進事工等。

與浸聯會會長合照

與浸聯會會長合照

加勒城內的街道

加勒城內的街道

製造木板工廠

製造木板工廠

        置身斯里蘭卡最大城市科倫坡,感覺市面已大致復常,路上車輛較前減少,物價則明顯上升,人民卻仍如以往般友善。我們除與當地教會領袖、牧者會面磋商外,也前往譚慧儀宣教士新近關注的南部地區「加勒」,了解當地的情況,探望慕道朋友。另又了解科倫坡華人教會的需要和發展,認識了一所工廠的本地福音事工。斯里蘭卡人口2,150萬,廣義的基督徒有160萬,佔總人口的8%,羅馬天主教徒佔7%,基督徒只佔其中的1%,是個福音未得之地,需要不同恩賜專長的牧者和弟兄姊妹來作短期或長期的參與:可以是牧養教導可倫坡華人教會,可以在科倫坡外開荒墾植新的華人教會,可以參與本地(僧伽羅人或泰米爾人)青少年事工、老年人事工、家庭事工,或參與小城鄉鎮的扶貧教育工作。本團香港區於本年11月27至12月4日舉辦〈斯里蘭卡短宣隊〉,請來報名參加,親身感受這個國家的福音需要(詳情請瀏覽香港中福網頁——www.cemhk.org.hk)。

        至於六月初往驗血,檢測前列腺癌抗原(PSA)指數,報告是0.1。主診醫生表示手術後的指數應少於0.1,著我繼續定期驗血監察。六月起我接受腫瘤科中醫師的診視,以中藥調理身體及治理癌症,每兩星期覆診一次,每天服食兩劑中藥。感激你的問候和祝福,請為我繼續有健康身體來服侍仰望恩主!

        內子婉芬1993年12月起任中華福音使命團香港辦部份時間教育及推廣幹事,及後轉任香港區主任,在中福團事奉近三十年,今年五月退休卸任。經過一個月的小休,七月起任中華福音使命團國際辦國際主任(宣教士事務),半職,仍駐香港。

        國際中福(香港)辦事處經常費,2023年4月至7月的總收入有$114,894,總支出$265,862,不敷($150,968)。請繼續幫助我們,藉著禱告及奉獻,支持我們。

        願恩惠平安從我們的父 神和主耶穌基督臨到你們。〈羅馬書〉一章7

您的弟兄 梁鴻光
2023年8月11日

下載 PDF 格式 (中文)
下載 國際中華福音使命團 回應表

Read More →

純文字版

2023年6月11日中福團香港區主任交接禮

  在中福團香港辨事奉了二十多年的廖婉芬牧師六月卸任香港區主任,轉任國際主任(宣教士事務)。在巴拿馬工場宣教十年的黃麗芬牧師接受徵召回港接任香港區主任一職。親自邀請兩位來中福團事奉的國際總幹事朱昌錂牧師在香港區主任交職禮上訓勉,重申我們在複雜多樣的世界中,要把永恆真理與文化變動區分,才能更積極及貼切地回應人心,負起使命。


沒有改變,沒有搖動,我們在接力

訓勉│朱昌錂(國際總幹事)
  三年多前,我借了廖婉芬牧師的《演變中的永恆》,想看看中文翻譯如何。我有英文版,廖牧師說這書複雜難明,她讀不下去,想我日後和她討論。是的,這書需要一點系統神學、教會歷史、宣教神學的學習,然後綜合來看「使命」是甚麼?不能一見「Mission」一字就譯作宣教。

  之後我託人還書給廖牧師,她說我仍欠她的。原來我還了我的英文版,她的中文版仍在我處。所以今次我記得帶來了。但她說我的英文版借了給黃麗芬牧師用。今天物歸原主,但書中所論的題目,應是我們繼續要思想討論的功課。這本書在討論教會的使命是甚麼?用簡單的說話,教會在地上的目的是什麽?

  《演變中的永恆》提出教會歷史中,宣教有三個神學類型;作者認為這三個神學類型都涉及六個宣教恆定因素:基督論、教會論、末世論、救恩論、人性論、文化。本書的結論認為,今天教會在世上的使命,是參與神的使命,並應以先知性的對話向世界傳教。這先知性對話不單是宣講,也包括實踐行動、禮儀、祈禱、默觀、正義、和平及創造的完美性、宗教對話、本色化。

  我認為恆常的因素應是基督論、教會論、末世論、救恩論、人性論,加上聖靈論,這些神學的理解使教會面對所處的文化,参予神的使命,作成主交託教會的工作。文化既是一直改變,就不是恆常因素。文化變動帶動着政治、經濟、思潮、宗教、倫理、社會、民生、教育等層面的變動。我們對神學的理解,我們的基督論、教會論、末世論、救恩論、人性論,聖靈論就影响我們對教會在我們這個時代的存在意義、影响我們教會的方向、內容、行動。

  用一般人的說話,我們必須問:教會存在地上,存在他的國家、地區、城市、鄉鎮是甚麼意義和目的責任?用我們的處境,香港教會存在在香港的意義、目的、責任是甚麼?這真是我們的「使命」?!我們對基督、教會、末世、救恩、人性、聖靈的看法,影響我們對教會使命的看法。再用簡單的說,使命單是傳福音?是傳福音加上社會服務?是傳福音連同社會責任?是傳福音與社會融合為一?再另一種說法,天國已經降臨!?在人的心裡?在我們中間?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將來?(這些都是主耶穌給門徒的答案。)天國是「已降臨的實在」 (Realized Eschatology),實現了的末世?這是我們必須思想,反省,再前行。在歷史的潮流中,讓我們謙卑的勇敢,温柔的剛强,順良的靈巧,展現我們是得救贖、蒙憐愛、寄居在世神的子民,合一而多元神的殿,和平相愛公義神的國,傳揚好信息的信差,心懷本地父家而胸懷普世萬族的香港教會。

  作為華人差會,我們走過48年的路。面對今天,我們仍需思考、仍需反省、仍需努力。我們是在歷史潮流中隨流失去方向?我們差派宣教士出去,是為甚麼?做甚麼?我們是叫人放下自己理想,去到沒有多少信徒,沒有多少團契的孤獨?你要回應我們這強人所難的挑戰!

  面對基督、教會、末世、救恩、人性、聖靈的理解,我們重申我們的使命,作為香港華人差會,差派主所呼召的人出去顛狂為上帝,在福音未得之地及群體中開荒佈道、建立教會、訓練門徒、服侍社群,建立負起自己責任成熟的教會。我們重申我們的差派哲學:在適合的時間,差派適合的人,到適合的地方,從事適合的工作。我們重申宣教不單在乎福音未得之地,也是福音未得群體,在遠方,也在近處(你近日應該聽到「香港尼泊爾媽咪」的新聞!)。我們重申我們婦女神學,姊妹也可領導。我們期待更多認同我們神學、哲學、異象的主內弟兄姊妹加入我們的團隊。

  我們對基督、教會、末世、救恩、人性、聖靈的理解,使我們重申我們要在今天香港的文化社會中,作主見証,忠誠跟隨基督耶穌。我們走在天國已降臨而又未完全實現(Already but not yet)的歷史路上,願意鼓動普天下、顛狂為上帝,使我們響應昔日方濟法蘭西斯,在巴黎大街小巷,向大學生發出挑戰,呼籲他們放下個人渺小野心,往東方傳揚基督福音。

  今天我們來到一個時刻,廖婉芬牧師卸任香港區主任,轉任國際主任(宣教士事務)。她從區主任房間走出,來到國際辦的大房,她的面前是比香港區房間更廣大的15個地區。黃麗芬牧師從巴拿馬回港,搬入香港區主任的房間,她要面對更廣更高的挑戰。

  耶路撒冷教會大受逼迫,門徒分散往各處往各地去傳福音的道。彼得在「短宣」中開啟了撒瑪利亞和外邦人福音之門。十多年後安提阿差派巴拿巴、掃羅出去宣教。這是教會忙碌的事。世人在忙碌什麼呢?「列國為什麼騷動,萬民為什麼空謀妄想?」(新譯本詩2:1)主耶穌在呼召:你來跟從我,放下你的船、放下你的網、放下你的夢、放下世界的紛亂,來跟隨我耶穌。讓跟從凱撒的跟從凱撒,你跟從主!

  我們在回應、在確定、在重申我們中福48年前訂定的使命,沒有改變,沒有搖動,我們在接力。


如鷹將我背負

香港區主任卸任分享│廖婉芬
  1993年的一天,朱昌錂牧師打電話給我,邀請我來中福團事奉。我即時回覆說我不會去中福團的。我腦海裡迅即掠過八年前,我與丈夫在泰國短宣一個月的經歷,我知道我唔識做差傳。朱牧師聽到我的回覆,叫我先去祈禱,不用即時答覆。之後,我沒有把去中福團事奉的事放在心上。在一次退修的默想中,神用圖象清楚告訴我,祂會如鷹將我背負在翅膀上,帶領我在中福團的事奉。經過連翻爭辯,我順服神,握著祂的應許,答應去做一年的「差傳及推廣幹事」,希望中福團會在未來一年物色到執行幹事(今天稱的香港區主任)。那時我要照顧家庭,兒子剛讀小一,所以只能半職。

  來到中福團,我好像一張白紙,我將那小小辦事處的差傳書籍和期刊一本一本地讀,記下重點。那時辦公室有個文件夾,存放朱牧師在美國福樂神學院讀宣教學時做的部份功課,我得朱牧師同意,可以取來閱讀,也有得問。好感恩!我就這樣一面學、一面做,一面揣摩,如何寫差傳講章,如何與教會聯繫,如何籌辦差傳聚會,如何做《中福通訊》。不過我還未攪清楚,就差不多一年了。我想我可以離開吧。沒想到,朱牧師對我說,還未找到執行幹事,你多做一年吧。這樣,一年,一年,又一年,我就傻呼呼地留了下來,轉任香港區主任:在堂會推動宣教異象,分享工場需要,鼓勵人從不同層面參與宣教;招募宣教士;與宣教士差派教會建立關係;關心宣教士;教宣教課程;訂定香港區的事工計劃、發展方向等。

  這二十多年來,我感謝每一次與夥伴教會的真誠相交,得到的寶貴意見和鼓勵。我感謝每一位為中福團大小需要作出禱告和奉獻的教會、公司和弟兄姊妹,感謝你們與中福團同行,在每個關口或艱難中,因著你們的擺上,神都有奇妙的預備。我感謝歷任宣教士真摰的分享,讓這個只有一個月短宣經驗的人,能明白長期服侍的挑戰與艱辛,讓我認識及體會你們的喜與憂,可以同哭,也可以同笑,你們的分享更幫助我知道怎樣告訴預備做宣教士的人宣教不浪漫,在眾多的黑與白之間,還有繽紛的多姿多采,這也同時讓我知道怎樣與你們的差派教會交待,讓教會可以具體的參與、關懷與代禱。我感謝執行委員會對我的信任,特別是接納我在起初的14年只能做半職。我感謝歷年來與我一起在辦公室打拼的同工,你們就如我的家人,你們的熱誠與合作,並肩奮進,是我重要的後盾。我感謝我丈夫和兒子的全力支持,特別是兒子年紀小,不能將他獨留在家的日子,他總是開心地、又安靜地跟著我四處領會,不嫌沉悶,使我可以專心工作,也不影響丈夫在教會的事奉。

  最後和最重要的,我要讚美感謝神,若不是祂的帥領,我不會在這二十多年裡有這麼豐富難忘的經歷,抓住祂的應許,祂提升我的信心、擴闊我的胸襟、改換我的性情。祂如鷹將我背負,是祂成就了許多又大又難的事,祂的恩典遠超我的所想所求。盛載了神這麼豐厚的憐憫與恩惠,雖然踏入樂齡,是時候卸下,但神若仍然用我,我怎敢推卻,我只祈求神繼續如鷹將我背負,使祂的聖名得著稱揚,祂的榮耀得著頌讚!


帶著戰兢及儆醒的心,迎難而上

香港區主任接任分享│黃麗芬
  在巴拿馬時有一天,收到朱牧師的電話,說要徵召我回港接任香港區主任,我回應他:「啊,我好驚啊!」
我離開香港,十年在巴拿馬工場。但我知道近年不少人離開了香港,不少教會人才流失、奉獻減少,差會及福音機構同樣受到影響。此外,宣教士退休潮在漲。中福團怎樣幫助退休宣教士適應;怎樣動員教會,幫助教會的差傳教育,鼓勵、招募、訓練及安排更多不同年齡的新宣教士到合適的工場;做好宣教支援、以及與教會及宣教士的溝通;還有宣教經費等等。這都是面前種種挑戰。

  但是困難、艱難永遠都不是攔阻我們承擔神的工作的理由。我害怕戰兢,因為知道處境艱難、自知能力不足。我願意承擔,因為知道神既然在這個時間點召我回來,必有祂美善的計劃,不論前途如何。神應許與我同行,差會裡的各前輩同工、教會裡的牧長、弟兄姐妹、我家人,以及在座的各位,都會與我同行。在這條窄路上,我們都不孤單,因有同路人,讓我們一同攜手,在這個艱難的世代中,彼此相扶同行。

  從個人的感情來說。一方面,在巴拿馬經過了早幾年的文化衝擊,後來的幾年可以說是能夠嫻熟及順利的事奉了,和當地人更建立了感情,要離開會有不捨及難過。但是同時看到上帝近年帶領了幾位北美的宣教士過去,祂仍然在看顧著巴拿馬的福音需要。我可以換個角色繼續支援他們。另一邊,我知道香港及差會的需要。香港是我的家,我的家人在這裡,我在這裡成長;差會更是在過去22年中,自我有宣教異象以來,一直培育及支持我直到如今。我願意回來和大家一同共度時艱,正如過去幾個月,我都對所有接觸過的教會牧者說,有何需要我能幫到手的,可以隨時聯絡我,這不是一句客氣話,是我的真實心聲。

  從宣教前線,轉到宣教行政的跑道,有很多適應及挑戰。但是我相信問題不會比恩典大,只要跟著神的腳步走、按著祂的心意而行,必然是正途。在主裡,我們不是險勝,而是因有愛我們的主,能夠得勝有餘。

Read More →

親愛的弟兄姊妹主內平安:

梁鴻光函(八十)

        感謝上主的恩惠,讓我可以按著早已編排的計劃,在二月中往清邁兩星期,跟進新天聖經學院第二期工程那些尚未完善的事項,並在3月4日平安回港。

        數月前,我已訂購了今年二月往清邁的機票,為的是在李光平牧師師母三月至五月回港工作匯報前,逗留清邁,處理事務。這三年多來,李牧師是我與承建商、工程判頭、工人、以及往商舖尋找購買物料的橋樑,因我不懂泰語,李牧師常常是我的「口」。為此,我要在他們夫婦回港前,處理那些必需完善的事項。感謝上主帶領這次行程,事情都辦得妥貼,其中包括將入口大門的掩閘改裝為趟閘,使出入更為安全、方便;又在樓房屋頂加裝驅鳥刺,令野生雀鳥如候鳥、白鴿等無法在屋頂上降落及停留,以免留下雀糞,又能保持衛生及外牆觀瞻。據悉,效果不錯。

安裝「驅鳥刺」前的地面

安裝「驅鳥刺」前的地面

安裝了「驅鳥刺」

安裝了「驅鳥刺」

安裝「驅鳥刺」後的地面

安裝「驅鳥刺」後的地面

大門原有的掩閘

大門原有的掩閘

改為趟閘

改為趟閘

完成改裝

完成改裝

        二十多年來,我每年都做身體檢查。去年底的檢查報告顯示前列腺癌指數升高,家庭醫生安排超聲波檢查後,表示要轉介專科醫生跟進。我在一月中農曆新年前入院,接受磁力共振掃描,又抽取組織化驗,報告顯示有惡性腫瘤,必須動手術切除。感謝上主讓我在癌症初期及早發現,可不用立刻動手術,讓我不用取消早已訂購的機票,二月中按計劃前往清邁。3月4日回港後,我在9日入院做正電子電腦掃描,翌日做手術。感謝上主,一切順利,3月14日出院回家休養,開始做控制肌肉的復康運動。手術後三星期覆診,醫生表示情況滿意,毋須電療化療,但日後需按時定期驗血,跟進前列腺癌指數。經過一個月的休息,我的精神體力大致恢復,只體重略為減輕,現已復工。這段日子經歷上主厚賜恩惠,格外看顧保守。祂垂聽了眾人的禱告,賜我生命,使我平安,感謝讚美主!衷心感激你的關切、問候和祝福,請為我繼續有健康身體來服侍仰望恩主!

        今年六月內子婉芬在工作上將有改變,我在國際辦(香港)的職責也會有些改變。過往數年因需在泰國監督聖經學院的建築工程,疫情關係需長時間留在當地。下半年我會按事工需要探訪其他工場,請記念。

        每年四月均需處理賬務年結,然後交給會計師進行審核。2022-23年度經常費的總收入有$636,211,總支出$737,776,不敷($101,564)。請繼續幫助我們,藉著禱告及奉獻,支持我們。

        
願榮耀藉着耶穌基督,歸給獨一全智的 神,直到永遠!阿們。〈羅馬書〉十六27

您的弟兄 梁鴻光
2023年4月21日

下載 PDF 格式 (中文)
下載 國際中華福音使命團 回應表

Read More →

代禱信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