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錂牧師-總幹事的話(2015年9月)

archive

Home Category : 朱昌錂牧師(國際總幹事)

各位宣教伙伴主內平安:

 

談到宣教,我們總是想起宣教士,甚至是某一位宣教士。好像宣教路何等浪漫、何等瀟灑。只要宣教士一路走來,事就這樣成了。

事實上,宣教永遠是團隊的工作。我不是說宣教士差派必須是小組團隊式的差派;我是說宣教士差派往工場,必須有各方面的配合。來到宣教工場,可能真的是從「零」開始,但在神的恩典下,在當地建立了人際網絡,結連了不同的資源渠道,當福音傳開,屬靈群體出現,即或人數稀少,但宣教開荒,不會是宣教士一個人獨腳戲的福音舞台。

如果我們說宣教事工是一場屬靈爭戰,那麼就不會是單打獨鬥的戰爭。世上的戰爭,每一個在前線作戰的軍人背後,都有9名戰友支持他,那就是後勤支援部隊。如果後勤的支援是低於那個比率的話,爭戰必然陷在極大的艱難,甚至進退無據,一敗塗地。

40年前中福團開始,郭誠伯伯回應主的呼召,一人前往泰北山區華人難民村宣教,但我們應留意這只是台前的工作。在另一邊廂,周修敏先生回應神的呼召,以「營商」所得,支持這個「泰北事工」。周先生見證說:「與其說我做生意來支持泰北事工,不如說是泰北事工支持我的生活;泰北需要多少經費,神給我多少盈利,足夠支持泰北需要和我家庭的需要。」這是個奇妙!後來周先生也往神學院讀書去,不作生意人,作全職事奉了。神卻感動許多教會,主內團體和信徒,為中福的事工奉獻金錢,大筆金額是有的,但不多。40年來,神感動了許多「經濟後援」,不斷與我們同心合意,興旺福音。你們甘心樂意的奉獻,就如腓立比教會支持保羅宣教一樣,成為「神所收納所喜悅的祭物。我的神必照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裡,使你們一切所需要的都充足。」(腓4:19)

40年來中福團的發展,從一個宣教士,一個後勤支援直到如今,成為在14個國家服事的團隊。然而宣教的團隊,除了台前(宣教士在工場),幕後(後勤的支援),更有一個不大為人注意的「內屋」(太6:6),在那密室中「禱告我們在暗中的父」。中福團開始於郭伯伯及周先生在香港播道神學院男生宿舍的祈禱會。其後在周先生的家有個恆常的泰北事工祈禱會。從開始,中福團一路走來,都見證神垂聽禱告。我們知道,因著你們的代禱,神在我們日常的服事中,成就祂的奇妙作為。

今天,我們需要更多的宣教士加入我們的宣教團隊。不少同工是超時超量超額事奉,好些工作缺人未能開展,許多地區仍未聽聞福音。今天我們需要更多的「後勤支援」,以支持事工的需要。緬甸新的佈道點蒙主祝福,同工生活費及事工費增加;其中一個佈道點要購地建堂了。泰國新天聖經學院校舍建造第一期工程經費仍然短缺。香港辦事處樓房購買仍未付清。還有近期因事工增加,經常費開支增加,奉獻支持卻減少。今天我們需要更多進入密室的禱告,將我們的宣教士、同工、事工、拓展,帶到父前。

我們都是宣教團隊的一員,你我都有份。

中華福音使命團
國際總幹事 朱昌錂
二零一五年九月

下載 PDF 格式 (中文)

Read More →

各位宣教伙伴主內平安:

  近年流行短宣。短宣很好,讓人眼睛得開,看見物質缺乏,心靈貧窮,困苦流離,如羊沒有牧人的世界。短宣讓人認識教會不是活在四壁保護下的安樂窩,乃是要作黑暗中的明燈,攻破堅固的營壘,將人心意奪回使他們順服基督的屬靈軍隊。短宣讓人瞭解宣教的目的是福音未得之地,未得之民中建立負起自己責任的教會。宣教不單是向個別的人佈道,更是將他們建立成為不需要外來的宣教力量,能夠成為向自己群體和萬族傳揚福音的教會。當地上每一個民族,每一個群體都出現基督徒群體,大使命便完成,宣教事工便終結,新婦預備整齊,羔羊婚宴開席了。短宣應讓人看見這個過程。

  如果你在短宣中沒有這樣的看見,就如進入深山,只見樹木,不見樹林。短宣不單淺嘗不同食物,遊覽風光山色,認識奇風異俗,經驗崇拜中的載歌載舞或肅然靜默,聆聽信徒見證,觀察宣教士生命與事奉,幫忙佈道、宣講、培訓。忙碌在旅途及活動中的短宣,常常忽略普世宣教是一個歷史過程,朝向一個終極。普世宣教是一個過程的堅持。

  你要愛惜短宣在你心中燃起的星星火熖,你要將火熖帶回你的教會,帶到你的城市,帶到未得之群體中。讓那星星火熖,熱熾焚燒,讓你那沒有燒壞的荊棘,顯得輝煌燦爛(出三2)。你要堅持你短宣中所得的熱心、合一、勇敢、犠牲、謙卑、忠心。讓這種堅持發生在你生命中,你才會聽見「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賽六8)。

  這份堅持,否定了宣教是為尋找浪漫而出去,否定了宣教是為完成自己的屬靈理想而出去,否定了宣教是為肯定自己的形象而出去,否定了宣教是為贏得別人的讚賞而出去,否定了宣教是為某些個人原因而離開原居地而出去。那真正宣教的堅持是為「那名出外」(約叁7)。

  只有短宣,不能完成大使命。只在福音已得之地中佈道,不能完成大使命。我們必須堅持一個方向,要在各民各族各方各國中建立基督徒群體,大使命才能完成,羔羊婚宴才能開席。

  本團40年來,一路走來,就是朝向這個方向,就是這份堅持。我們是華人差會,40年前開始泰北華人難民村的開荒、佈道、植堂。那時候的一天,有一位泰國信徒問我:「為什麼你來泰國,只向華人傳福音,只幫助華人信徒?為什麼你不也向我們泰國人傳福音,不也幫助泰人信徒?」這句話使我「典範遷移」(paradigm shift) :中福團要面向萬民萬族。今天,中福團在 14個國家,團隊語言群體超過22種。

  40年來因著這份堅持,我們不滿足於流淚撒種,不滿足短宣、培訓,不滿足於領人歸信,不滿足於停頓固守。因著這份堅持,必須差派人因那名出外,開拓新境界、修直新道路,建立新子民,分送喜帖,預備萬民萬族,齊來參加終極婚宴。請你也同來,費心費財費力,預備盛宴。

中華福音使命團
國際總幹事 朱昌錂
二零一五年八月

下載 PDF 格式 (中文)

Read More →

各位宣教伙伴主內平安:

  最近,「宣教學概論」的學生告訴我,「上了你的課,讀過你的書,才知道『差會』是什麼。我先前以為差會是一個基金會,宣教士來申請經費而矣。原來差會的運作這麼複雜。」

  不少人誤會,以為差會主要為籌款而成立。他們認為工場上的工作,是宣教士的責任。至於差會是只在後方支援,協助宣教士收集奉獻,然後轉送給他們,並且寄發政府扣減稅項收據給奉獻者。在他們的眼中,差會是個集資的基金會,並且有點俗氣,因為會扣除一筆「行政費」。

  事實上,差會是一個團隊,為跨文化,跨地域完成大使命而努力。差會是宣教士群體,要在福音未得之民中間傳揚福音,直到該群體成熟建立起來,不再需要外來的幫助,可以自己承擔向本身群體傳揚的責任,成為負起普世宣教責任的教會。

  所以差會的工作,是開荒佈道,建立教會,訓練門徒,直至教會成熟,負起自己責任。這個過程,工作範圍廣泛,不同的差會有不同的重點,但至終目標鮮明,差會要處理的有(一)差傳異象的分享和差傳教育的提供(二)宣教士招募與訓練(三)宣教策略的制訂(四)宣教士關顧。

  為了完成使命,差會收集經費是必須的。但是,差會不是基金會,不是單為處理經費的收集。

  加拿大史密斯(Oswald Smith)牧師說:「如果我們停止差傳奉獻,就是迫使工場上的教士返回原地。如果我們減少奉獻,就是贊成按奉獻減少的比率遞減宣教士人數和削減宣教事工。如果只維持奉獻數目,我們只能維持工場現況。如果我們甘心樂意增加奉獻支持,我們要為基督贏更多未得之地。」這是約翰衛斯理鼓勵信徒奉獻的原因:「盡力賺錢,盡力省錢,盡力奉獻。」

  中福團開始初期,開展了泰北難民村福音工作。郭誠伯伯往工場去,周修敏先生獨自營商,「憑信心」支持經費。及後,周先生神學進修,結束生意。那時起,中福團的「憑信心」進入「集體負責制」。我們經歷神多時多方垂聽禱告,及時供應所需。有段時期,每月取出銀行戶口存摺,禱告求主「按時發薪」,神從來都是「準時」。40年來,我們似乎一無所有,神卻是樣樣都有。今天13個工場地區,17種語言的會眾,當中購買的土地,租用的房子,其上的禮拜堂、學生中心、孤兒院、學校、神學院,辦事處,都在見證神是厚賜萬物,信實的主。在差派宣教士、在開拓新工場、在發展新事工、在經常的運作和工作維持上,祂一直垂聽禱告,供應需要。

  有人認為我們好像有點顛狂,同時進行多項大型項目。如果我們顛狂,是為上帝。也因着你們的愛護,成就了這份顛狂。如果宣教是屬靈爭戰,天國子民豈不獻上財寶,支援戰場軍需。

  感謝主,2012年香港區購買辦事處新址1,700萬港元,目前只餘350萬港元銀行貸款。2015年初開始泰國工場神學院建校第一期590萬港元工程,將於10月完工,現仍需150萬港元。近期,緬甸工場已開始了三個新植堂事工,南非、泰國和柬埔寨都在計劃新的發展。49位宣教士和工場經常費,部份支持不足。新接納的宣教士候選人在努力籌募經費。凡此種種,表示天國澎湃汹湧向前邁進,工作多,需要也多。今天仍然需要大家代禱、支持,同來顛狂為上帝。

中華福音使命團
國際總幹事 朱昌錂
二○一五年七月

下載 PDF 格式 (中文)

Read More →

各位宣教伙伴主內平安:

  六月十日我從泰國緬甸回到香港,便和同工們前往醫院探望王雪映姑娘。王姑娘在本團香港辦事處事奉20多年,任行政秘書。四月一日她上班時感到不適入院,至六月十二被主接去。今年中福團團隊,有同工、宣教士家人病重、離世返回天家。我們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與他們道別,等候榮耀中的相見。

  這段日子,我們更深體會死亡的權勢。我們驚覺死亡原來可以這麼近,誰人可以誇口。世事本坎坷,人生復幾何。如果沒有主耶穌基督的救恩,活著為誰辛苦為誰忙?來生是要往什麼地方?如果沒有復活,便沒有盼望。人生如流水淙淙,如花草凋謝,如夜裡一更,如黃梁一夢。保羅說得好:「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指望,就比眾人更可憐。」(林前15:9)

  主耶穌基督的福音是天國的福音。天國已經降臨,就在人心裡(路17:21),但天國在末日才完全彰顯(徒1:6-8)。天國現已進入世界,但撒但仍是世界之王(林後4:4),天國已開始,卻與黑暗邪惡的世界共存,天國卻是「滿有能力向前邁進」(太11:21另譯),直至福音「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太24:14)。因此,今天是天國「已經臨在又卻未實現」(already but not yet)的狀況中。邪惡與聖潔、不義與公平、痛苦與喜樂、仇恨與和平同時出現的時代。現實世界仍然充滿迷惘、失望、試探、軟弱、痛苦、疾病、分離、死亡,只有天國的福音的大能大力,叫人得著救贖、生命、恩典、平安、喜樂、盼望。

  這時代是重修大衛倒塌帳幕的時代,叫「凡稱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尋求主」(徒15:17)。這時代是猶太人和外邦人因信基督耶穌同為後裔,同為一體,同蒙應許,奧袐要成全的時代(弗3:1-11)。這時代是攻破堅固的營壘,叫人完全歸信順服基督的時代(林後10:4-5)。這時代是向死亡誇勝,宣告基督復活,等候至終榮耀得勝的時代。基督耶穌是這時代復活初熟之果,以後是屬基督的,末期基督毀滅一切仇敵,更毀滅了死亡(林前15:21-26)。但這成就之先,福音要傳遍天下萬民萬族(太24:14)。

  我們懷著這個盼望,就能分辨短暫與永恆,甘心放下那些不能永遠擁有的,去得著那些永遠不會失去的。人生的優先,是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太6:33),成就祂的旨意。

  我們懷著這個盼望,表示我們確實的相信「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9:27)。天國榮耀的顯現,也就是世人接受審判之時,而審判的結果是永遠沉淪。那是何等十萬火急的行動,而不會是一段無動於衷的冰冷。我們豈不會為未得著救恩的「大有憂愁,心裡時常傷痛」(羅9:2)。我們豈能不看重開荒佈道,在福音未及群體中建立教會,盡心盡意讓那些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看見真光(太4:16)。

  我們懷著這個盼望,「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不是徒然的。」(林前15:55-58)我們輕看至暫至輕的苦楚,為要進入榮耀與喜樂中(羅8:18)。我們預備主的再來,就是各族各方各國各民在主內齊來敬拜的時候,也是那良善又忠心的領受生命冠冕得奬賞的時候。

  我們懷著這個盼望,等候在榮耀裡與我們主內同工、朋友、親人,眾聖徒重新相聚再見。保羅告訴我們,在主裡睡了的人和在世上活著的信徒,都能信心宣告「死亡別狂傲」。(林前15:55)

  你當盡心盡性盡意盡力,作主見證,獻上一切人力物力,將福音遍傳世界萬民萬族。

中華福音使命團
國際總幹事 朱昌錂
二O一五年六月

下載 PDF 格式 (中文)

Read More →

各位宣教伙伴主內平安:

  五月份在泰國工場。這一年來泰國工場有各方面的變動和發展,我們在宣教士年會有些檢討:

  1. 有宣教士達到退休年齡,或因事工哲學改變,事奉方向轉移離開本團泰國工場團隊。神又差派新的宣教士加入我們當中。
  2. 一些原先由宣教士負責的領導崗位,由本地同工接任,包括新天之家(孤兒院)、郭誠學生中心等,這是按著「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的原則。接任的同工,都是本團工場多年培育的青年一代。
  3. 現時宣教士擔任的角色,基本上是負責開拓的工作,或是幫輔本地同工走上「事工成熟負起自己責任」的路。我們鼓勵獻身全職事奉的信徒往神學院装備,保送資深同工進修。新天聖經學院亦會開辦華語教牧進修碩士課程和信徒進深課程。這都為要装備更多本地人才,承擔更多策略性的事工和屬靈領導。
  4. 按去年宣教士年會的議決,在天父的恩典中,布蘭族福音已落實在朗利和惠密廉兩村,保送往神學院進修的同工已畢業回歸布蘭事工團隊。清邁恩光佈道所正式成立堂務委員會,當中獻身全職事奉之姊妹已完成神學院的進修成為全職傳道。清邁大學生宿舍擴展成為男生及女生兩綫發展,並開始了下午的主日崇拜,計劃日後會有本地同工接棒。
  5. 新天聖經學院的學生週末實習,開拓了「福音未得群體」的眼光,清邁市的流動勞工,大學生和外國留學生,城郊附近地區,都需要福音。從外地來工作的信徒,也需要心靈安慰與牧養。沿南邦-清邁-孟芳高速公路南北方向,仍有許多未得之地,沒有基督教會。這會成為我們事工的重點,宣教士主導開拓,帶領本地同工、神學生、本地信徒一同努力,並火鉅相傳。

我們關注到這個方向性的發展,會受幾方面的因素影響:

  1. 人才的需求-必須有人清楚看見「使徒性」宣教工作的重要。這是關乎世人永遠生死命運的事。必須有宣教士和本地信徒回應主呼召,放棄他們的「牛」、「地」、「寶貝」,去賺取那永遠不會失去的。
  2. 財務的需求-訓練和開拓的事工都是花錢的事工。汽油、聖經、詩歌、單張、同工生活費、聚會租金電雜費,甚至購地建堂,都是錢、錢、錢……。宣教士和本地同工的支持,都很現實,也很屬靈。
  3. 自我形象的問題-宣教歷史不乏外國教士太愛自己的屬靈孩子,看本地會眾與同工永遠長不大,好像聖靈只對他們「家長」說話,不會對他們的孩子說話。宣教歷史亦不乏永遠長不大的孩子,認為外國團體必須繼續經濟支援,「願意當家」卻不願負起自己的責任。宣教歷史也不乏雙方都不願改變角色,大家滿足現況,甘於庸碌,不要走出「安樂窩」,不要開拓,也不要交託。那太冒險了。

  40年來,中福團在這個開拓與交託的路上,有時輕鬆過關,有時跌跌撞撞。在這個交託忠心能教導別人的課題,去年泰國工場蒙主賜恩。今年,我們期待,更多開拓,更多交託。需要你的支持、參與!

中華福音使命團
國際總幹事 朱昌錂
二O一五年五月

下載 PDF 格式 (中文)

Read More →

各位宣教伙伴主內平安:

  三月初往緬甸工場,四月初往南非工場。兩個地區事工都有新的發展。

  在緬甸的半年同工會議上,我們決定在三個新地點開設學生福音中心,藉此開荒建立教會。近年緬甸經濟開發,不少人從山區遷移至大城小鎮。還有許多青少年因尋找更好的受教育機會,來到城市上學,需要入住宿舍與日常生活照顧。這樣的現象和需要,促使我們決定開拓新的事工。我們當中的三個青年傳道家庭,願意起來回應,離開原來的安定事奉,搬往新的環境,從事福音開拓的工作,不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

  在南非,我們已經前往南非以外的國家,探討那地區的華人福音需要。主若願意,我們在南非的華人事工,將伸展到另一個非洲國家。在南非國內,我們繼續在華人群體中佈道,建立新教會。近期我們有機會在貧窮鄉鎮中服侍黑人社區,不少青少年兒童沒有上學,流蕩街頭。一些少女孩童為著一餐出賣自己!該區的基督徒說,會眾不來聚會說:「神豈有聽我們的呼求?祂豈知道我的疾苦?祂豈真的能幫助我們?」我們豈能只說「平平安安的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喝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要的?」(雅2:16)

  這些新的挑戰,觸動我們心靈,也攪動我們安定的生活,穩定的事工。正如腓利在撒瑪利亞城的事奉,蒸蒸日上,忽然主的使者卻吩咐他往曠野去(徒8:26)。正如巴拿巴和掃羅在安提阿事奉愉快順暢,忽然聖靈分派他們出去(徒13:2)。誰願離開家園,往陌生的寄居地?誰願放下先前努力的成果,連根拔起,重新來過?誰願讓別人享受你努力耕耘的莊稼,重新流淚撒種,追尋那不可知的夢想?

  然而福音要傳遍世界萬民萬族,得著那未得之地,在基督的名未傳過的地方建立教會,就需要「走出去」。正如人生是戰場,福音遍傳世界,也是一場活生生的爭戰。你不能只限止在教堂四壁的保護中領人歸主,你不能只等人家來到你的「安樂窩」中聽你的福音信息。宣教工場是戰場,不是單只唱歌、遊戲、活動、講見證的操場。世人在世界,不會主動來教堂。傳福音,必須去到世人中間,不可以只在教堂四壁之內。差傳必須不斷遷移走動,走向未得之地。宣教大軍必須在這場靈魂生死的戰場中,繼續前進,將已得之地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繼續要使「未曾聞知他信息的,將要看見,未曾聽過的,將要明白。」(羅15:21)宣教歷史又叫「基督教運動」,「運動」是movement,不斷前進遷移。

  這是中福團40年來,一直努力的方向,也因此一直經歷不少變動與遷移,不能停滯久安。近期除緬甸和南非外,其他工場也有新的突破和計劃,為要在更廣大的地區和不同群體中建立基督徒群體。

  這是一場萬世戰爭,為要得人歸信基督耶穌,成為神的子民、祭司、國度。因此需要投入一切人力、物力、資源,好叫「軍強糧足」,使福音得著未得之地。誰來捐獻?誰來投軍?誰來傳遞戰情?

  你應當是大軍一員。豈能沒有你的份!

中華福音使命團
國際總幹事 朱昌錂
二O一五年四月

下載 PDF 格式 (中文)

Read More →

各位宣教伙伴主內平安:

  常有人問我中福團是從事哪一方面的宣教工作。你們有「短宣」(隊)?有「培訓」(短期聖經教導)?有「扶貧助學、孤兒」?我們都有這些,但中福團的工作目標,是開荒佈道,建立教會,使工場的教會,成為負起自己責任的教會。

  「開荒」乃是指到在福音未得之民,福音未得之地,在「基督的名未傳過的群體中佈道、帶領世人歸信基督。用一般的說法,是從「零」開始。這個群體沒有多少人聽過福音,沒有多少基督徒,沒有聚會,沒有「聖誕節」,沒有「復活節」。如果沒有外來的基督徒群體去到他們當中,他們就沒有機會明白耶穌基督的救法,沒有機會得到天父的憐愛,沒有機會得著聖靈的祝福。

  在一些人的印象裡,福音已經傳遍世界。我們只是在熟悉的文化、語言、社會中,保守自己,分別為聖,常常聚會,殷勤事奉,向親友傳福音,作個「規矩的基督徒」。在他們的世界裡,看不見世界上仍有12000個福音未得的群體。這些群體遠達天邊(例如我們泰國工場的「布蘭族」,創啟地區的「金茶族」,都是只有語音沒有文字,沒有多少基督徒,沒聖經,沒詩歌,沒傳道的人)。近在咫尺,不同的民族是我們鄰舍,有自己的文化、習慣、宗教,與我們素無來往,對我們的信仰亳無興趣,甚至誤解、敵視。

  我們說福音已傳遍世界,我們在等候主再來。但主未見來,因為「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24:14),主還未見來,因為祂「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主是未見來,因為大使命仍未完成(太28:19)。

  所以,今天仍然需要在福音未得的群體中「開荒佈道,建立教會」。仍然有超過12000群體,沒有聽過福音,沒有多少基督徒,沒有傳道的人。需要我們基督徒去到他們當中,向他傳揚救贖的福音。這真是「古舊」的信息,卻是在事工上需要強調的目標。「短宣」、「培訓」、「扶貧」都很好,很需要,但達不到「開荒佈道,建立教會」的至終目標,仍然失諸交臂。但「開荒佈道,建立教會」實在叫人懼怕。怕,力有不逮,工作沒有果效,貽笑大方。怕,學習新語言,啞吧吃黃蓮。怕,陌生環境、文化適應、太多變動。怕,家庭兒女父母,因我受累受苦。怕,還有千萬種!

  只有從神而來的勇敢,才能克服懼怕。如果我真知道神真愛我,祂必負責,我就能勇往直前。因為「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約壹4:18)藉著信心的行動,在各種考驗困難中,經驗神何等愛我,懼怕一一除去。唯一的懼怕,是我的延遲,叫愛我的主失望,擔心。

  40年前,郭誠牧師一人勇敢獨往金三角宣教,不是因為他身高五呎十吋,體重超過180磅,乃因為他認識00神愛他。所以他勇敢回應神的愛。在人力、資源、經濟缺乏的條件下,仍然不怕各樣的危險、威嚇、困難、流淚撒種,好叫我們其後跟著的,互相勉勵「不要怕」,跟著上。

  40年後的今天,我們繼續勇敢呼籲那些主內勇敢的人,放下你的「牛」,你的「地」,你的「寶貝」,來開荒。我們近期的工作會議,泰緬柬等工場,要在新的地點群體中,開拓更多新的耕耘。雖然好像人力仍然缺乏,經濟仍然困難,環境仍然動盪,要繼續勇往直前。神要使用那些「勇敢無懼」的人。

中華福音使命團
國際總幹事 朱昌錂
二O一五年三月

下載 PDF 格式 (中文)

Read More →

各位宣教伙伴主內平安:

  二月份農曆年間往澳洲探親。

  記得第一次往澳洲是應郭誠牧師的邀請,在他所帶領的教會退修會講道,那是二十年前的事。那時郭誠牧師已經從泰國工場退休多年,與郭師母移民居住澳洲。八十多歲的他看見許多從中國來到澳洲讀書的留學生,就有個感動,參與了華人留學生的福音事工。先後成立了兩間以中國留學生為主體的華人教會。

  郭誠牧師總是個坐言起行的人。他在泰北宣教期間,許多團體、教會、信徒來訪。許多人離開前對他說,「我好有感動,要來泰北與你同工。」這叫他滿心歡喜的等待。慢慢他明白,等待的結果還是失望。因此,他有句名言:「有感而動的才叫感動」。

  這個「有感而動才叫感動」的基礎,是他自己回應神呼召的認知。他看見許多人困苦流離,如羊沒有牧人一般,所以他按這「感動」照主的吩咐禱告祈求,「求莊稼的主差派工人」。按這「感動」回應主:「我在這裡,請差遣我。」按這「感動」來到泰北,住在泰北,在華人難民村開荒佈道建立教會。雖然在人的層面看,他的揀選好比駱駝穿過針眼。因著這「感動」,不怕反對逼迫,堅持下去。當拉胡族信徒來到他面前,尋求屬靈的幫助,因著「感動」他踏進「跨文化的福音教導事工」,雖然之後曾收到一間西差會的來信:「我們已經幾代在做拉胡事工,你們華人應回到你們華人中間去事奉。」他並沒有退縮,按「感動」來行動,叫人擔心。他看見貧苦兒童沒機會讀書,因這「感動」,他私下支持幾個小孩,也演變成為學生中心事工及泰語教會工作。

  這「有感而動才叫感動」乃建基於「神愛世人」,如果沒有基督,人必滅亡。這「感動」乃是因為神的憐憫,我們焉能像約拿在樹下乘涼,坐看尼尼微的大結局(拿四)。這「感動」乃因為明白神的主權,容許神改變我們人生,像保羅一樣,起來回應(徒九15,十六10)。這「感動」乃因為相信神的信實和應許,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其他一切祂會加給。這「感動」乃因相信神的工作,不靠兵,不靠馬,神必供應一切需要、資源、能力。這感動是真感動,不單是口頭的空話,乃心靈和行動的回應,帶著感恩、奉獻、盼望、喜樂、敬畏的生命獻上。

  中福團40年來,看見許多有感無動的故事。中福團40年來,也有許多真正感動的故事。無私犠牲捨己的金錢奉獻,觸動心靈費心、費力、費時的代禱,離別家人、雙親、專業、寶貝走上寂寞的宣教路。這一切就是因為回應神給他們的感動。這感動或來自一節經文、一篇講道、一句說話、一段見證、一個需要,或長時間的等待,如雷的貫耳,如靜默的微聲。但我們深心知道,「是主」。

  40年來,工場拓展,需要更多的代禱默默支持我們。許多新事工的拓展,需要增加經費支持,土地房屋的購置及建設、訓練及佈道的開支。許多地方都向我們發出呼聲,請過來幫助我們華人,來尋找萬族主的迷羊。他們顛沛流離,真感動是有感而動,請以行動回應主給你的感動。

中華福音使命團
國際總幹事 朱昌錂
二O一五年二月

下載 PDF 格式 (中文)

Read More →

各位宣教伙伴主內平安:

  2015年是本團40週年感恩的日子。1974年郭誠和周修敏兩位同學,在香港金巴倫道24號,播道神學院男生宿舍禱告,祈求上主的引導。神將中國大陸十億靈魂福音負擔放在他們心裡,他們希望能夠服侍他們,只是當時福音大門緊閉,不知如何辦理。

  在禱告等候中間,神奇妙帶領他們去到所謂「金三角地區」,泰國邊境美賽。一河之隔是緬甸的大奇力。這一帶的難民村住了許多中國雲南人,他們是國共內戰後來到泰緬的國民黨軍隊部屬、家眷和百姓。他們借土養命,生活艱難,遙望神洲,歸鄉無期,他們也沒有得着福音。

  就這樣,產生了「泰緬滇福音公路」的異象。郭伯往泰北宣教去,周先生做生意來支持這工作。當他們收到一筆「外間」送來的奉獻,要發收據,才想到要有個團體。1975年中華福音使命團成立,簡稱「中福團」。中福團經濟只靠周先生一個人的生意,宣教士只得六十歲的郭伯伯一人。工場常遭遇逼迫、反對。正是錢又沒有,人又沒有。但有一個恆常禱告的委員會,禱告多於議事。地點在周先生府上,禱告會後是享用周太預備好的甜品夜宵。

  夜宵多滋味,至今提起來,大家仍津津樂道,但更吸引人的是禱告蒙垂聽的喜樂。藉著禱告,克服不少艱難,勝過許多質疑,平伏各類譏笑與白眼,清除各樣的攔阻,得著及時經費及人才的供應。禱告讓我們得著力量繼續往前行,持守那份「開拓精神」,要在福音未得之地,華人和異族中福音未得之民中,開荒佈道,建立教會,訓練門徒,服侍社群。

  行行重行行,40年來神恩不盡。神一直垂聽禱告,祂賜我們同工、地土、房產、經費、解決危機、引導方向、醫治疾病、保守平安、開拓事工、改變生命、施行奇事、榮耀彰顯,禱告與宣教不可分割。

  我們不是說我們很有信心,因著我們的禱告成就了什麼;我們是說神實在垂聽禱告。我們不時心裡充滿懼怕、疑惑、掙扎;再多一點延遲,我們似乎受不了。許多時候,我們仍然受到考驗:「禱告有實際用處?」「你的神真會答應你的祈求?」「你真知道這是神的旨意?你祈求的,對嗎?」

  我們知道要「求主打發工人」(太九38),要為宣教士禱告(弗六19),要為萬民代求(提前二1)。但是我們更知道:禱告不是表演,不是說我們多有權柄,多懂禱告(太六6);禱告與聖潔生活大有關係(詩六六18),與我們的信心和生活大有關係(雅四2-3),與我們的屬靈合一同心大有關係(太十八19),與我們的婚姻家庭大有關係(彼前三7)。當我們鼓勵為宣教禱告之前,讓我們先檢查我們的內心世界。

  今天我們仍然面對許多福音未得之地,未得之民。他們在我們所服侍的十三個國家,二十多個群體言語中間。近期更有呼聲來自這十三個國家以外的,要求我們去到他們華人和非華人中間,幫助他們。

  誰能叫人願意離開安樂窩,飄流無定,流離失所?誰能使人跨越奇風異俗,帶領萬民歸主敬拜謳歌?誰能讓人如此顛狂,竭力傳真道,勇不可當?誰能心裡一盆火,堅貞不滅,燒得歲月如梭,只有禱告。

  你真的相信禱告?你的生命狀況影響你的禱告嗎?請你來繼續為我們禱告,記念宣教士面對的困難,事工經費的需要,工人缺乏的呼喊。讓我們「搖動神的手,使道路推平,使萬國歸向主」。

中華福音使命團
國際總幹事 朱昌錂
二O一五年一月

下載 PDF 格式 (中文)

Read More →

代禱信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