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誠學生中心新院舍奉獻禮(09/2023快訊)

archive

Home Category : 朱昌錂牧師(國際總幹事)

純文字版

郭誠學生中心新院舍奉獻禮


祂行了奇事,使人記念

——郭誠學生中心重建奉獻感恩
朱昌錂(國際總幹事)

  今天我們齊集在這裡,要宣告一個事實,一個真理:「祂行了奇事,使人記念。耶和華有恩惠,有憐憫。」(詩篇111:4)

  1982年中福團在孟芳市租用房子作學生中心,為附近由鄉村來縣城讀高小中學的孩子,提供一個可以照顧他們生活起居學習的地方。漸漸人數增加到二十多人,租賃地方不夠用了。一天,我讀聖經申命記6:11:「有房屋裝滿各樣美物,非你所裝滿的;有鑿成的水井,非你所鑿成的。….樹非你所種的。」我說真好,求神賜學生中心一個這樣的地方。

  1985年得知在朗友村有個停辦的商科學校土地連校舍出售,一座大木樓校舍,兩間小木樓,另外一片土地,足可容納一個小型球場,兩個籃球場,一個羽毛球場。這不是聖經所寫的地方?

  我帶了學生來看,大家都很喜歡。我們就決定買下這地和其上的。我們三個宣教士合共奉獻了3萬銖,就將整個學生中心搬進來;三個月後我們要付30萬銖。一個月後,學生們問我:「老師,香港中福的錢來了沒有?」他們以為我寫封到香港,錢就來。「沒有,一銖都沒有。」「那怎辦?」「到時如果沒錢,只好搬到馬路去!我們要禱告我們所信的神,主耶穌會聽我們禱告。」從那時起,學生也認真學習禱告。1985年8月16日早上,我們手上有10萬銖,當天下午三時要交30萬給賣主。下午一時按常往郵局取信,二時拆信,共收到18萬銖。三時往見賣主,她歡喜收了我們的28萬銖。神說:你三時才交錢,二時給你。同年10月31日我們付清餘下的36萬銖,全數是67萬銖。在11月10日感恩奉獻禮拜,郭誠牧師專程由日本前來主持,學生中心命名「郭誠學生中心」(HoPak Paolo),記念郭誠牧師在泰北宣教工作及開辦學生中心。(郭誠牧師的英文名字是保羅 Paul,Paul 泰文是 Paolo。)

  每逢踏足這塊土地,我們不能忘記:「祂行了奇事,使人記念。耶和華有恩惠,有憐憫。」祂賜下這塊土地,讓許多青少年人在此學習、成長、生命更新。這土地及其上的一切,是神垂聽禱告,行奇事的結果。祂有恩惠,有憐憫。

  2018年7月18日晚上,郭誠學生中心大火,整座女生宿舍的大木樓都燒焚了。消息傳遍整個社區、孟芳、清邁、曼谷的新聞都報導了;香港、美國差會、教會都知道了!大家心靈沉重,這麼大的災難,不知當怎麼辦!我們的神,卻是有恩惠憐憫的神。社區、政府都來慰問、關心、捐助。世界各地教會都同來禱告,用行動來關心、奉獻。在極大困難中我們經歷耶和華是有恩惠、有憐憫的神,學生中心暫借用新天之家,各樣需用都不缺。

  我們決定重建整個郭誠學生中心,先將所有建築物清拆。2021年3月25日啟動重建工程,至2023年5月31日新的郭誠學生中心完工,整個郭誠學生中心從新天之家搬回來。今天郭誠學生中心全體師生就在我們面前,要見証神的恩典。在這重建過程中,全球經濟艱難,建材暴漲,又有疫情爆發。但祂仍是那位垂聽禱告,滿有恩惠憐憫的神,如同1985年一樣。昔日祂賜下郭誠學生中心,今天祂賜下新的郭誠學生中心。祂按時賜下足夠的經費,完成了新的建造。當中得到香港、新加坡、美國、泰國各地的關心支持,工程費用超過4480萬銖,僅此多謝大家,願神賜福你們。

  今天,我們召聚在這裡,我們要再次宣告:我們的神是垂聽禱告的神,祂行了奇事,使人記念。耶和華有恩惠,有憐憫。所以,請你也來敬拜祂、頌讚祂、信靠祂。祂是真神,信實施慈愛的神,這是真的。重新建造的郭誠學生中心就是記號,就是信息,就是見証。


郭誠學生中心新院舍奉獻禮致詞

林翠霞(派駐泰國工場宣教士)

  今天是一個歡喜快樂的日子,郭誠學生中心重建工程終於完成。感謝清邁省副省長、芳縣縣長、美順區保長,及中福團國際總幹事今日蒞臨剪綵。從2018年7月18日凌晨一時多女生宿舍起火算起,足足有五年時間。這漫長的等待過程中充滿各樣困難,波折重重。但神都帶領我們一一經過。我們要感謝美順區保長的幫助,多謝保長盡心盡力地給與我們很多實際的支援和鼓勵支持。又多謝各地教會肢體奉獻金錢支持,以致重建才得以成功。

  其實在漫長的等待中,我也曾信心動搖,這幾年碰上新冠疫情的影響,要籌募龐大的重建費是否可以達標?記得有一天清晨,我在郭誠學生中心待建築的荒地上散步,看著一大片荒地不知要何年何月才可啟動工程。當時我看到幾個已遷往一區之隔的郭誠學生中心學生,在返學校途中,本來是可以一條路直接便去到學校,但他們卻特意要拐彎走入郭誠荒地,從荒地再經過中心大門走回學校。看到這幾位同學的舉動令我很感動,知道學生們與這片土地已建立了深厚的情,學生非常懷念昔日在這裏的生活。當下我向神祈禱,求神讓重建工程可以早日啟動,求主賞賜足夠建築費和一切政府批文可以順暢。感謝神,重建工程終於2021年4月1日啟動。至2022年10月學生可以搬回原址居住。雖然還有禮堂及辦事處的工程仍在進行中,但因著神的保守,工程仍期間所有師生都安全無事。

  感謝神,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便枉然勞力。祂是信實可靠的主,祂容許郭誠學生中心發生火災及清拆,祂就必定負責到底。今天重建工程已完成。願意各位看到的不是單單一座一座比前更大更漂亮的大樓,更重要是看到神是可信可靠,充滿權能的主。願神大大使用郭誠學生中心,在未來日子培育更多年青人成為神國的精英。願榮耀歸給至高神。


泰國短宣隊感受

│2023年6月24日是郭誠學生中心重建工程竣工奉獻禮,本團組織了短宣隊參與這盛會。以下是隊員的一些感受及見證分享。│

劉盼迎姐妹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

  在郭誠學生中心發生火災之後,藉著教會弟兄姊妹的分享,我才第一次認識中福團。有幸能在今年6月參與郭誠學生中心奉獻禮,見證神恩。

  典禮中,最深刻的是學生獻唱。我嘗試用手機翻譯泰文歌詞,理解大概意思,卻不太奏效。雖然語言不通,但看到學生們的投入,深感欣慰。我相信,如果他們不是親身經歷了宣教士和本地同工的愛,不能唱出如此動人的歌聲。

  後來請教同工,方知道副歌寫得很美:「從今我立志要事奉,將我全身全心全力獻給神。這家是神所賜,我們要保守我們的心,愛,如同神愛我們。」

  回港後,我報名修讀泰語,期望有天再回去探望他們,以他們的語言一同歌頌讚美神。

  主耶穌說過:「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裏,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裏;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約翰福音12:26)祝願郭誠學生中心繼續成為神重用的地方,叫當地人在這裡認識神,跟隨祂,並宣揚祂。

 

梁松興弟兄

郭誠學生中心與你

  2019年,有數位弟兄姊妹參觀了郭誠學生中心,為我們介紹了中福團的宣教事工。學生中心被大火災焚毀,女學生不幸身亡,我們深受震動。神為何容讓這樣的事發生?宣教士怎樣面對這個打擊?無數疑問,使我對中福團生發深入了解的興趣。

  今年6月終於得到機會,可以參觀重建後的學生中心和其他中福團的工作。中心奉獻禮上,看到從老遠到來出席的清邁副省長等政府高官,見證中福團自1982年開始的宣教工作被尊重、認同。看到交職禮上新一代接班的泰國本地同工,見證宣教士多年工作的成果。他們有清晰的異象,憑信而作,讓神的名在一個佛教國家得榮耀。

  踏進宿舍,看到學生遇見客人必打招呼的自然反應,感到以基督精神作全人教育不是空談,是實實在在按着神的教導而行。「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路加福音16:10),我希望可以效法宣教士作神忠心的僕人去傳福音,完成神交託的大使命。

 

葉國源弟兄

一個本來對宣教冷淡的基督徒

  冷淡的原因:在教會已經聚會了31年,他們甚少提及宣教,甚至有了一種觀念:「身邊已經有好多親友同事還未信主,已有很多傳福音嘅機會,為何要長途跋涉走到老遠去傳福音呢?係咪攞苦嚟辛!」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又不能夠說是錯,所以今次去「短宣」完全是因為想帶兒子一起去。希望藉著他自己親身所經歷的,神在他身上作工,激勵他傳福音的心志,叫他知道作為一個基督徒,傳福音是我們一生的使命,責無旁貸。但正如聖經所講,萬事都互相效力。

  在奉獻禮上,我看見那副省長的致詞時,從他口中竟能講出「感謝神」這句話,我當時心深感受到,這真是神得榮耀的時刻!(這真是榮神!)經過今次的短宣,讓我見識到神奇妙的作為,祂為自己的國度/見證呼召忠心的僕人,成就祂的美意,並且在合適的時間,藉著神蹟奇事顯明祂的作為,在未有聽聞耶穌的地方叫人能夠聽見,並且相信,又建立教會來吸引更多人接受救恩(這真是益人!)我親身經歷甚麼是榮神益人!過去我對宣教可以說是井底之蛙,現今實在大開眼界。

 

蕭林麗琪姐妹

芒果的啓示

  6月乃芒果成熟時,信徒以此美物送給宣教士們,短宣隊也叨了光,一同分享。除了常見的品種外,有些品種是我們未見過的,其中有數個,大大圓圓,硬硬的,連住在當地多年的宣教士也說沒見過。大家都疑惑,這真是芒果?怎麼是圓的?為什麼這樣硬、這麼重?是梨?是芒果和梨的混合新品種?真可以吃?會是什麼味道?反正可吃的芒果已多得很,這幾個圓圓的異物就被放在一旁,無人敢問津。直到要回港,他們還是重重硬硬的,要怎樣處置?要把信徒們的愛心饋贈丟下不顧,不太好吧?!要帶回港?誰帶?帶回來後又怎處理?團中父子檔行李空間比較多,在眾人游說下,勉為其難的,把它們帶了回來。結果?數天之後,時候到了,雖然憑外表我們不認識他們,但切切實實,這些都是如假包換的芒果,短宣隊給教會肢體享用,眾人皆大讚它們又香又甜,是造物主所造的真芒果、好芒果!

  僅僅泰北一地,芒果一物,品種之多,已令我們大開眼界!神造物之豐富多樣,遠超我們少少識見所能想像,我們要以謙卑、感恩的心,察看神的奇妙作為!若是以在香港的有限識見,測度神的無限,有意或無意的為神的工作劃界線,只是限制了我們的領受;神要作的,仍然在祂所定的時間顯明出來,只是我們不能享用祂所預備的果子吧!能夠被神所用,參與在祂的無限豐富中,是神給我們的福份!

 

鄧偉連弟兄

參加郭誠學生中心重建奉獻禮有感

  郭誠學生中心的歷史是宣教士們美好見證的縮影。學生中心在極困難的環境下創立,很多學生在這裡成長、信主;部分獻身成為傳道人,甚至成為教會領袖。雖然經歷火災,但是神賜下更大更完備的設施,使學生中心繼續在芳縣為神作工。

  這次我第二次去泰北,兩次我都眼界大開,覺得不枉此行,因為我在泰北看見了神的作為。怎樣看見神的作為呢?神的作為藉宣教士們的愛心行動顯明出來。他們因為愛神的緣故,甘心奉獻自己,在泰北勞苦服事當地的人幾十年。他們為主贏得很多人的靈魂,贏得很多未信的人的口碑,贏得政府官員的欣賞和信任,使神在當地得著榮耀。願榮耀歸於神,平安歸於當地的人。

Read More →

純文字版

2023年6月11日中福團香港區主任交接禮

  在中福團香港辨事奉了二十多年的廖婉芬牧師六月卸任香港區主任,轉任國際主任(宣教士事務)。在巴拿馬工場宣教十年的黃麗芬牧師接受徵召回港接任香港區主任一職。親自邀請兩位來中福團事奉的國際總幹事朱昌錂牧師在香港區主任交職禮上訓勉,重申我們在複雜多樣的世界中,要把永恆真理與文化變動區分,才能更積極及貼切地回應人心,負起使命。


沒有改變,沒有搖動,我們在接力

訓勉│朱昌錂(國際總幹事)
  三年多前,我借了廖婉芬牧師的《演變中的永恆》,想看看中文翻譯如何。我有英文版,廖牧師說這書複雜難明,她讀不下去,想我日後和她討論。是的,這書需要一點系統神學、教會歷史、宣教神學的學習,然後綜合來看「使命」是甚麼?不能一見「Mission」一字就譯作宣教。

  之後我託人還書給廖牧師,她說我仍欠她的。原來我還了我的英文版,她的中文版仍在我處。所以今次我記得帶來了。但她說我的英文版借了給黃麗芬牧師用。今天物歸原主,但書中所論的題目,應是我們繼續要思想討論的功課。這本書在討論教會的使命是甚麼?用簡單的說話,教會在地上的目的是什麽?

  《演變中的永恆》提出教會歷史中,宣教有三個神學類型;作者認為這三個神學類型都涉及六個宣教恆定因素:基督論、教會論、末世論、救恩論、人性論、文化。本書的結論認為,今天教會在世上的使命,是參與神的使命,並應以先知性的對話向世界傳教。這先知性對話不單是宣講,也包括實踐行動、禮儀、祈禱、默觀、正義、和平及創造的完美性、宗教對話、本色化。

  我認為恆常的因素應是基督論、教會論、末世論、救恩論、人性論,加上聖靈論,這些神學的理解使教會面對所處的文化,参予神的使命,作成主交託教會的工作。文化既是一直改變,就不是恆常因素。文化變動帶動着政治、經濟、思潮、宗教、倫理、社會、民生、教育等層面的變動。我們對神學的理解,我們的基督論、教會論、末世論、救恩論、人性論,聖靈論就影响我們對教會在我們這個時代的存在意義、影响我們教會的方向、內容、行動。

  用一般人的說話,我們必須問:教會存在地上,存在他的國家、地區、城市、鄉鎮是甚麼意義和目的責任?用我們的處境,香港教會存在在香港的意義、目的、責任是甚麼?這真是我們的「使命」?!我們對基督、教會、末世、救恩、人性、聖靈的看法,影響我們對教會使命的看法。再用簡單的說,使命單是傳福音?是傳福音加上社會服務?是傳福音連同社會責任?是傳福音與社會融合為一?再另一種說法,天國已經降臨!?在人的心裡?在我們中間?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將來?(這些都是主耶穌給門徒的答案。)天國是「已降臨的實在」 (Realized Eschatology),實現了的末世?這是我們必須思想,反省,再前行。在歷史的潮流中,讓我們謙卑的勇敢,温柔的剛强,順良的靈巧,展現我們是得救贖、蒙憐愛、寄居在世神的子民,合一而多元神的殿,和平相愛公義神的國,傳揚好信息的信差,心懷本地父家而胸懷普世萬族的香港教會。

  作為華人差會,我們走過48年的路。面對今天,我們仍需思考、仍需反省、仍需努力。我們是在歷史潮流中隨流失去方向?我們差派宣教士出去,是為甚麼?做甚麼?我們是叫人放下自己理想,去到沒有多少信徒,沒有多少團契的孤獨?你要回應我們這強人所難的挑戰!

  面對基督、教會、末世、救恩、人性、聖靈的理解,我們重申我們的使命,作為香港華人差會,差派主所呼召的人出去顛狂為上帝,在福音未得之地及群體中開荒佈道、建立教會、訓練門徒、服侍社群,建立負起自己責任成熟的教會。我們重申我們的差派哲學:在適合的時間,差派適合的人,到適合的地方,從事適合的工作。我們重申宣教不單在乎福音未得之地,也是福音未得群體,在遠方,也在近處(你近日應該聽到「香港尼泊爾媽咪」的新聞!)。我們重申我們婦女神學,姊妹也可領導。我們期待更多認同我們神學、哲學、異象的主內弟兄姊妹加入我們的團隊。

  我們對基督、教會、末世、救恩、人性、聖靈的理解,使我們重申我們要在今天香港的文化社會中,作主見証,忠誠跟隨基督耶穌。我們走在天國已降臨而又未完全實現(Already but not yet)的歷史路上,願意鼓動普天下、顛狂為上帝,使我們響應昔日方濟法蘭西斯,在巴黎大街小巷,向大學生發出挑戰,呼籲他們放下個人渺小野心,往東方傳揚基督福音。

  今天我們來到一個時刻,廖婉芬牧師卸任香港區主任,轉任國際主任(宣教士事務)。她從區主任房間走出,來到國際辦的大房,她的面前是比香港區房間更廣大的15個地區。黃麗芬牧師從巴拿馬回港,搬入香港區主任的房間,她要面對更廣更高的挑戰。

  耶路撒冷教會大受逼迫,門徒分散往各處往各地去傳福音的道。彼得在「短宣」中開啟了撒瑪利亞和外邦人福音之門。十多年後安提阿差派巴拿巴、掃羅出去宣教。這是教會忙碌的事。世人在忙碌什麼呢?「列國為什麼騷動,萬民為什麼空謀妄想?」(新譯本詩2:1)主耶穌在呼召:你來跟從我,放下你的船、放下你的網、放下你的夢、放下世界的紛亂,來跟隨我耶穌。讓跟從凱撒的跟從凱撒,你跟從主!

  我們在回應、在確定、在重申我們中福48年前訂定的使命,沒有改變,沒有搖動,我們在接力。


如鷹將我背負

香港區主任卸任分享│廖婉芬
  1993年的一天,朱昌錂牧師打電話給我,邀請我來中福團事奉。我即時回覆說我不會去中福團的。我腦海裡迅即掠過八年前,我與丈夫在泰國短宣一個月的經歷,我知道我唔識做差傳。朱牧師聽到我的回覆,叫我先去祈禱,不用即時答覆。之後,我沒有把去中福團事奉的事放在心上。在一次退修的默想中,神用圖象清楚告訴我,祂會如鷹將我背負在翅膀上,帶領我在中福團的事奉。經過連翻爭辯,我順服神,握著祂的應許,答應去做一年的「差傳及推廣幹事」,希望中福團會在未來一年物色到執行幹事(今天稱的香港區主任)。那時我要照顧家庭,兒子剛讀小一,所以只能半職。

  來到中福團,我好像一張白紙,我將那小小辦事處的差傳書籍和期刊一本一本地讀,記下重點。那時辦公室有個文件夾,存放朱牧師在美國福樂神學院讀宣教學時做的部份功課,我得朱牧師同意,可以取來閱讀,也有得問。好感恩!我就這樣一面學、一面做,一面揣摩,如何寫差傳講章,如何與教會聯繫,如何籌辦差傳聚會,如何做《中福通訊》。不過我還未攪清楚,就差不多一年了。我想我可以離開吧。沒想到,朱牧師對我說,還未找到執行幹事,你多做一年吧。這樣,一年,一年,又一年,我就傻呼呼地留了下來,轉任香港區主任:在堂會推動宣教異象,分享工場需要,鼓勵人從不同層面參與宣教;招募宣教士;與宣教士差派教會建立關係;關心宣教士;教宣教課程;訂定香港區的事工計劃、發展方向等。

  這二十多年來,我感謝每一次與夥伴教會的真誠相交,得到的寶貴意見和鼓勵。我感謝每一位為中福團大小需要作出禱告和奉獻的教會、公司和弟兄姊妹,感謝你們與中福團同行,在每個關口或艱難中,因著你們的擺上,神都有奇妙的預備。我感謝歷任宣教士真摰的分享,讓這個只有一個月短宣經驗的人,能明白長期服侍的挑戰與艱辛,讓我認識及體會你們的喜與憂,可以同哭,也可以同笑,你們的分享更幫助我知道怎樣告訴預備做宣教士的人宣教不浪漫,在眾多的黑與白之間,還有繽紛的多姿多采,這也同時讓我知道怎樣與你們的差派教會交待,讓教會可以具體的參與、關懷與代禱。我感謝執行委員會對我的信任,特別是接納我在起初的14年只能做半職。我感謝歷年來與我一起在辦公室打拼的同工,你們就如我的家人,你們的熱誠與合作,並肩奮進,是我重要的後盾。我感謝我丈夫和兒子的全力支持,特別是兒子年紀小,不能將他獨留在家的日子,他總是開心地、又安靜地跟著我四處領會,不嫌沉悶,使我可以專心工作,也不影響丈夫在教會的事奉。

  最後和最重要的,我要讚美感謝神,若不是祂的帥領,我不會在這二十多年裡有這麼豐富難忘的經歷,抓住祂的應許,祂提升我的信心、擴闊我的胸襟、改換我的性情。祂如鷹將我背負,是祂成就了許多又大又難的事,祂的恩典遠超我的所想所求。盛載了神這麼豐厚的憐憫與恩惠,雖然踏入樂齡,是時候卸下,但神若仍然用我,我怎敢推卻,我只祈求神繼續如鷹將我背負,使祂的聖名得著稱揚,祂的榮耀得著頌讚!


帶著戰兢及儆醒的心,迎難而上

香港區主任接任分享│黃麗芬
  在巴拿馬時有一天,收到朱牧師的電話,說要徵召我回港接任香港區主任,我回應他:「啊,我好驚啊!」
我離開香港,十年在巴拿馬工場。但我知道近年不少人離開了香港,不少教會人才流失、奉獻減少,差會及福音機構同樣受到影響。此外,宣教士退休潮在漲。中福團怎樣幫助退休宣教士適應;怎樣動員教會,幫助教會的差傳教育,鼓勵、招募、訓練及安排更多不同年齡的新宣教士到合適的工場;做好宣教支援、以及與教會及宣教士的溝通;還有宣教經費等等。這都是面前種種挑戰。

  但是困難、艱難永遠都不是攔阻我們承擔神的工作的理由。我害怕戰兢,因為知道處境艱難、自知能力不足。我願意承擔,因為知道神既然在這個時間點召我回來,必有祂美善的計劃,不論前途如何。神應許與我同行,差會裡的各前輩同工、教會裡的牧長、弟兄姐妹、我家人,以及在座的各位,都會與我同行。在這條窄路上,我們都不孤單,因有同路人,讓我們一同攜手,在這個艱難的世代中,彼此相扶同行。

  從個人的感情來說。一方面,在巴拿馬經過了早幾年的文化衝擊,後來的幾年可以說是能夠嫻熟及順利的事奉了,和當地人更建立了感情,要離開會有不捨及難過。但是同時看到上帝近年帶領了幾位北美的宣教士過去,祂仍然在看顧著巴拿馬的福音需要。我可以換個角色繼續支援他們。另一邊,我知道香港及差會的需要。香港是我的家,我的家人在這裡,我在這裡成長;差會更是在過去22年中,自我有宣教異象以來,一直培育及支持我直到如今。我願意回來和大家一同共度時艱,正如過去幾個月,我都對所有接觸過的教會牧者說,有何需要我能幫到手的,可以隨時聯絡我,這不是一句客氣話,是我的真實心聲。

  從宣教前線,轉到宣教行政的跑道,有很多適應及挑戰。但是我相信問題不會比恩典大,只要跟著神的腳步走、按著祂的心意而行,必然是正途。在主裡,我們不是險勝,而是因有愛我們的主,能夠得勝有餘。

Read More →

純文字版

泰國新天聖經學院第二期校舍工程奉獻禮 2022/10/14

我們同被建造

──泰國新天聖經學院 朱昌錂院長

「我照神所給我的恩,好像一個聰明的工頭,立好了根基,有別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稭在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嗎?」(哥林多前書三章10 -16節)

  今天我們齊集,為要見證神的恩典,將新天聖經學院第二期校舍工程完結獻上感謝,並將這工程的建築奉獻給主;求主繼續大大使用學院,訓練全職教牧,使他們成為好牧人、好管家、好工人。

  我們在這個時刻,重申我們的校訓:提摩太後書二章1-2節裡講述的三方面的訓練。

第一:生命上的造就(BEING),「你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1節)

  學院是同學一起生活學習的地方、團契生活的地方、合一饒恕接納的地方。老師不僅在課室授課,也在模造學生的生命;老師不單傳遞資訊談學問,更是身教言教,作榜樣,好叫學生效法他們如同他們效法基督。

第二:真理的學習(KNOWING),「聽見我們所教訓的」(2節上)

  同學們在學院用功學習、努力讀書、認真做功課。學院的圖書館表明真理學習的重要,真理學習與靈命事奉並不矛盾,真理知識理應促進生命健康成長,神人關係和諧。真知識使我們更深經歷主的大能大力、慈愛信實、憐憫恩典,對事奉產生更大的能力和殷勤。

第三:事奉的裝備(DOING),「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2節下)

  神學教育裡的生命造就、真理學習,為的是訓練全職教牧去傳揚真道、保衛真理、牧養教會、尋找迷羊,在基督的名未傳過的地方,開拓更多未得之地,建立耶穌基督的教會。

  這校訓的三方面表達在我們的新校徽上。三條線代表生命的造就(BEING)、真理的學習(KNOWING)、事奉的裝備(DOING),是因為十字架的救贖,要使人得新生命,得著新的人生觀與目的、對人生有新看法、新思維、新境界,引進新天新地New Horizon。

  我們將這二期工程建築奉獻給主時,不會忘記我們建立學院的目的。我們的校舍、我們的教與學,都是建立在耶穌基督的根基上(林前三7-17)。當福音傳揚、世人歸信基督、教會就立在這福音根基上。但在這個福音根基上,教會要繼續建造,以致房屋成為榮耀的神的殿。

  我們訓練人去佈道傳福音,在基督的名未傳過的地方建立教會,我們訓練出去的校友同學,是用什麼材料來建立根基?是唯獨聖經,唯獨恩典的福音?是廉價恩典,不用悔改的福音?是不用捨己背十架的福音?房屋要建在堅固的磐石上,才能永不動搖。

  我們訓練去牧養教導栽培信徒的,是用什麼來建造信徒的生命?是著重表面功夫、討人喜歡、逢迎有名望的人、重富輕貧,走上巴蘭的路,加入可拉的集團,重蹈米利暗的覆轍,犯上亞倫的糊塗?還是做個能忠心教導別人的人,以生命建立生命的事奉?

  保羅警告我們,我們是在建造生命的工程,我們的房屋是建立在耶穌基督的根基上,並用上好的材料,在其上用金銀寶石建成榮耀的聖殿。今天我們將樓房工程奉獻給主使用,但我們不會忘記,房屋的建造是為造就合用的工人。我們要做兩件事情,在各處建立耶穌基督根基的教會。並且,在這根基上,用生命建造金銀寶石的工程,在恩典,順服,熱心,喜樂中建立別人的生命,也在建立自己的生命。

  我們建造房屋,今天奉獻房屋;我們是建造生命,也是奉獻生命;我們是在建造別人的生命,已是在建造自己的永遠。願我們都得賞賜。

  在這奉獻的時刻,我先請三位畢業校友分享。他們見證學院校舍先後三個時期的建造過程:租賃時期,第一期建造,第二期建造。


校舍租賃期(2011-2015)

  我是羅幗麗,傣族。我在學院畢業後,現時在中福的平安佈道所事奉。我入學院受造就時,學院沒有自己的房子,是租來的。各樣都在初階,條件裝設並不理想。神卻讓我有好的學習及得到很好的事奉操練。感謝神,感謝學院,感謝各位老師的悉心教導,感謝以禱告支持我的每一位。


第一期建校(2015-2019)

  我叫澤麗溫,拉祜族,現時在恩福學生中心服事。我在2016年入學,2021年畢業。我親跟看見,親身經歷,衪是使無變成有的神。我入學時手裡只有70銖,憑信心,我看見神的祝福。祂更奇妙賜給學院這塊土地,及後來興建B、C、D座。感謝神,榮耀歸於偉大獨一的神。


第二期建校(2019-2022)

  我是王青,苗族,現時在老撾教會事奉。我來學院時,已有B、C、D座。學院的生活有如一個大家庭,我們在這裡學習彼此相愛。學院老師啟發我對聖經有更深的認識,並且活用在事奉中。感謝神,使我在學術上的知識提高了,靈命成長也更進深。現在A座和禮堂都建好了,我也畢業了。感謝主!


  這個時刻,我們要將第二期校舍工程獻給主,我們更是要將校友、同學一同獻上給主。今天所有校友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裝來敬拜,代表萬族萬民同歸於一,代表我們將萬國珍寶獻上給主。我們的同學出去,將各族各方各國各民,萬國的珍寶獻給主。這裡有牧長的杖,這杖要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如同校訓一樣。

  讓我們學院全體老師、校友、同學都站出來,同誦彼得前書五章2-4節,表示我們同領牧長之杖,我們起來同心大聲宣告:「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羣羊,按着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羣羊的榜樣。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

  現在我們同心為第二期建校工程奉獻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感謝你,為過去你賜福學院,造就你的工人,讓我們的同學受了訓練,出去傳揚福音、建立教會、牧養羊群、使你的名得榮耀。在第一期工程,我們經驗你奇妙的供應與祝福,現在我們將第二期工程完成獻上感恩,在疫情、世界經濟不穩的情況下,我們經歷主奇妙的保護、供應、祝福,使工程完美建造。為許多在這事工上奉獻的、代禱的、關心我們的教會、團體、肢體感謝主,求主賜福他們。現在將學院全部工程呈獻上主面前,求主悅納、分別為聖,求主使用這地方,使我們住得平安、水源潔淨、生活健康,一切得蒙保守。求主使用這地方,成為生命建造、真理學習、事奉裝備的地方,成為裝備主工人的地方,使他們出去後,將萬國珍寶、招聚、呈獻給主。願你的名為大,你的國彰顯,你的恩典與祝福臨至萬族萬民萬邦,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Read More →

純文字版

朱昌錂(中華福音使命團國際總幹事)

非常態的四十五週年感恩

  二○二○年是中華福音使命團四十五週年。我們在去年就開始籌劃全體宣教士感恩退修會,和公開感恩餐會,期待著數算四十五年來的恩典,共慶團契相交的喜樂。只是疫情爆發,整個世界都是疫區。防疫的封國、封城、封村等措施,對本團十五個國家地區的工場,以及各差派地區辦事處,都受到極大的影響。國際旅遊交通斷絕,各類召聚的集會停止,經濟民生嚴重衝擊,上課在家,工作在家,教會聚會在家,整個世界停頓了。

  短宣隊沒有了,宣教士述職沒有了,宣教分享會沒有了。四十五週年宣教士感恩會沒有了,公開感恩餐會沒有了。好像整個宣教的世界也停頓了。這是四十五年來的非常態。

  忽然驚醒,神仍然在作工,祂發警告,懷憐憫。疫情叫人面對死亡的權勢,使人尋找生命的意義,鼓勵我們放下那些看得見卻會失去的,去得着那些看不見卻是真實永存的。有冷漠心靈得復興,尋道者得尋見。疫情促使我們積極進入網絡世界,一同超越時空,禱告、會議、團契、查經、敬拜、輔導、教學、佈道、關懷。

  神救恩的手未收回,宣教的世界從未停頓,我們今年仍然有短宣隊,有宣教士述職工作報告,有宣教分享會,有宣教士關顧輔導,有宣教課程,有宣教士招募,都在網絡世界進行。我們殷勤不懶惰,心裡火熱,繼續作主所交託的工,並為明年二○二一年回復宣教的常態常作準備。我們沒有四十五週年的感恩會,惟將我們日常的禱告、會議、團契、查經、敬拜、輔導、教學、佈道、關懷,成為馨香的感恩祭獻上,榮歸上主。

  詩篇一○○篇是我們感恩的表達。我們感謝稱頌神,因為四十五年來,我們真知道祂是神,獨一永活的神,祂是創造萬族的主,我們的好牧人,慈愛的救贖主,榮耀的君王。祂差派我們宣教士出去,供應一切所需。我們在十五個國家地區二十多語言群體中,傳揚救恩,神用神蹟奇事証明所傳的道。教會在福音未得之民中建立起來,各族各方各國各民在基督裡同歸於一,唱同一首救恩之歌,等候同一位的君王的再來,期待同一羔羊婚筵的歡樂。

  我們感謝稱頌神,因為我們數算四十五年來領受的恩典,心中充滿喜樂歡呼。以色列人安靜圍城耶利哥,大聲喊叫,城就倒塌。大衛殺了巨人哥利亞,以色列人就高聲歡呼。這裡有一人比約書亞更大,比大衛更大。基督將攔阻人認識神的堅固堡壘都打下來,將許多「巨大的敵人」都打下來。最大的敵人「死亡」打下來。十字架已勝過仇敵。疫情後面是死亡的陰影。但我們抬頭仰望,看見另一幅圖畫,體驗另一個永恆的國度,等候君王重臨。世人在建造巴別。我們卻知道,尼布甲尼撒王所見的金像,要被一塊非人手所鑿出來的大石砸得粉碎(但二31—35)。因此,即或疫情嚴峻,世局艱難,我們仍然有另一個朌望,持定永生,努力向前走宣教道路。

  我們感謝稱頌神,因為四十五年來,祂是以良善信實保守了我們。我們不是沒有遇過危機,不是沒有軟弱,不是沒有吵鬧。但良善信實的主不以我們的表現來對付我們,祂總忍耐等候,對我們從不灰心。我們一切所作所需,神總及時供應,不會叫我們害羞。祂把我們藏在隱密處,在亭子裡(詩三十一19—20)。為此,我們放膽無懼,獻上自己,作聖潔的器皿,開荒佈道,建立教會,訓練門徒,服侍社群。為四十五年來主給我們事奉機會,我們歌頌「普天下當向耶和華歡呼!」

  在恩典中我們度過非常態的四十五週年感恩。禱告祈求宣教的常態早日重臨。

感謝天父,每一天,祂在靜默中仍然對我們情義高薄雲邊。無言無語無聲音,祂的慈愛從來沒有拆遷。
我們常誤會祂,懐疑祂,我們的困境為什麼祂沒看見?我們泣哀鳴,我們受苦楚,為什麼祂沒垂憐!
感謝上主,每一天,祂在恩典中仍然領我們爭戰勇往向前。無怨無悔無保留,祂的信任從來沒有改變。
我們常誤會祂,懐疑祂,我們的工作為什麼停滯不前?我們被中傷,我們受委屈,為什麼祂沒伸冤?
感謝神,從天上而來的異象,我們受差遣。黑暗見真光,罪惡得赦免,和好滅寃仇,死亡不復見。
多少生命改變,多少愁煩心酸!不需數算!主全知道,眼淚皮袋祂保存。
那一天,祂要賜我生命的冠冕,主裡勞苦不徒然!

Read More →

純文字版

瓦器篇──朱昌錂(中華福音使命團國際總幹事)

當非常態成為新常態 宣教的再思

  新冠肺炎自去年爆發,影响全球的健康、經濟、政治、民生。至2020年8月16日,全世界超過2146萬人確診,死亡人數超過77萬。

近是那麼遠

  本團各宣教工場都深受影響,基本上各工場都因「封關」,「封城」,「封村」,停止了實體聚會,只能藉着手機、視像等電子媒體來關心,牧養,佈道,教導。

  整個世界忽然改變,每個星期見面相聚的人,變得離我們那麼遙遠。慢慢地,適應了手機、視像的運作,突破了不能實體聚會的限制,我們才發現,原來在我們的工場中,在山區、在鄉村、甚至大城,電腦網絡在當地仍然奢侈。即或手機上網,接收也是那麼不穩定,「的的得得」,時斷時續。又有些老人家一直是不懂手機,遑論視像,奈何!更叫我們震驚的,原來不少地區上網費用昂貴,不是人人可以負擔得來,變相要得到「屬靈照顧,免費的福音」,是要花錢付款。默然!更何況,隱藏在世界風光的大城市裡,仍然有無自來水無電力供應的世界。那裡的人因着疫情影响,工廠停工,店鋪停市,子女停學,沒有收入,沒有飯吃,正為生存掙扎。不少是基督徒,是教會領袖,是牧師傳道。

  本團宣教士譚國權牧師師母在他們8月代禱信中,引述一位印度醫生的臉書貼文:「一個人能夠保持社交距離是一種特權,表示你家有足夠的地方,能讓你跟他人隔離。一個人能夠洗手也是一種特權,表示你所住的地方有自來水。能夠有洗手液也是一種特權,表示你有錢買。一個人禁足不出門也是一種特權,說明你有能力不出門工作還有飯吃。」

  非常態的生活與事奉,提醒我們每天起來,健康、飽足,平安,全是恩典。要找緊每一個白天(約九4),用諸般的智慧傳揚基督(西一28),慷慨好施(提前六17)。

遠是那麼的近

  疫情使一些人重新認真思考人生問題。宣教士發現昔日久違的信徒和朋友,出現在網絡群組和視像聚會,也來了新朋友。這是喜出望外。態度比前認真,心靈更熱熾。噢!那已經畢業回國的,轉往其他地區國家打拼的,在地球的另一邊,都來聚會!我們大家還是相距那麼近。

  對今年回國述職作工作報告的宣教士,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以往述職期間,見面、分享、講道排得滿滿。今次回來,實體聚會都取消,有些日子就是整天困在家中,叫做「居家工作」。慢慢學會了「轉換跑道」,全心手機電腦視像「漫遊」,足不出戶在各教會分享異象、報告工作、講道教學、會議議事。這是個新常態。

  有些宣教士的述職日期因疫情而延期,繼續留在工場。原先已安排的述職活動和聚會好像煙消雲散。「視像」使這些安排「復活」。我們發現,宣教士不需要回國也可以透過網絡世界,身處工場,在地球的另一邊,來主領你教會的宣教年會、差傳主日、宣教講座,出席工作報告會議,不用舟車(飛機)勞累,只要克服兩地時差。日後,教會會眾不需要等三年四年一次的宣教士述職才見到他們。實體述職仍然需要,但網絡世界能使宣教士與教會的互動機率加强了。

  疫情中,短宣隊安排已全部取消。但藉「視像」,參與「短宣」不受攔阻。只要克服時差,參觀工場,負責培訓、家庭聚會、見証、講道、分享都能辦到。如果願意,可以藉網絡成為工場的中文學校、英文補習班、專題講座、主日學的老師。

  事實上,手機,視像不是新的東西,一直以來大家用來聯絡、資訊、玩耍、購物、付款。視像教學早已有了,國際會議,商貿來往都是使用視像。教會、福音機構、神學院也會用,宣教方面也會偶然為之。但是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聚會的習慣;這些工具已成為必需品,不再是可有可無。從此,參與宣教可以是每星期七天,每天去到不同國家,「面對面」分享、報告、教導、會議,捐獻,各樣主耶穌基督要做的事。實體的參與日後仍是不可取代的,但這個網絡的非常態已演化成為一個新常態。

當非常態成為新常態

  疫情肆虐,一波又一波,起伏不定。我們禱告,祈求上主憐憫、赦免、醫治、恩典(代下七13),等候平安。我們期待實體聚會,面對面分享、實地短宣。

  但是疫情改變了許多事與物,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習慣,也影響了我們的聚會方式,事奉的參與,啟發新的思維。網絡視像世界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我們的工作、上課、會議、聚會的習慣已改變。

  當非常態成為新常態,我們需要作出調適。在新常態中,務必繼續差派宣教士出去,繼續為福音傳遍萬族禱告,繼續奉獻財物金錢支持宣教。在新常態中,務必調整途徑,宣教事工不受攔阻,網絡視像成為合用的工具,繼續差傳宣教。

Read More →

純文字版

瓦器篇──朱昌錂(中華福音使命團國際總幹事)

無論得時不得時,務要宣教差傳

  今年是中華福音使命團成立四十五週年。我們計劃了連串的活動,包括五年一次全體宣教士在泰國清邁的退修會,和在香港的感恩會,表達對神的感恩。然而因着社會出現的連串動盪、疫情擴散、經濟倒退、人心不安,在這樣的氛圍下,這些「大型」感恩活動計劃全都取消了。

  感恩聚會取消了,然感恩之情不滅。去年至今,我們開拓了非洲烏干達工場,和另一個創啟地區的事工。中福團現有五十多位宣教士,一百二十多位本地同工在泰國、緬甸、台灣、澳門、香港、南非及萊索托、柬埔寨、巴拿馬、德國、埃塞俄比亞、吉爾吉斯、斯里蘭卡、法國、烏干達、及創啟地區從事「開荒佈道、建立教會、訓練門徒、服侍社群」,語言群體二十多個,包括:華、泰、拉胡、阿卡、瑶、布蘭、傣、傈傈、佤、緬、柬、葡、埃塞俄比亞、吉爾吉斯、僧伽羅、烏干達等。我們團隊在這段特別艱難的日子,得蒙保守,身體健康,生活所需都不缺;事工就有很大的衝擊。

  疫情全球爆發,各國各地「封國」「封城」「封村」,所有短宣隊取消,實體聚會停止,牧養、探訪、佈道、教導只能藉網絡視像、手機。整個世界忽然改變,遠的原來這麼近,近的原來這麼遠。一些昔日在工場不大熱心的朋友,如今「攀山越洋」定期「來」聚會,神給我們不少驚喜與感恩。我們也才在這個時刻發現,原來一些地方,在山區,在大城,網絡仍是奢侈,近的是那麼遠!崇山大漠鄉土,貧窮困乏市都,基本網絡設施都不足,不要奢談網上視頻,即或手機接收都是那麼不穩定,「的的得得」,時斷時續;上網費用對好些人又是那麼昂貴!更何況,即或大城市,仍會有些地區是無電力無自來水的世界,實在難以想像!那裡的人因疫情影響,沒有工作,沒有收入,正為生存掙扎抗爭。

  這段日子提醒我們:一、每天一覺醒來,生命全是恩典,生活、存留、工作,沒有可誇口的。二、人生短暫,原來死亡是那麼近,要來的話,誰可逃避?要警醒隨時迎見你的神!當放下那些看得見而不能存到永遠的,為要得著那看不見卻存到永遠的。三、無忘我們是等候一個人,祂是那位和平之君,祂與祂子民有約,共享祂的婚宴(可能是自助晚餐,因為賓客來自萬民萬族)。當為這和平、合一、包容在真理和愛心的國度獻上自己,天國近了,臨在我們當中了,快來了。四、宣教差傳不單是差傳年會、短宣隊、金錢奉獻、差派宣教士;宣教差傳是見証,口傳、身傳、整個生命價值的彰顯,整個人生觀的追求,否定「撈世界要醒目」、否定「巴別塔的建造」,呼召萬族萬民往那不能震動的永遠城邑國度奔走。五、人類的盼望只有十架救恩。

  這個神子民的宣教旅程,不是在空調的圖書館和禮拜堂裡的活動,是每天在人群裡的事。莫忘世人苦難多、在香港、香港以外,都是。世上沒有樂土。被生活枷鎖壓迫的,受罪綑綁的、絕望的、因理想破滅而迷失方向的,天國福音是唯一的出路,是用生命、生活、傳揚、分享、犧牲來完成的見証。每一位基督徒都要起來作主的見証,需要更多人回應呼召作傳道牧師作主的見証,需要更多人回應呼召作宣教士作主的見証。我們仍然肯定宣教差傳,無論得時不得時。

(本文原刊於《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第十五屆差傳年刊》,蒙合一堂惠允讓本團轉載,謹致衷心謝忱!)

Read More →

各位宣教伙伴主內平安:

2016年充滿挑戰、崎嶇、艱難,又恩典滿滿,祝福盈盈的一年。

我們整個中福團隊,包括香港、美國、加拿大三個地區辦事處同工十二人,在十三個國家地區事奉的宣教士五十多人,並本地同工百多人,還有各區的董事會,在此謹向大家致意,多謝一直不離不棄伴我們同行,同作福音的伙伴 (這是「同心合意興旺福音」腓1:5的直譯)。人生充滿苦難,世界充滿爭鬧,學業、工作,房屋、家庭、健康、經濟、社會政治、還有教會現況,使人心不安、煩燥、沮喪。在這些叫人無奈的情況下,你們一直與我們為福音齊心努力、禱告、經濟支持,不同層面的參予幫助、鼓勵、安慰,我們實在滿心感恩。賜平安的神必賜福你們,祂賜的平安非世界的平安。祂要使用我們在平安中與世界萬族分享主耶穌基督平安的福音。在此謹分享2016年的事工重點,詳細可以參閱我們網站:www.cemhk.org.hk www.cemusaonline.org

 

亞太區

泰國新天聖經學院除學士課程外,增辦了碩士課程,講師的加入是額外的祝福。布蘭族開荒已發展成兩個聚會,正建築一間青少年活動中心。各大學、中學學生中心及更生中心、孤兒院,幫助三百名學童及青年。正計劃開拓兩間新教會。宣教士及本地同工都需要增加。

緬甸在四個地點開拓新的福音事工,已發展成學生中心和教會。購地建堂也成為急切的需要。隨緬甸國家向外開放,這是一個美好的機會。

柬埔寨需要更多宣教士及本地同工加入,才能應付日增的事工及福音的需要。

台灣在中壢的植堂蒙主賜福。我們有份參予恆春排灣族的福音事工是驚喜。

澳門濠光堂經歷十年的成長,已正式脫離中福團宣教體系,成為獨立教會。濠恩堂、福音戒賭、青年外勞等事工,蒙主祝福。

 

歐、非及中亞

德國除法蘭克福和萊比錫教會外,宣教士在多個大城小鎮向華人學生及家庭佈道、牧養,往來地區廣闊,照顧不易。

埃塞俄比亞的營地正邁向新發展階段,提供青少年活動,營地的地契手續政府仍未批出,申請已有一年了。當地華人信徒極需要宣教士前往幫助。

南非及萊索托的七個教會,加上鄰近的小城市,叫宣教士車程萬萬哩。華人生活在異郷,壓力特大,同工們蒙主保守。他們極其盼望:「不要怕,這裡有主的平安。請過來幫助我們。」本地信徒開始起來,在教會內,也在教會外學習事奉。

吉爾吉斯的幼稚園穩定。需要更多教育、培訓人才。

 

創啟地區及香港本地跨文化事工

不少地區都面對日增的壓力,宣教士在孤單中得保守。事工都蒙祝福,需要你們更多的禱告。

香港本地有數萬計的外勞與本地少數族裔。今年暑期,我們開展這方面的第一個本地跨文化族群福音事工。滿有挑戰,心存感恩。我們有份與「鄰舍」一同吃飯,朝向那一天「羔羊的婚宴」。

 

宣教士

因著年齡、健康、家庭、個人因素,同工的來去沒法擋。我們相信,成為中福團的一份子,是「神叫我來的。」如果有轉變,我們也相信是「神叫我離開的」。我們衷心懷感多年的同工情誼,祝福他們的前路。我們衷心感恩,歡迎新同工的加入,同作福音宣教的伙伴,同心合意興旺福音。我們宣教士人數,維持在五十多名。

2017年來臨,祝與神同行,主同在,邁向新願景,懷著盼望,福音拓展在神設定我們的境界中。

 

中華福音使命團
國際總幹事 朱昌錂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

下載 PDF 格式 (中文)

Read More →

各位宣教伙伴主內平安:

 

「將那山地給我」是本團40週年感恩主題。因著主的帶領賜福,我們在神給我們的13個國家、地區,服事22個群體。在這些「應許之地」中,仍有許多未得之地、未得之民。在這裡向大家簡略報告2015年的事工(詳細請參本團網頁www.cemhk.org.hkwww.cemusaonline.org)。

 

  1. 泰國:新天聖經學院建校第一期工程男女宿舍及飯堂,已於十月完成並遷入使用。傢俬用具及圖書館添置設備仍在進行中,經費仍然未足,求主記念。南邦「青少年戒毒、懲治更新學校」得當地政府肯定轉介,學生人數增加。布蘭族將於村寨建青少年中心暨托兒所。各處需要中英語文老師,開荒佈道植堂同工。
     
  2. 緬甸:一個新的開拓點人數達60多人,極盼望購地建堂,地價20萬美元,求主預備。各個教會、佈道所、學生中心,在宣教士帶領下,同工殷勤火熱。
     
  3. 澳門:濠光軒的福音戒賭,外勞青年、中學生事工蒙恩。氹仔濠光堂及澳門濠恩堂都人數增加。
     
  4. 台灣:宣教士蒙主保守,事主蒙福。在中壢市六和區和恆春有不少新的發展與機會。
     
  5. 柬埔寨:金邊市及附近城鎮禾場處處,華人、柬人、學生工作,都缺乏基督工人,求主差派。
     
  6. 德國:宣教士參予法蘭克福和萊比錫教會並其他城鎮的華人福音工作。又開拓了布倫瑞克的福音中心。
     
  7. 巴拿馬:宣教士在大城小鄉往來奔走,力不能勝。中南美洲地區呼聲處處。求主加添力量,帶領新的同工加入團隊。
     
  8. 南非和萊索托:約堡、德班、開普頓、伊利沙伯港的教會都有增長。宣教士又在多間城鎮開拓了佈道點和聚會。長途駕駛,往來奔走,蒙主保守,需要更多基督工人。
     
  9. 東非與中亞:埃寨俄比亞的阿比西尼西營工與宣教士居留證,各類申請繁複,在禱告、忍耐、等候中,倚靠主恩。吉爾吉斯彩虹幼稚園已取得執照,學生增加,老師不足仍是困擾,訓練工作膠著。
     
  10. 創啟地區:多個事工已發展成為植堂、教育、服務項目。各地大環境比之前緊張,需要代禱、支持、同工。
     

 

為40週年之祝福感恩,為踏進第41個年頭,求主給我們更大的疆界:「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你的後裔必得多國為業,又使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賽54:2-3)。請代禱,支持、與我們同工同行。

中華福音使命團
國際總幹事 朱昌錂
二零一五年十二月

下載 PDF 格式 (中文)

Read More →

代禱信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