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同被建造(12/2022快訊)

archive

Home Category : 專題

純文字版

泰國新天聖經學院第二期校舍工程奉獻禮 2022/10/14

我們同被建造

──泰國新天聖經學院 朱昌錂院長

「我照神所給我的恩,好像一個聰明的工頭,立好了根基,有別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稭在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嗎?」(哥林多前書三章10 -16節)

  今天我們齊集,為要見證神的恩典,將新天聖經學院第二期校舍工程完結獻上感謝,並將這工程的建築奉獻給主;求主繼續大大使用學院,訓練全職教牧,使他們成為好牧人、好管家、好工人。

  我們在這個時刻,重申我們的校訓:提摩太後書二章1-2節裡講述的三方面的訓練。

第一:生命上的造就(BEING),「你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1節)

  學院是同學一起生活學習的地方、團契生活的地方、合一饒恕接納的地方。老師不僅在課室授課,也在模造學生的生命;老師不單傳遞資訊談學問,更是身教言教,作榜樣,好叫學生效法他們如同他們效法基督。

第二:真理的學習(KNOWING),「聽見我們所教訓的」(2節上)

  同學們在學院用功學習、努力讀書、認真做功課。學院的圖書館表明真理學習的重要,真理學習與靈命事奉並不矛盾,真理知識理應促進生命健康成長,神人關係和諧。真知識使我們更深經歷主的大能大力、慈愛信實、憐憫恩典,對事奉產生更大的能力和殷勤。

第三:事奉的裝備(DOING),「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2節下)

  神學教育裡的生命造就、真理學習,為的是訓練全職教牧去傳揚真道、保衛真理、牧養教會、尋找迷羊,在基督的名未傳過的地方,開拓更多未得之地,建立耶穌基督的教會。

  這校訓的三方面表達在我們的新校徽上。三條線代表生命的造就(BEING)、真理的學習(KNOWING)、事奉的裝備(DOING),是因為十字架的救贖,要使人得新生命,得著新的人生觀與目的、對人生有新看法、新思維、新境界,引進新天新地New Horizon。

  我們將這二期工程建築奉獻給主時,不會忘記我們建立學院的目的。我們的校舍、我們的教與學,都是建立在耶穌基督的根基上(林前三7-17)。當福音傳揚、世人歸信基督、教會就立在這福音根基上。但在這個福音根基上,教會要繼續建造,以致房屋成為榮耀的神的殿。

  我們訓練人去佈道傳福音,在基督的名未傳過的地方建立教會,我們訓練出去的校友同學,是用什麼材料來建立根基?是唯獨聖經,唯獨恩典的福音?是廉價恩典,不用悔改的福音?是不用捨己背十架的福音?房屋要建在堅固的磐石上,才能永不動搖。

  我們訓練去牧養教導栽培信徒的,是用什麼來建造信徒的生命?是著重表面功夫、討人喜歡、逢迎有名望的人、重富輕貧,走上巴蘭的路,加入可拉的集團,重蹈米利暗的覆轍,犯上亞倫的糊塗?還是做個能忠心教導別人的人,以生命建立生命的事奉?

  保羅警告我們,我們是在建造生命的工程,我們的房屋是建立在耶穌基督的根基上,並用上好的材料,在其上用金銀寶石建成榮耀的聖殿。今天我們將樓房工程奉獻給主使用,但我們不會忘記,房屋的建造是為造就合用的工人。我們要做兩件事情,在各處建立耶穌基督根基的教會。並且,在這根基上,用生命建造金銀寶石的工程,在恩典,順服,熱心,喜樂中建立別人的生命,也在建立自己的生命。

  我們建造房屋,今天奉獻房屋;我們是建造生命,也是奉獻生命;我們是在建造別人的生命,已是在建造自己的永遠。願我們都得賞賜。

  在這奉獻的時刻,我先請三位畢業校友分享。他們見證學院校舍先後三個時期的建造過程:租賃時期,第一期建造,第二期建造。


校舍租賃期(2011-2015)

  我是羅幗麗,傣族。我在學院畢業後,現時在中福的平安佈道所事奉。我入學院受造就時,學院沒有自己的房子,是租來的。各樣都在初階,條件裝設並不理想。神卻讓我有好的學習及得到很好的事奉操練。感謝神,感謝學院,感謝各位老師的悉心教導,感謝以禱告支持我的每一位。


第一期建校(2015-2019)

  我叫澤麗溫,拉祜族,現時在恩福學生中心服事。我在2016年入學,2021年畢業。我親跟看見,親身經歷,衪是使無變成有的神。我入學時手裡只有70銖,憑信心,我看見神的祝福。祂更奇妙賜給學院這塊土地,及後來興建B、C、D座。感謝神,榮耀歸於偉大獨一的神。


第二期建校(2019-2022)

  我是王青,苗族,現時在老撾教會事奉。我來學院時,已有B、C、D座。學院的生活有如一個大家庭,我們在這裡學習彼此相愛。學院老師啟發我對聖經有更深的認識,並且活用在事奉中。感謝神,使我在學術上的知識提高了,靈命成長也更進深。現在A座和禮堂都建好了,我也畢業了。感謝主!


  這個時刻,我們要將第二期校舍工程獻給主,我們更是要將校友、同學一同獻上給主。今天所有校友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裝來敬拜,代表萬族萬民同歸於一,代表我們將萬國珍寶獻上給主。我們的同學出去,將各族各方各國各民,萬國的珍寶獻給主。這裡有牧長的杖,這杖要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如同校訓一樣。

  讓我們學院全體老師、校友、同學都站出來,同誦彼得前書五章2-4節,表示我們同領牧長之杖,我們起來同心大聲宣告:「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羣羊,按着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羣羊的榜樣。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

  現在我們同心為第二期建校工程奉獻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感謝你,為過去你賜福學院,造就你的工人,讓我們的同學受了訓練,出去傳揚福音、建立教會、牧養羊群、使你的名得榮耀。在第一期工程,我們經驗你奇妙的供應與祝福,現在我們將第二期工程完成獻上感恩,在疫情、世界經濟不穩的情況下,我們經歷主奇妙的保護、供應、祝福,使工程完美建造。為許多在這事工上奉獻的、代禱的、關心我們的教會、團體、肢體感謝主,求主賜福他們。現在將學院全部工程呈獻上主面前,求主悅納、分別為聖,求主使用這地方,使我們住得平安、水源潔淨、生活健康,一切得蒙保守。求主使用這地方,成為生命建造、真理學習、事奉裝備的地方,成為裝備主工人的地方,使他們出去後,將萬國珍寶、招聚、呈獻給主。願你的名為大,你的國彰顯,你的恩典與祝福臨至萬族萬民萬邦,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Read More →

純文字版

在爭戰世界中宣教

  事實上,戰隊的組織除了前線的隊伍,向來都需要後勤支援,包括大量資金和其他各式資源,例如糧食、衣物、武器、醫療、科研,有效的指揮及領導。因著這些需求,雖然大多數人並沒有參與戰鬥,但卻都被戰爭所動員。

  基督徒的人生,是爭戰的人生。聖經裡,保羅用打仗來形容自己的人生,他對提摩太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後四7)。在此之前,他已經跟提摩太說過:「你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為此被召。」(提前六12)再早之前,保羅也曾對以弗所的基督徒說:「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弗六11)。保羅提醒我們,人生是一場爭戰,只是這不是一場肉身的爭戰,而是屬靈的爭戰:「我們雖然在血氣中行事,卻不憑着血氣爭戰。 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林後十3-5)

  你曾否想到,我們正身處一個衝突不斷、烽火漫天的世界。那不是說看得見的俄烏戰爭,緬甸、也門、埃塞俄比亞的內戰,眾多的國家邊境衝突的世界,而是那看不見的真實世界;那比任何世間的敵人更險惡的撒旦,正在世界上各個大城小鎮中,在各人的屬靈光境上,使人靈魂失喪淪亡,落入永刑裡去的世界。當耶穌差遣七十人出去傳道,他們回來興奮地匯報,說:主啊,因你的名,連鬼也服從了我們!耶穌回答說:「我看見撒但,像閃電一樣從天墜落。我已經給你們權柄,去踐踏蛇和蠍子,勝過仇敵的一切能力。」(路十18-19)原來在那肉眼看不見的真實世界裡,我們每次傳講福音、分享見證、禱告仰望,將人的心意奪回,使他們順服基督時,就是為真理打一次勝仗,撒但的權勢就會被削弱。

  只是,我們心裡是否時常這樣相信,並且與基督同想、同行。約翰.派博(John Piper)在《萬國歡呼 齊來敬拜至尊上帝》中一再提說,我們正身處嚴峻的屬靈戰爭之中,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已經爆發的戰爭,直到現在還未結束。我們真能感受到那種迫切嗎?

  那年,穆民院舍第一次有短宣到來,關懷服侍。當短宣隊員從被拒到得到接納,開始建立情誼時,竟傳來近處突然爆發肺鼠疫,隊員被要求必須儘快撤離。

  那年,基督徒在村子中購得土地,可以蓋建禮拜堂。一小撮反對基督教的村民,要在禮拜堂旁蓋建廟宇,揚言要來個比賽,看誰建得快、建得美。基督徒只有禱告。不久,廟宇停工,並透過村中父老詢問教會要不要購買這相連地皮。據聞,副村長得夢,土地公吩咐他不要繼續建廟,因廟宇建在教會旁邊,會住得不舒服;即或廟宇建成,也不會入住。

  宣教事工時常面對屬靈爭戰,而且非常真實,宣教的努力,不是宣教士在工場單打獨鬥,就如國家的戰隊,同樣需要後勤支援。

在戰爭期間:

(前線) (後方)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我們不是去消滅自己不喜歡的敵人,而是去救人(搶救靈魂)。撒旦的策略之一是在世界上引發戰事,使我們忽略了真正的戰爭是使失喪者得救。福音的屬靈爭戰,需要士兵親身上陣。 神不斷在問「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神在召募謙卑、自潔、願意放下自己,為主受苦、成全主旨,帶著愛與祝福來上陣的基督徒,就像耶穌基督來世的親身示範一樣。
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足夠裝備的軍兵怎去打仗呢?武器裝備後勤補給都要到位充足。 在日常生活上,學習撙節簡樸,籌集捐輸戰事所需,因為知道用在福音宣教上的,比花在自己身上的更有意義及重要。
  戰場上戰事瞬息萬變,訊息的傳遞需要上傳下達(迅速且準確),才能更好的作出部署與反應。


戰爭不是少部份人的參與,是整個國度的萬眾一心。需要眾人有著同一的願景與目標,分工合作、互相配搭、信任及尊重,擔起各自負責的岡位。


戰場上很多變數,需要因時制宜,使用不同的方法與策略。司令部對戰場的運籌帷幄、士兵在戰線時的信任服從,均為重要。

當前線傳來最新的報導和消息時,需要儘快的接收、傳播、分析、關注,作出有力度的回應與行動。
需要盡力與前方將士、親友維持聯繫。收到訊息後,能分辨及讀出他們內裡的心聲,作出適切的支持。
戰場上屢有傷亡,需要預備各樣幫助可以療傷,纏繞包裹,使士兵身心得以恢復。

  在戰場上,不論是衝鋒陷陣的、或是通訊醫療後援的,總會在激烈的戰爭中受傷,甚至死亡。

  最後,在屬靈爭戰中,靠著聖靈的禱告十分重要。禱告不是外在裝備,乃是內在生命,一個見到主的榮耀、見到十架福音改變人心的生命,一個認定主是唯一力量的來源,站在主旁的生命。在加略山被殺的羔羊面前,撒旦早已敗陣。正是這個信念,叫我們面對這有莫大屬靈需要的紛亂世界,安然穩妥。

  某次跟在南非宣教十七年的杜文瀚牧師聊天時,說起不少教牧及弟兄姐妹蒙召後卻猶豫不決。杜牧師感慨地說:宣教禾場上經已發白的莊稼等不了啊!你今天不向他傳福音,明天不知還有沒有機會!這才讓我意識到,我們有幾迫切的要為神去搶救靈魂呢?

Read More →

純文字版

在貧窮世界宣教

我們常常自嘲「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有錢人的生活一般人根本難以想像。但是,其實,我們同時是「富裕限制了我的想像力」,貧窮人的生活根本也是超乎想像。

在宣教工場上,貧窮是一個不能無視的課題!

  在南非,不論是上班、上學、或去購物,許多時在十字路口都會遇上行乞的人,有的是小孩子,幾個一群,也有的是老人。他們站在交通燈前,每當汽車在紅燈亮起時停下來,就有小孩或老人走過來,問司機拿一點錢。

  或許有人狐疑,這些小孩和老人的背後會有人操縱嗎?小編就詢問在南非宣教了十七年的杜文瀚牧師。杜牧師想了想回答說:「不一樣;你若不給錢,改給麵包或食物,他們都會立即狼吞虎嚥的把它吃個清光;他們的眼神不一樣。」

  在中亞的鄉鎮,由於農業和製造業不發達,各樣的發展受制於有限的經濟、資源、人才,可以時常看見那些十來歲的孩子,背著弟弟妹妹在街上蹓躂,無所事事。當爸媽外出找工作、下田、或打零工時,長子長女就負起餵奶、煮飯,照顧弟妹、料理家務的責任。

  在斯里蘭卡,今年三月,國家因外匯儲備短缺,無法向外購買能源和必需品,300 萬名學生的考試因沒有足夠紙張而被逼取消,接著開始了每日幾小時至十幾小時的停電措施,油站開始出現輪候的車龍,幸運的可獲得油箱容量半滿的汽油;日用品和食物大幅漲價;貨幣大幅貶值;不少基層家庭三餐不繼,甚至有些一日無一餐飽食。

  貧窮不是一些數字,用來推銷捐款計畫;貧窮人不是照片中一張一張的面孔,用來賺人熱淚。貧窮是一種生活形態:那些在寒微缺乏裡出生和長大的人,基於種種原因,一代又一代地,天天生活在窮乏裡,這種生活形態,世界各地都會出現。

  耶穌到世上來,從出生到死亡,過著簡樸平凡的生活,連枕頭的地方也沒有,祂為我們成為貧窮。雖有富人與祂交往,但更多的是與窮人同居。祂第一篇講道就宣告要傳福音給貧窮人(路 4 : 17-19),對施洗約翰的不解,祂把窮人有福音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太 11 : 4-5)。祂強調賙濟窮人(太 19 : 21;路 12 : 33),明白窮人困苦(可 12 : 42-44),在登山寶訓和最後審判的敘述中,祂說救贖會取決於我們對窮人的愛顧和分享上(路 14 : 12-15;太 25 : 31-46)。傳福音給貧窮人是彌賽亞工作的記號(路 4 : 18,7 : 22)。事實上,當主耶穌以祂的教訓和行動,減輕人的困苦,使人在黑暗、無望、冷眼中,獲得光明、希望與溫暖,那奉基督的名而臨在的,就是天國降臨的記號。

  為此,我們不能逃避貧窮世界,也不能漠視窮人的需要。只是不少時候,我們的回應只停留於禱告,捐助物資或金錢,卻很少像主耶穌那樣,進到貧窮人中間,花時間聆聽他們,花心思瞭解他們,然後作出具體實在適切的回應。在貧窮世界,投身比投金更為重要。彼得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的名字,叫你起來行走。」(徒 3 : 6)立時,這瘸腿的得著痊愈,跳著讚美主!

  在新冠疫情高企下,誰想到 2020 年是億萬富豪們有史以來財富增幅最大的一年,有媒體更形容這年為富豪們的黃金年代。經濟學家 Thomas Piketty 在 2021 年 12 月的報告中指出,全球百分之七十五的財富,掌握在最富有的百分之十的人的手裡,剩餘的百分之二十五的財富,就由其他百分之九十的人口共分,而這百分之九十中的一半人口,合共擁有的財富竟不及百分之二。這百份之九十中的一半人口,沒有糧食、沒有電力、沒有乾淨的食水、沒有基本生活的需用。

  當看見落在貧窮艱苦中的人,我們可以做什麼?

  1. 可願意改變生活模式?儘量節約簡樸,脫離物慾,將不必要的衣物分送給人。只要每天在金錢物質上節省百分之五或以上的開銷,省下的,就能捐助祝福有需要的人。
  2. 留意身邊或媒體上、教會或差會裡有關救助的事情,並設法參與。
  3. 勿以善小而不為,那作在困苦貧窮身上的,是作在主的身上,成為天國降臨的記號。
Read More →

純文字版

青年培靈營會──焫着

  2021年12月28日至30日,在香港的突破青年村營地裡,33位來自10間不同堂會的年青人,經歷了超出想像的培靈營會。在這短短的三日兩夜裡,他們需要緊密地與導師和組員投入體驗和分享,也要靜渡與神親近、與自己對話的時刻。相信除了講員劉卓聰傳道的培靈信息和見證、嘉賓樂隊頌恩旋律和FineWheats的詩歌信息外,營會中的活動同樣激動年青人振翅的心。透過真人圖書館能與尋求難民庇護身份的基督徒對話、以circle listening互相聆聽這世代青年的心聲、生命體驗館、海邊遇見主,世界祈禱室等等,都是難得的平台,讓每顆年青的心來到上帝面前省視生命。星星之火,祈願大家「焫着」出爐!

分享營會的故事,就是在述說神如何愛惜眷佑年青一代的故事。
我們存著感恩的心分享與會者的心聲!(篇幅所限,未能盡錄)

  際此「第五波」疫情爆發之日,回想那三日兩夜的營會,竟能於「疫症狹縫間」如期順利完成,全是恩典。籌辦之初是戰兢的,我們能辦既活潑有趣又讓人重新定晴上帝的營會嗎?疫情陰霾下會有人報名嗎?感恩!天父把籌委和導師一個一個帶來,他們都是熱心愛主、富有經驗的好夥伴。祂更把每一個年青生命引領前來,看著Google Form(網上報名)上的名字在死線前最後一天仍然加增,上帝的心意實在是「你猜想不到」!深深體會:「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十六9)

  在營會相遇中,彼此「焫」了,日後能「着」與否,火勢燒得興旺,還是交給他們。然而,深深祝福他們已踏上與主緊密同行的新路途!

焫着!生命為主燃燒,成為祝福!
星星之火!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導他們遵守。看哪,我天天與你們同在,直到世代的終結。《太28:19-20和合本修訂版》


導師林璐芸姑娘

  營會第二日的Life Game是最深刻的環節,在遊戲中經歷到張力、關係、階層、貧富、錢的黑暗、對自由的渴求。在不同的活動後,組員們都渴望有更長的時間一同討論和分享。

  第二日傍晚有機會和五位青年人對話,發現大家都好渴望親近上帝,可能在這幾年混亂的社會當中,感到很迷惘很無力。說真的我很喜歡這樣和大家分享的時刻,不是以傳道人身分,而是參與者身分,我看到神讓我要看到的事和人,這些學生正正代表許多學生,同樣在新的環境中經歷神的帶領,有積極參與教會的也有找不到歸屬的,然而他們包括我都感受到心靈中對神渴慕。很喜悅我們一起談教會和屬靈生命的事,就算未有答案,但人開始和繼續談論上帝在我們身上作為之時,我相信神已在改變一個人的靈性。

  營會最後一日,各人訴說自己的得著,一位年青人在分享時流出眼淚,他說:「以前我一直都不明白何謂真哪噠香膏的奉獻…」,培靈會講員劉卓聰傳道分享他人生中與神相遇同行的故事後,令這位青年人明白真哪噠香膏的奉獻就是把自己年青的生命奉獻給主,為主所用。這年青人的眼淚很真誠,令我看到過去的自己,明白自己的生命也是這樣被神呼召。

  基督教營會近二百年才出現,但對於一班青年人很是需要。自己走信仰的路容易感到孤單,然而有年齡相若的人一起分享同行,走出窄小的空間,看見更多同路人,這是我們很需要的同行。


大會蔡揚眉牧師

  營會好感動,主看見每一位年輕人。


導師陳守賢牧師 (Jason)

  在這個營會我看到很多寶貴的生命,很多可能性!當我穿著白袍飾演耶穌時,以耶穌的目光看著每一位年青人的臉孔,我實在感受到主耶穌非常愛惜每位年青人,我內心非常感動!

  雖然人們常說社會充滿絕望及無奈,看不到耶穌的身影,但從這個營會,從營會內每位年青人身上,我看見了希望!我看見了主耶穌!所以各位親愛的年青人,求主幫助我們,當我們出營之後,以我們的生命,向世界宣告!這世界仍充滿希望!因這世界仍掌管在上主手中!


導師李崇君弟兄

被賣琉璃那個他
痛失親人被離家
眼淚遍佈各國家
神國急切焫着嗎?


導師凌凱妮姑娘 (Ceci)

  感謝籌委的擺上;感謝中福團的邀請,使我有份參與這個營會。這個時勢,由差會「搞」青年培靈會,我形容這個營會為基督教界的「試當真」。籌委們「認真試吓」,甚願在場各位年青人都「試吓認真」。


導師林麗盈姑娘 (Lara)

  在這個風高浪急的日子中前行,曾迷失、也曾灰心。這三天的旅程中,被焫着的,是一顆禱告的心。感恩能夠在這次營會中聆聽到不同年青人的生命故事,看見上帝仍然在這個世代中興起很多願為主大發熱心、甘心為主擺上的年青信徒。深信上主仍要在這城市成就祂奇妙的作為。


導師盧華基牧師

  欣賞中福團的同工和各營會籌委,在眾多限制和艱難下,仍然能夠辦成一個青年培靈營會,營會本身就已經是一份祝福,是上主賜給年青人、導師的禮物。在營會中,聽到青年人的心聲,感受此時此刻大家心中的徬徨、無力、擔憂,但又看見青年人那份純真的「勁」。我深相信上主愛惜香港這一代的年青人,要領他們進入豐盛的生命之旅。希望在我們生命裡頭,有耶穌的真光,每日藉著一花一草一張枱都能夠看見主耶穌。


馮樂怡

  聽到營會的主題,以為會被大火焫着,但神的工作出乎意料之外,神的焫着不是一下子,而是透過每個活動,逐點逐點火苗焫着我們。當每點火苗聚集一齊,就會彼此焫着,成為大火。願意我們在營會後繼續維持被焫着的火苗,點燃身邊的人,讓更多人聽到福音。


樂穎琦

走先喇係咁先喇 下次再玩吖
三日兩夜咁就完 算係開心嘅
得著嗰啲入曬心
多謝天父陪我fun
籌委咁用心
最重要係組員交個心
我哋講心唔講金
無時無刻Connect俾心心


黃正熙

  今次的營會我會形容是超出我的預期,原本只期望進入一個遠離繁囂的營地好好休息安靜一下,當然突破營地環境真的十分舒適,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營會的內容活動氣氛安排得很好,讓我與上帝有一個說話空間。有幾個活動甚至令我十分十分深刻又感動,應該過了幾年再問我,我也不會忘記當天的感受。我的得着是,像把香膏倒在耶穌身上一樣「將最好的,給主」,以前沒有這個概念的,可能只認為我賺取的給主已經足夠,現在明白最寶貴的是我自己的心,能為上帝花心思意念,我自己最寶貴的青春,別人一定會說浪費,像馬利亞當天一樣,但我認為是值得的。

  回想起第一個晚上的活動,我想起年輕人在香港的難處,但我又想起第二個晚上的講題,放下重擔背起十架。回想第二天上午的活動,我看見世界的罪惡令人受苦,但我又想起第二天下午的活動,從其他國家的人聽見他們靠着基督站立得穩。

  最後以營歌的一句歌詞作結「抹去舊日束縛,存留你恩典」。


呂婉玲

  感恩能參加這次營會,認識到五湖四海的弟兄姊妹。營會再次提醒,跟隨主需付代價,願這次營會焫着的火苗,能燃燒下去,成為各人心中的一點亮光…


王紹彤

  最深刻的是第二晚的信息:「放下重擔,背起十架」。

  有時會覺得自己的工作,甚至教會事奉都是「重擔」,覺得好像做了好多,但是又不知為何,亦會覺得好沈重。信息提醒我要將焦點放在神身上,不是為做而做,是要知道是為誰做,以及為什麼去做。


鄭悅兒

  營會主題為「焫着」,但當自己並未被焫着,如何是好?覺得營會都有提醒,就算未能燃盡自己,但看見其他弟兄姊妹的火熱,也能明白上帝願意使用年輕人為祂作工。給與各人不同的感動,卻能一同連結、代求。存留火種在心,繼續求問。


鄭晉謙

我們是時代的眼淚。
我們迷失,不知道可以向哪方走,
不知道還剩甚麼可以做;
我們疑惑,這裡還有希望嗎?
這就是神的心意嗎?
我想,營會中學到的,便是如何將這一點一點的淚光,
變成時代的明燈,去安慰、去拯救、去指引這個世界,
祈盼着,神的公義終會降臨。


徐嘉灝

  我最深刻的活動是真人圖書館,聽三位來自不同地方的基督徒分享,他們的見證同信仰觀都令我印象深刻,Joseph的眼目是日常事物連繫於神、Aline的見證同Emad的教訓是要清楚自己信仰的內涵;然後能認識其他教會的弟兄姊妹都很開心。


梁恩翹

  在這個營會之前,面對每天接踵而來的紛擾,急需片刻安寧的時候和感受上帝的一刻。我需要知道在這世界之中,上帝是和我一起的。我期待「焫着」,而在這三天兩夜之中,我看到的是導師對於年輕人的熱情和用心,嘗試著不以「過來人」的身份去教導,而是實實在在的在我們當中一起經歷感受,去告訴我們,我們不被放棄。


李沛桓

  好感恩可以有機會參加這個營會,多謝各位,尤其是組的導師同組員給我好多回饋,我可以怎樣更加親近神,事奉神。多謝大會安排了不同的活動,令我們在其中有不同的得著和領受。我最大的得著就是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珍惜這剎那,珍惜每個機會,從而懂得去感恩感謝上帝。


鍾棨丞

  今次營會最大得著,是明白到跟隨主並非有得冇失,但仍然十分值得。當聽到不同的人跟從上帝的分享,都令我覺得他們好勇敢,就算冒著失去自由甚至生命危險,都願意義無反顧地跟從上帝。


何依琳

  相信可以參加營會是神的安排。雖然活動並非如預期般令我有很大收穫,但知悉世界上有很多不公義的事情,委實讓內心有些少觸動。希望將來有機會,可以讓神帶領我走出去,為世界帶來微薄的改變和溫暖。


劉靜怡

營會內容並非我所期待
聽到好多嘢但冇心裝載
但我更知我要學識忍耐
俾上帝深深擊中我要害
倒空自己先會喜出望外
先會有位收到上帝嘅愛


特別鳴謝差傳事工聯會總幹事劉卓聰傳道分享培靈信息及見證,頌恩旋律及FineWheats帶領晚會詩歌敬拜,KUC’s Friends分享生命故事,泰國工場宣教士的幫忙、營會籌委、導師及活動義工,感謝大家的禱告與奉獻,願榮歸與神。

Read More →

純文字版

工場專輯

烏干達 Uganda

(由本團派駐烏干達宣教士吳天德牧師、吳陳淑吟師母編寫)

  談非洲,不少人想起的是酷熱的沙漠、茂密的雨林。但位於非洲東部的烏干達,卻是氣候宜人,全年氣溫攝氏16-26度(華氏60-80度)。這內陸國家雖然橫跨赤道,但因位於海拔1000米的高原上,又瀕臨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維多利亞湖」之邊,境內山水相間,湖泊甚多,故有「高原水鄉」之稱,「非洲明珠」美譽。

  1986年穆塞韋尼(Yoweri Museveni)就任烏干達總統,結束多年內戰,局勢穩定下來,社會、經濟全面發展。十年前我們初踏烏干達,所獲資料甚少,只知她是個發展中國家,與非洲、英美、東南亞等國家商務頻繁,交易暢旺;先是吸引個別人士前來經商,後有公司企業進駐,而華人窺見商機亦不遠千里而來。

  2016年總統穆塞韋尼連任後,社會更形穩定,吸引更多外資。除增加本地人的就業機會,也有更多華人工商及專業人員進來。走在首都坎帕拉的街上,隨處見到華人身影,更有攜家帶眷一起居住下來的。

我曾問他們為什麼來烏干達?

  • 一位說在老家,競爭太激烈,若沒有寬廣的人脈或雄厚的資金,小本生意根本無法競爭,但這裡則商機無限。
  • 一位提到早前來過烏干達,之後去了北美的。經過一段日子,發覺非洲還是有更多發展機會,於是回到烏干達 投資設廠。
  • 一位曾在烏干達打工的說,雖然生活上老家比非洲好,但烏干達的工資又比老家高,所以就來烏干達工作了。

  華人來烏干達發展,有開餐館、超市、工廠的,做物流運輸、貨品批發的,除了自己來,也會召聘同鄉來做行政管理等工作。

  • 一次外出佈道後,我們到華人超市買東西,遇見一位年輕人,很自然的將福音單張送給他,並邀請他來教會崇拜。後來真的在教會見到他。之後,只要不用出差,他 都會來參加崇拜並信主,直到約滿回國。之後聽到他在 老家受洗的消息,我們著實感恩。
  • 有一對年長夫婦來烏干達探望女兒,他們什麼都不信,只信自己,但不排斥跟著女兒來教會崇拜。幾次家庭探訪後,他們夫婦就決志信主,回鄉後仍往教會崇拜。

  在這裡,有些人來教會是受同事、朋友邀請;有些是來烏干達商務考察,順便到教會看看可否碰到人脈資源。無論短期逗留,或是只見一次面,只要碰到他們,我們都會把握機會,跟他們交談及分享福音。

你問為什麼他們願意來教會聚會?

  • 或許是真誠吧!教會弟兄姊妹間的分享與代禱,如家人般溫馨,是他們在其他團體中沒有經歷過的。
  • 當然,他們歸主的路亦不容易。因為他們起初的動機是來賺錢,信主,原是想都沒想過的事!幾經思考一番,終於放下一切,接受耶穌基督是主。

  2020年,我們成為中華福音使命團的宣教士,開展華人福音工作,並服侍本地的貧窮人:

  我們的計劃,是關心在首都坎帕拉的華人,並物色地方作教會崇拜聚會。希望第一年能邀請到10位未信主的朋友來教會,領他們歸主,接著栽培和聖經教導,使他們成為主的門徒,能與我們繼續外展佈道,在坎帕拉地區向華人派發福音單張,商店佈道,家庭探訪等等。

  近年較有機會在四出走訪,我們亦接觸烏干達人。隨著華商增加,烏干達人也想學習中文,增加工作機會。我們就以此為切入點,教他們中文,開展本地人的福音工作。

烏干達人對基督教的反應?

他們大多知道有基督教會的:

  • 本地人的教會會在社區有不同形式的服事,比如醫院探訪關懷,在村落派發物資給有需要的人。
  • 若地方領袖或家族長輩是基督徒,其成員都會自稱是基督徒。
  • 主日街上,你會看到穿著端莊的本地人,他們大多是前往教會參加崇拜。

  當然也有未信者,他們對福音冷淡,也是最需要福音的一群!

  與烏干達人相處,難免有文化衝擊。初來時,最不習慣優柔的處事作風和散慢的辦事效率。後來經常聽到烏干達人說(TIA)&(TIU)。這二個字的意思是「TIA:這是非洲(This is Africa)。」「TIU:這是烏干達(This is Uganda)。」神提醒我們,這裡是非洲!要轉換另一角度來評價!我們豁然開朗,從此安然。

  與烏干達人相處其實不難,只要你真心跟他們做朋友,放下自我民族優越感,持尊重的態度。他們就會親切地回應你。如果你能用他們的語言打招呼,他們倍感喜悅。

  聖經說:神是不偏待人的。既然神愛他們,讓我們也學習去愛。

  我們在本地一清貧學校義教中文,來上課的有學校的學生和老師。每次進入課室,他們臉上洋溢著歡喜的表情,並且拍手歡迎。上課時,學生都非常用心認真。雖然中文的發音和文字的筆畫令他們感到艱難,但沒有人退縮。在每課完結前,通常會有個富趣味性的分組比賽,讓學生感受學中文的樂趣,也促使他們彼此腦力激盪。

  學生上中文課時的熱切與投入,常帶給我們很大的鼓舞!聽著他們用普通話唱著的經文詩歌,祈願詩歌的信息進入他們的心田中,得以生長!

  烏干達國徽上寫著一句格言:
  For God and My Country (為了上帝和我的祖國)。

  身為烏干達的國民,必定效忠上帝和自己的國家。作為天國的兒女,你要為誰盡忠?為誰擺上自己呢?

Read More →

純文字版

「超出想像,由海外體驗之旅演變成本地營會,『焫着』出爐了!」

分享營會的故事,就是在述說神如何愛惜眷佑年青一代的故事。回想籌備過程中,
每一新步、每一進程,盡是恩典,我們在疫情下
得以為年青信徒舉辦具宣教特色的培靈營會,全是恩典。

  宣教士的感動 去年初在港工作匯報的宣教士,看見年青人面對紛亂衝擊、社會動盪,心裡既記掛又著急,促使他們返回工場後積極構思舉辦「青年宣教營」,期望神使用泰國工場成為良好的學習平台和祝福,讓香港年輕信徒擴闊視野,看見神奇妙作為,檢視個人靈性與生命成長,挑旺宣教心志。

  「青年宣教營」原定今年暑假在泰國清邁舉行,在香港招募100位17-30歲年青信徒參與。雖然這海外營會受阻於疫情,無法舉行,非常可惜,但感謝神引導我們繼續探索在香港本地舉辦的可能。當我們發現年青信徒目前需要加力和祝福,便決定舉辦以培靈為主的青年營會,加入宣教元素與及多元化體驗,既切合年青人的特性,又貼近宣教士籌辦「青年宣教營」的心意。

  事奉者的恩賜 感謝神將有負擔有經驗服侍教會年青人的牧者及肢體賜給我們,成為籌委!我們有許多宣教故事,在構思宣教與靈性的內容、涉獵不同文化民族的資料等,可謂手到拿來,相對容易,但要把它運用以切合年青人的方式則是個難關。因此,有各堂會的牧者肢體加入成為籌委實在美好,還記得籌委們在會議中講述對營會精彩的構想,充滿熱情。他們的說話和心聲很珍貴,不但豐富了營會的內容與形式,增進了個人靜思與對話空間,我們更期待在營會中,與本地較少接觸的跨文化服侍對象交談互動。(以下記錄了他們的分享,敬請細看並以禱告守望。)

  感謝神的預備,差傳事工聯會總幹事劉卓聰傳道答允負責主題晚會信息,又有年青牧者願意入營作導師,更有外援敬拜隊,盡是超出想像的恩賜配搭。


曾美貞姑娘
@讚頌之園浸信會

超出想像,由海外體驗之旅演變成本地營會,「焫着」出爐了!

一年多前由中福團派駐泰國的宣教士發起的構思,他們記掛在香港經歷環境多變的年青人,很希望可以將自己如何體驗神真實且奇妙的親身見證,給香港的年青人鼓勵和祝福。我本身是駐校牧養,關顧年輕人,因而被邀請參與籌委的工作,原先是著手策劃一個海外的宣教體驗營,然而,因疫情的緣故,整個計劃無法落實。我們籌委覺得雖然未能出國,但祝福年青人的意向從沒有改變,因此作出一個大膽的動議─在本地舉辦營會,亦是中福團首次舉辦的青年營會!

作為一個差會,要籌備貼地的青年營會一點也不容易,然而,我十分欣賞中福團的同工們有一份單純為年青人的心,只要是祝福到年青人的,他們都樂意接納和採用新的思維和模式的建議,務求營造一個真正屬於年青人的青年營會。

在一年多的籌辦過程中,我們遇上不少困難,萬事由零開始,籌委會亦因時期和形式的轉變而變更,但神總是一步一恩典的讓我們知道,這個營會全是由祂來策劃,之後再重新組成的籌委會,為營會注入很多新元素和支援。

「焫」這個字,相信之前沒多少人會識寫,但就是一群年青人將它唱熱了。我們的年青人充滿無限創意和可能,我深信他們在神國度裡要被聖靈的火焫着,唯願神感動50個年青人,被神燃點,感染群體!


盧冬怡姊妹
@五旬節聖潔會盧亨利紀念堂

感恩有機會參與「焫着」這營會的籌委工作,可以與不同教會及機構同工合作,共同策劃。從籌委的身上學習和認識到很多有關宣教的現況,又與不同的宣教人聯繫,盼望透過這個營會挑旺青年弟兄姊妹的宣教熱心,把握今天機遇,立志擺上自己,為主所用。


李崇君弟兄
@中華基督教會鰂魚涌堂

小時候,神已將宣教的心放在我裡面,隨著時間慢慢萌芽,回應宣教的心越來越迫切,所接觸到的人和事讓我看到更多宣教的未來。
當我接到邀請參與籌委的工作時,知道這是一個專為年青人而設的培靈營又有宣教元素時,非常興奮,覺得這個機會一定是非我莫屬,很渴望在宣教路上能找到同行者,很期待在這個營會裡與大家相聚,探討宣教使命要在我們身上發生什麼。盼望神使用這營會,年青人起來,願神國降臨。


李豪儀姑娘
@基督教銘恩堂大埔堂

生命中欠缺熱情?做事提不起勁?像濕了水的火柴,撻極都撻唔着?三日兩夜,找回內心的熱情,聆聽自己心中微小的聲音,聆聽他人的聲音,聆聽上帝的聲音,尋回心中的小火花。

焫焫焫焫焫焫着,已焫着,其實約不約?約!約實你去Camp一齊焫着,一齊燃點宣教熱情。


蔡揚眉牧師
@真理基督教會協英堂

疫情令教會的短宣一再推遲,原本開始了的短宣隊預備會議被迫停下來,也不知道要「停擺」多久。鏡前鏡後鏡外鏡裡,難道都只有鏡花水月的浮華嗎?

及至疫情穩定一點,我們陸續與年輕人在本地探索及實踐新常態的事工,感恩可以順利召集隊伍,暑假的活動也陸續恢復,只是短宣隊遙遙無期,就在這個時刻,收到差會的消息,原來正在籌備培靈營會,聽到「焫着」這個主題,我和同工都有被「焫着」的感受,我深信這是上主為香港年輕人預備的培靈盛宴。

「培靈」,對一些人來說,可能是Old School,是舊式,但卻是我們此時此刻的最大需要,這裡包含醫治、安慰、重整、更新、召喚、等候、守望、陪伴等,就是所有關乎心靈、靈性的需要,然後,才可以整裝待發。不是躁動,沒有焦慮,是安靜、等候、尋覓、再思,幫助年輕人重拾初心,整合身心裡外的情況,留意及發現上主在我們最艱難時刻的奇妙拯救,與年輕人一起在心靈深處向主回應:「僕人敬聽。」

以色列啊,你們要聽!對啊,一齊去聽,聆聽自己的心靈呼喊,聆聽世界的悲鳴,聆聽上主在風暴中在微雨裡在晴空下的安慰與召喚。

這個在冬天舉行的培靈會,我們那一代會稱之為「冬令會」,或許有寒流偷襲,但心志不被冷卻,心靈不被封鎖。十二月或者會想像一下STAYCATION,但我們在營會中可以有更多創新和靈性的想像。

我們的教會及年輕人十分支持這個營會,年輕人追問報名是否被確認,其他教會的傳道同工也積極回應,最興奮是籌委會有這麼多年青教牧和青年領袖,在開會期間,都是對年輕人靈性的關懷,希望透過不同環節令參加者有新的靈性視野,內心被「焫着」,如火挑旺,為主行下一里路,一步又一步,走出疫症和各方面的陰霾,一步又一步,開拓活潑的想像,領受並實踐天國異像。

世界不是我們的預期,但聖靈已經在我們心裡「焫着」,今天與未來,將超出我們的想像。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溫柔地走進那良夜)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白晝將盡,縱是遲暮,仍須燃燒咆哮)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怒吼吧,要向日光的消逝發怒)

  Dylon Thomas


  祈願神格外保守賜福50位參與的年青人,祈願他們看見獨行奇事的神從沒停止在普世的工作,看見神是黑暗中的光,是人的出路。祈願他們打開心扉,邀請神進入自己個人生命中…生命再次被燃點…重新委身信仰,與以馬內利的主親密結連!

  我們存著感恩的心分享營會的故事,祈願各教會牧長推薦年青信徒參與這個營會,祈願更多禱告守望。如有感動奉獻支持,不勝感銘,願主厚恩報答。

懇請禱告記念營會不同需要:

  • 招募50位青年信徒參加,求主感動年青信徒的心,感動各教會牧長的推薦。
  • 事奉者身心靈健康,求主賜予各人在事奉上得著從上而來的智慧與能力。
  • 各項籌備工作能按進度及要求順利完成,求主預備足夠人手及資源。
  • 年青信徒參加者包括全職學生,考慮經費上需要資助,求主供應。
Read More →

純文字版

宣教.生命.傳播

年前,有國家出現連環爆炸,隨即宣佈戒嚴,
人心驚惶,局勢緊張,網絡切斷,
有弟兄姊妹關心,宣教士會回來嗎?

去年,新冠肺炎全球蔓延,
好些國家的醫療設施落後,防疫物品缺乏,
有弟兄姊妹掛心,宣教士會回來嗎?

今年,有國家發生政變,社會動蕩,
民生困頓,加上疫情高企,
有弟兄姊妹擔心,宣教士會回來嗎?

  這二、三十年來,科技發展迅速,市道生機蓬勃,物質供應豐富,對應眼前的生活富庶,社會繁榮,患難似乎不是上天的賞賜。新一代在備受呵護的環境中長大,習慣了安舒的生活,無痛的人生,更是與苦難沾不上邊。在如此風景下,十字架被視為美麗的擺設,配戴的裝飾。信耶穌,得永生,就是父慈子孝,夫妻恩愛,生活和順,事業有成,主恩常偕,幸福美滿地等著上天堂。我們傳福音,盡是善頌善禱,旨在吸引人得著它的好處,卻迴避了它的挑戰,需付上的代價。

  主耶穌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十六33)。只要查考聖經,不難發現,不少經文都提及跟隨耶穌,為祂作見證,會遭受逼迫患難。主耶穌對彼得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約二十一18-19)保羅和巴拿巴在宣教旅程上,堅固門徒,說: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徒十四20-23)。約翰同眾弟兄,為了神的道,為了給耶穌作見證,就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啟一9)。這裡所說的苦難,不是人生中生老病死的苦,也不是犯罪引致惡果的苦,而是為基督,為福音,為敬虔度日而生的苦。這苦不是自找的,可以說是神放著的,既與耶穌一同經歷死與生,得著新生命,就效法祂的大愛和犧牲,使耶穌的生在他人身上發生,使他人的生命得著益處(林後四11-12)。

伊理奧(Jim Elliot)說:「為得到那不能失去的而捨去他不能保存的,這人不是傻瓜。」(He is no fool who gives what he cannot keep to gain what he cannot lose.)

  想起伊理奧,想起當年聽到他故事時的震撼,他們五位宣教士被瓦達尼人(Huaodani,鄰族稱他們為「奧卡」Aucas,意思是殘酷兇猛的)殺害時,平均年齡只有三十歲。1  九年後,在瓦達尼文《馬可福音》奉獻禮上,整個部落全信了主,而當年有份殺害宣教士的兇手,其中四位已成為教會傳道人、長老。有人問,為什麼短短幾年時間,這部落的人可以全體歸主。有份參與殺戮的人說,因為宣教士死後,我們發現他們原來都帶著槍,但他們沒有開槍打向我們,以保住自己的性命!與此同時,所有在場的人都聽見叢林上,像從天上,傳來奇妙的音樂,令他們震驚害怕!

  盛禮定的兒子在父親殉道時剛滿五歲,他憶述父親的話:「我們帶著槍是為射殺野獸,我們不會用槍射殺他們,因為我們死了知道往那裡去,但這些人從未聽過福音!」所以當殺死他父親的兇手在他面前坦承錯誤時,他心如刀割,但他知道沒有人能帶走他父親的性命,是他父親自己願意捨下的。事實上,後來,當瓦達尼人得聞福音,知道神的兒子離開天上來到人間,為要使人與神和好,並為此捨命時,他們說:「我們相信這福音,因我們看見這活出來的福音!」

  為紀念五位宣教士殉道五十周年,盛禮定的兒子史提夫決定把這事蹟拍成影片,並特意找來作曲家為這故事創作一首全新的詩歌。當史提夫在出事現場拍攝影片時,他應其中一位宣教士遺孀所託,向六名兇手查問,想知道他們當年聽到那從天上傳來的音樂是怎樣的。沒想到他們回答說:「我們剛剛聽見那音樂。我們從那天之後再沒有聽見這音樂,直到你這次到來。」史提夫打開他帶來的音樂錄音帶,將詩歌一首一首地播出來,當播放那為這影片而創作的全新音樂時,他們齊聲說:「我們當年聽到那從天上來的音樂,就是這歌!」

  保羅在獄中寫道:「現在我為你們受苦,倒很快樂;並且為基督的身體,就是為教會,我要在自己的肉身上補滿基督未盡的苦難。」(西一24)保羅在困苦之中仍然喜樂,不是有被虐待狂,而是他看到苦難有更深層的意義,是「補滿」基督的苦難。那不是說耶穌所做的有缺欠,而是主耶穌升天後,今天只有活著的信徒能在肉身中、在苦難裡見證神愛的大能和榮美。馬丁路得說:神對不認識祂的人彰顯自己,並不是透過能力與榮耀,而是透過受苦與十架。

  宣教是用生命去傳揚,這不是說,宣教士要吃盡苦頭、經受苦難地傳福音。在危難出現時,我們需要祈求從神而來的智慧,需要回到蒙召的初心,需要作出分析衡量,需要探討倫理責任,需要忠於所託。留下不一定是英雄,離去也不一定是逃兵。早期教會開始大受逼迫(徒八1開始),使徒留在耶路撒冷,門徒都分散往各處去傳道,宣教學稱為「福音自然擴展」。門徒在各地建立教會,「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很多」(徒十一21)。那在安提阿建立了的教會,在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對幾位領袖說,要差派巴拿巴和掃羅出去,作祂召他們所作的工。於是教會打發他們出去,在猶太和外邦中宣揚救恩,建立教會。2  無論是使徒、門徒、保羅與巴拿巴的宣教團隊,以及「那些為主的名出外,對於外邦人一無所取的」(約叁一6-7),他們忠心熱切的擺上,鼓動了普天下。

  求神憐憫我們,施恩與我們,賜我們勇敢、豐盛、盼望,使我們定睛在祂身上,好能摸著祂的美旨,立定心志,昂首挺胸,隨時隨在,跟隨祂的腳蹤行。


1 香港差傳事工聯會《征途》香港:香港差傳事工聯會 1986年6月再版頁75-85
參:褟嘉路得《宣教披荊斬棘史》巫秉駒譯美國:美國中信書室2001年12月第2版頁299-305

2 宣教學稱為「企劃宣教」。

Read More →

純文字版

身在香港心繫工場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症,席捲全球,國家突然封關,國際客運航班相應停飛,宣教士工作匯報安排突然被打亂,回不得,來不得。

  在港工作匯報的宣教士,因工場國家封關,滯留香港。不少人認為那可以繼續安排領會、分享、推動異象、……,雖然未能如常往教會登門拜訪,或與眾多弟兄姊妹親身會面,但透過電話、即時通訊軟件、線上會議軟件等等,仍可繼續工作,且許多人認為留在香港總比在宣教工場好,因為醫療設施、物資供應可能比工場國家的先進和充裕。

  只是,我們可能沒想過滯留原居地的宣教士的心是「身在胡邊心在漢」,他們仍懷著初上工場的熱心和目的,他們記掛的是當地那些他們熟識的肢體,那些在信仰尋覓上忽高忽低的朋友,以及廣大未認識基督的人們。就如有滯港宣教士知悉其工場國家在疫情期間突然發生動亂,就魂牽夢縈。有愛護宣教士的肢體跟宣教士說:幸好你現時在港,……。宣教士聽後卻心如刀割,眼淚險些奪眶而出,她心底裡的回應是:我寧可在工場與我服侍的弟兄姊妹和群體休戚與共,而不是隔岸觀火的讀著新聞報導,等著他們送來消息!原來真實的傷痛使宣教士更珍視神看為寶貴的世人,情願在他們中間甘苦與共;這一趟,宣教士自己也備受考驗,再思宣教的本質和哪裡是自己的歸屬。

  勞啟明、林翠霞宣教士夫婦2020年4月下旬完成工作匯報後因泰國封關滯留香港。原已編訂回到工場後的講道、會議等,只好透過網絡,儘量保持運作,而那些要親身處理的,就只有另覓解決方案。然而內裡關切服侍群體的那團火,驅使他們時常前往或致電話泰國駐香港總領事館,查詢解封日期。6月來了,回泰日子遙遙無期,他們就更頻密地往領事館去,只是得到的回覆仍是千篇一律:等等吧!6月下旬得悉泰國政府宣佈解封,容許某幾類人士申請入境,但不是他們。7月初宣佈持工作証人士可申請入境,但家屬未可同行。只有繼續禱告!隔一週知道持工作證者的家屬也可齊齊返泰,但必須符合幾個條件:每人購買10萬美元用於治療新冠病毒的醫療保險;預訂在曼谷作自我隔離15天的指定防疫隔離酒店;呈交「新冠病毒檢測陰性報告」;並申請手續費用。在前所未有下好不容易辦好所有要求,在遞交申請表後,在預備繳費時,領事館職員突然拿著剛接到的文書,表示泰國政府剛收緊政策,持宗教工作證人士未能入境。他們頓感錯愕,怎麼會呢?!在一籌莫展下離開領事館,心裡失落,盤算著如何跟曼谷的酒店辦退款,如何重新安排工作。誰知一小時後竟然接到領事館職員的電話,著不要退酒店,他們正幫忙向曼谷方面說項。感謝神打開一線希望。

  當天下午他們接到電話立即趕往領事館再辦手續,知道可登上7月23日泰國政府安排的專機,是7月下旬的唯一航班,而8月份航班未有定案。這時距離登機只有6天,他們在炎熱下東奔西走,趕忙收拾,再往領事館取入境准許證,尋找認可的登機前72小時陰性化驗檢測報告及醫生簽署證明。在左折騰、右折騰下,他們終於順利登機。這短短7天發生的事情真的太刺激了,感謝神帶領回到工場,他們蒙召事奉的地方,朝思暮想的群體裡。

  這邊廂有宣教士要回到工場,那邊廂有宣教士要回到香港。

  杜文瀚、杜劉玉潔牧師師母原訂2020年8月回香港工作匯報,並有回港升讀大學的兒子柏謙、女兒柏翹同行。3月初南非出現首宗新冠病毒確診,4月初政府關閉所有邊境口岸,不准出入。誰想到新冠疫情日益嚴峻,開關無望,只有繼續禱告!10月1日南非政府開放邊境,允許國際客運航班升降,他們隨即聯絡旅行社訂購機票,結果發現來約翰尼斯堡的航班不多,只有兩、三家航空公司復飛,沒有直航,必須轉機。由於柏謙、柏翹的學生居留簽證將會到期,經與差會商談後,決定在可行安全情況下,訂購合適機票回港。感謝主,他們一家11月12日平安到達香港,完成14天防疫酒店隔離後,開始工作匯報。12月初南非發現新變種病毒,香港政府宣佈限制在南非居住的人入境時,大家十分驚訝,感恩神讓他們及時回來。

  受疫情影響,這次工作匯報未能與弟兄姊妹共聚見面,主日崇拜與事工分享都在網路進行,只能夠對著攝影鏡頭講道和分享,看不到闊別3年的親愛弟兄姊妹,心裡有說不出的味兒。還好在教會做現場直播或錄影轉播時,可與教牧團契,有些聚會透過線上會議軟件進行,在熒幕上仍可看見弟兄姊妹的臉面。然而,保持社交距離不等同社交隔離,有些好友和主內肢體願意個別或小組見面,彼此鼓勵談心,實在難得。為在室外會面,多了郊遊,其中一次玉桂山遠足之旅,才第一次發現香港有如此秀麗壯觀美景!

  自2020年3月南非封城,教會的主日崇拜轉在網上舉行,因應弟兄姊妹的需要和回應,他們在星期二和三設查經班和祈禱會,弟兄姐妹熱心參與,也漸漸熟悉網路運作。當他們預備回港時,信徒都希望繼續在網上崇拜,查經,禱告,得著餵養。香港時間快南非6小時,他們主日深夜在網上帶領崇拜,週間凌晨2時起來帶領查經和禱告會,在香港用南非時間生活,日夜顛倒,但見信徒樂意追求學習,雖然感到疲累,卻是十分值得。

  柏謙和柏翹回港後相繼入住大學宿舍,意味著他們夫婦再回南非後,要踏進人生另一個階段:「空巢」。面對分離、面對掛念、面對南非仍然高企的疫情,但為了信徒和南非廣大未聽過福音的華人,他們情願回去,歡喜服侍。

  新冠疫情帶來全球衝擊,國家地區封關開關,封城開城,無從預計,無法掌控,宣教上的來往出入受著極大影響。我們看似無法行動,但神的手沒有叫我們完全被困,祂的引領使我們仍能持續前行。即使我們灰心失落,祂仍然工作,祂提醒我們勿忘初衷,祂是宣教之主,祂的國不被震動。

(編按:在杜文瀚牧師師母預備動身回南非的前一天,師母突然接到一個惡性腫瘤的化驗報告。他們暫延返回南非,師母會在港接受手術和治療。請代禱。)

Read More →

代禱信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