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情願向前「行 」(12/2024快訊)

archive

Home Category : 香港區快訊

純文字版

綻放生命的花朵

周成牧師│派駐台灣工場宣教士

  尋尋覓覓,去日本?不是。回頭,看到有從台灣來香港的問路人,向我遞上名片,說:「請你來台灣!」又聽到台灣靈魂的呼聲——只有400多萬,0.001客家人口——是未得之民。於是懷著熱忱,定意踏上台灣征途!下了飛機,到處竟掛滿了「周成過台灣」的橫額,可笑,這麽隆重歡迎我?巧合,原來只是一齣電影的宣傳!但神的愛,竟以此為證呼召我來台!菜鳥初到,操國語口音不清,遭冷嘲熱諷對待,不是味兒!妻子反補我不足,女兒蹦蹦跳跳學國語沒有問題,很快便能融入同學群中!「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耶三十三3)感謝神,靠祂的恩典讓我能迎難而上,專心了解台灣特質文化,發現台灣人很重情、重視家庭,往後循著這個路徑,改變和轉化,延伸開拓教會。

  宣教不浪漫,然而靠著禱告及建立家庭祭壇,一步一腳印,柳暗花明又一村。不經意底下,神賜我家新生兒;有支持堂會奉獻、代禱關心和鼓勵,神又開拓我的屬靈視野,喜樂熱情地接待短宣隊約有200隊,培訓回去繼續代禱。在這些宣教互動中,不知不覺建立了很多深厚的情誼和支持夥伴!如雲彩的見證人,我最是樂此不疲的付出,勇闖宣教門!在台36年,如今變成老鳥,祈傳承後人,保重健康!教會弟兄姊妹關愛牧者,一次我手術後不到幾天重返教會,他們萬分振奮!跟隨耶穌,主恩滿滿夠我用的!感恩!

  我也有失望失落過,有許多人信主之後又背道離教,有人在意外中返回天家,有人軟弱懷疑主,有人不再返教會,沒繼續相信耶穌,有被異教騙去……是滿難過的。猶大書20節說:「你們卻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裡禱告。」總不要偏離主的道喔!服事上會禱告掙扎和謙卑靠主轉化,往往因信心靠主又峰迴路轉,有神蹟奇事;發現將恩賜發揮,有能力迎向更新!兒女在求學升學階段及女兒的婚姻中,也經歷主賜超過所想所求!神賜幸福家庭,子女蒙恩蒙福,開花結果!讚美主!如同驢駒子,主在僕人一家,多麼奇妙偉大,使用我這不配的器皿!宣教——實在成為了我多彩多姿的祝福!


在工場中的調適

心思明慧│派駐創啟地區宣教士

  不經不覺已經在這裡五年了,感恩神讓我在這段日子有所學習成長。按 Tom A. Steffen 在《跨出舒適圈大挑戰》一書中所指,大多數宣教士都會遭遇文化衝擊的三個階段:(1)一切都很美好,這邊跟家裡一模一樣;(2)除魅,我要打包回家;(3)調整,我終於開始覺得自在。或許我在出發前已對這地方有些了解,所以在生活中沒有遇到很多超出期望或想像的事情,很快就轉入第三階段。只是其中有一點沒有想到的是,原來本地華人在面對各種不便利的情況下,急性子的個性仍沒有改變。過去在香港做事,我慣常都會事先有規劃,確保事情能按進度順利進行,可是這裡卻有各種因素令我們很容易大失預算(例如網絡、水、電和交通的不穩定)。或許大家已習慣活在經常失控的情況,所以似乎都放低了對工作執行力和果效的執著。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大家會調慢步伐,或減少做一些又大又難的事情。反而大家會比較少花時間去認真思想計算代價,或對所作的決定作檢討,大多是一味勇敢向前衝刺。正如本地很多「爛尾樓」的情況,基督教界中也有不少「爛尾事工」。我之前也為這情況感到困擾,但後來漸漸發現,本地華人也沾染了本地政府的不良文化,原來只要付代價的不是自己,大家就傾向會懶惰去思考。雖然本地人也默認這問題,可並不表示大家都逆來順受,只是大多數會選擇以逃避的方式來面對,而非對質或反抗,其中一個結果就是願意委身的人越來越少。在商業社會或基督教界中,人之所以選擇短暫地或抽離地參與,是因為已經耗盡或快要崩潰。大家對整體文化的無力感,加速了他們離開本地,轉往外地發展的想法。

  回顧過去幾年,我們確實面對不少張力,本地有太多緊急的需要、太多不同人的訴求、太多事奉的邀請、太多可獲得肯定的機會……而且我們心中也有手頭工作以外的負擔(如何推動華人教會更多參與宣教工作),我深感到若要長久健康地事奉,必須學會如何面對張力。很同意 Steffen 所提出的一些方法:接受自己的局限、明白壓力無可避免、汲取靈性資源、耐心對待家人及同工、成為當地教會的一份子、找時間從事嗜好。記得在疫情期間,一次與總幹事朱昌錂牧師的線上面談中,他說了一句:「做甚麼 ICT 工作!要拒絕做太多不相關的事!」因這句話的提醒,那時我堅決拒絕承擔全部工作,和要求聘請其他人來做。今年我也學習完全放手不管(儘管發生了很多事情),學習投降、say no 和看得開。曾有一段時間,我很著急自己不夠時間心力去參與其他前線的宣教工作,但是漸漸發現神也在神學院的環境中,使用我們去祝福和影響一些有宣教負擔的學生。原來我一點也不孤單,因為神興起了不同的肢體,為不良的人事和工作文化帶來改革。在不用去其他教會講道的日子,我們都會穩定地在一間教會聚會,雖然有時會被邀請在該教會講道,但是我拒絕了以導師組長的身分跟他們的會眾互動,因為我很需要在工作環境以外有團契生活。在充滿「使命感」(普通話音接近「死命趕」)和睡眠不足的情況下,仍會維持一些減壓活動(運動和模型),這些活動有助自己保持精神和情緒健康。最後,要感謝我的差遣教會——播道會福泉堂支援小組的成員,他們是我們一家的「樹洞」和安慰者。


宣教CHECK LIST

–– 三個選擇:是/否/不確定

這份 CHECK LIST 未必很完全,但其存在的意義,純粹是幫助你檢視一下自己的現況/階段,當中的問題多種多樣,未必每一條都適用於你,也有一些可能你從未曾想過,有些則可能是適用於現在,有些更是涉及到出了工場後的……無論如何,這都可作為一個提醒或參考。

呼召方面

  • 神呼召我作宣教士?
  • 有具體宣教方向?
  • 承上題:長期(3年以上)/短期 (1-2年)/開荒佈道/建立教會/訓練門徒/支援宣教/專職宣教/帶職宣教/營商宣教/網絡宣教/其他?
  • 曾有短宣經驗?
  • 有海外跨文化宣教?
  • 有本地跨文化宣教?
  • 有特定想服侍的群體?
  • 承上題,什麼群體?為什麼?
  • 有特定地區?
  • 承上題,為什麼?
  • 教會認同你的呼召?
  • 你所屬的團契認同你的呼召?
  • 你教會弟兄姊妹知道你的呼召?

屬靈方面

  • 你和神的關係好嗎?
  • 你愛神嗎?
  • 你願意愛神所愛的人嗎?(縱然那不是你所愛的?)
  • 你順服嗎?(例如神叫你留下,而不是去海外?或神叫你在機構服侍,而不是去前線……等?與你意願不同的,你願意開放及順服嗎?)
  • 你是否願意順服屬靈長輩或前輩?
  • 你身體、靈命及情緒健康嗎?
  • 你有常常操練祈禱嗎?(隨時隨地/恆常穩定/特定主題等)
  • 你有屬靈操練嗎?(例:靈修、讀經、敬拜、 祈禱、默想、退修、禱讀、禁食、奉獻……等)
  • 你對宣教使命認識有多少?
  • 你對自己的性格、恩賜才能、恐懼、渴望、忌諱、限制、做事方式……清楚嗎?
  • 你和神、和人的關係好嗎?
  • 你能獨處嗎?
  • 你能進入人群中、與人為友嗎?

生活技能方面

  • 懂開車嗎?
  • 懂一般家居維修?
  • 懂買餸、烹飪?
  • 懂管理家庭收支嗎?
  • 懂做家居清潔嗎?
  • 懂手洗衣服嗎?
  • 有恆常做運動嗎?
  • 願意學習新事物嗎?
  • 有個人嗜好及興趣嗎?請說出三樣。
  • 懂理髮嗎?
  • 懂照顧自己及他人嗎?

裝備方面

  • 有事奉裝備嗎?
  • 承上題,有哪方面的事奉裝備?
  • 接受了神學裝備嗎?
  • 有其他裝備嗎?
  • 承上題,是什麼裝備?請註明:
  • 出工場前,是否需要有本地牧會經驗?
  • 能以英語及普通話作日常溝通嗎?
  • 能看懂聖經嗎?
  • 能帶查經嗎?
  • 表達能力強嗎?
  • 會唱歌或樂器或跳舞嗎?
  • 會籌備聚會/營會/聚餐嗎?
  • 會一些行政、法律、會計之類的基礎知識嗎?

婚姻及家庭方面

  • 單身?
  • 男/女朋友願意踏上宣教路?
  • 已婚?配偶是否同意?
  • 有子女?
  • 有考慮子女的教育問題或有解決方案嗎?
  • 父母健在?年紀多大?
  • 需要供養父母嗎?有其他人能照顧他們嗎?
  • 家人知道及同意你的呼召/計劃嗎?
  • 配偶、子女及父母是否都已準備好了?
  • 你的年紀?
  • 在港有資產嗎?
  • 有何退休計劃嗎?

差會方面

  • 你需要差會嗎?
  • 承上題,為什麼?
  • 有認識及比較不同差會的理念和做法,與自己的想法相合嗎?
  • 選擇哪類差會?(例:國際的?華人的?宗派的?特定群體的?服務性的?訓練性的?)為什麼?
  • 有足夠的支持網絡(禱告及經費)嗎?
  • 如果不需要差會,是打算教會直接差派嗎?
  • 如果不需要差會,是打算自己去嗎?
  • 如果不需要差會,有自己去了解過能如何在工場得到合法的居留嗎?
  • 如果不需要差會,有認識當地可合作的組織/教會/單位嗎?
  • 如果不需要差會,有人能給予你指導/提點/支援嗎?

人際關係方面

  • 你是否認識自己的性格、生命的傷痕、恩賜才幹、限制……?
  • 你和自己關係好嗎?(例:你愛及肯定自己嗎?)
  • 你和親人關係好嗎?
  • 你和教牧長執、弟兄姊妹關係好嗎?
  • 你和外面的朋友/上司、下屬、同事關係好嗎?
  • 你懂得如何保護及照顧自己(身心靈及情緒的需要)嗎?
  • 你樂意和差會、差遣/支持教會、支持者溝通,分享情況及需要嗎?
  • 你懂得處理同工(可能也是你的配偶)之間的衝突嗎?

文化語言方面

  • 你認識自身文化的特徵及價值觀嗎?
  • 你認識工場文化的特徵及價值觀嗎?
  • 你能說出目標工場及自身文化的差異嗎?
  • 你認識目的地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等情況嗎?
  • 你喜歡/有學習當地語言嗎?
  • 你覺得學習當地語言重要嗎?
  • 你有留意肢體動作在不同文化中的含義嗎?
  • 你曾否留意過不同習俗/習慣背後的含義呢?
  • 你有留意到顏色、數字、衣飾、食物、時間、空間及建築……在自身文化及工場文化中的含義嗎?
Read More →

純文字版

他譜出了福音的讚歌

路加福章九章 57-62 節
57 他們走路的時候,有一人對耶穌說:你無論往哪裡去,我要跟從你。
58 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
59 又對一個人說:跟從我來!那人說: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
60 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只管去傳揚神國的道。
61 又有一人說:主,我要跟從你,但容我先去辭別我家裡的人。
62 耶穌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

  現代的物質、資訊豐富了,醫學、交通都進步了,但是信徒宣教的心志卻倒退了。上帝從沒有忘記要呼召人去成為宣教士,但願意一聽到呼召就回應的,似乎很少;願意在年輕時,就奉獻為主所用、踏上宣教路的,愈來愈少;出了工場,願意為主吃苦、改變自己,堅持忍耐的,更少……

  然而——朱肇平牧師——年青時高大俊秀,既蒙主呼召,23歲就毅然進入神學院接受裝備,27歲神學畢業,翌年即離開香港,踏上宣教之路。最初在台灣服侍了數年,但因多年來都有感動要服侍非洲的年輕人,之後轉到西非利比利亞服侍約有10年,最後在埃塞俄比亞30多年;直至78歲因病於工場離世為止,足有50年之久,離鄉別井,在外宣教。他將最青春、最黃金的歲月,都奉獻了給主、服侍非洲的年輕人。回想朱牧師的生命,讓我想起〈要忠心〉的歌詞:

「從相聚地方我們今要出發,正如五旬節時一般,
 我們已經將自己完全奉獻,並已得着聖靈充滿;
 我們今天出去要像一卷書信,活出救主的音容;
 我們要時常代表着主耶穌,一生一世都要盡忠。」
             《生命聖詩》第 346 首

  朱牧師曾分享:「宣教最重要是神差人的心出去,以及人的心願意回應。若要成為基督的大使,便要付上代價,包括過簡樸的生活,付上健康甚至性命的代價!」他一生獨身,並非沒有機會,卻因未有遇上一位他心儀、而又願意同走宣教路的華人姊妹。他的生命是忠心、是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的榜樣。

  朱牧師的形象,在認識他的人當中可謂深入人心:他身形頎長,穿著格子襯衫,套上一件多口袋背心,穿著多口袋工裝褲,配以波鞋或行山鞋。這身裝束,除了顏色和圖紋或有分別外,基本上十多年如一日。他行走有風,跨一步,卻如一般人的一步半。為了宣教工作,他生活節制;為與當地文化認同,常年禁食超過百多天。他不喜歡麻煩別人,記得有一次他晚上回到宿舍,才發現忘記了帶鑰匙,因為夜深了,他不想打擾別人休息,竟獨坐在宿舍門外整個晚上!

  雖然離鄉別井多年,但朱牧師常常掛念未信主的親人,尤其他的母親。他回港的主因就是探望母親,及勸她信耶穌。上帝聽禱告,朱牧師的母親最終決志信主。幾年前她與世長辭,及後又因為疫情,故近幾年朱牧師都沒有回港。

  2024年10月17日,他在醫院已有幾天的時間,與我們通電話時有點氣促,問他有什麼需要,他回應說:「一切都足夠。」當問及病情時,他說:「只是一些筋骨退化而已。」怎知道,幾天後,10月21日,就傳來他離世歸主的消息。這消息令人震驚、悲傷、難過、無措,讓人難以消化和接受,然而,縱有萬般滋味在心頭,仍須面對及接受這事實。幾天後,按朱牧師的意願,他的遺體安葬在埃塞俄比亞——他心愛的土地及人民當中。在安葬禮上,主禮牧師這樣說:

  「這一位愛主、愛這國家的肇平牧師,他不是埃塞俄比亞人,非生於本地,卻以此地為家。在此地,他完成了主託付他的使命和工作。為此,我們同心慶賀見證。我們可作證,他以欣然歡樂的心把自己獻上。他放下自己的文化、家庭,來到這裡,他忠心的事奉,有目共睹。我們今天共證、慶賀他這屬主的生命,他真是『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

  這有信心、又良善又忠心的宣教士,為主付了代價,從年輕至年老,離鄕別井、生活簡樸、節制自守、奔波勞碌、忍受孤單、常經險阻,從不退縮,盡力將福音傳給更多未得之民。他,已打完了該打的仗、守住了該守的道、行完了該走的路,縱然他已息勞歸主,但他的信仍在說話。這信,仍在呼籲:誰肯憑信為主出去那廣大的禾田、收主的莊稼呢?

  主的使命,仍未完成,仍在等候願意回應的人,有誰願意以生命譜出福音的讚歌呢?


Read More →

純文字版

內有惡犬?

黃麗芬牧師│香港區主任

  在漆黑無燈的蜿蜒山路上,私家車左轉右拐,終於到達了半山腰的位置,緩緩地駛入聖經學院的停車場。四周寂靜無聲,只有幾聲蟲鳴,停車場上沒有燈,四周黑黝黝,遠遠看到前方建築物上兩盞昏黃的壁燈,車上的人甫一下車,突然,有動物奔跑的聲音,由遠而近,一隻大狗飛身撲來,用兩隻前爪按住來人的肩膀,與人齊高的狗頭衝著來人張開牠的血盤大口、涎液四飛……

  十二月初,新任宣教士經過了三十小時的航程,終於抵達了宣教工場。甫一出機場,陣陣熱風吹來,灼熱的陽光灑落,然而新任宣教士仍然穿著那件從原居地而來的 GORE-TEX 厚褸,等候只有一面之緣的宣教同工來接機。正值中午時分,宣教同工駕車在大街小巷中穿梭,一面不停向新任宣教士講解當地的風土民情,一堆資訊,讓人有點昏頭轉向。周圍都在塞車,宣教士有點焦急,因為當天中午要出席一場母親節的宴席。緊趕慢趕,雖然還是遲到了,但總算是能趕上吃點東西。宴席在當地的餐館舉行,是長者團契姊妹發起的聚餐,藉此也邀請一班牧者吃飯,以慰勞他們過去一年的辛勞。新任宣教士適逢其會,初到貴境就經歷了弟兄姊妹的熱情,並蹭了一頓豐盛宴席,但她卻因時差問題而食不下嚥,因陌生而不太投入。

  然後,資深宣教士帶著新任宣教士在周圍轉一轉,認識當地的人事物,也去了教會參觀,喝了一杯如黑炭水的「咖啡」……在新環境、新人事及時差效應之下,她昏頭轉向,都忘了之後做了什麼;反正很快到了晚上的時候,在山路上奔馳,轉啊轉啊,終於轉到了她未來的居所——山上的神學院宿舍。山路沿途基本上沒有街燈,只有在分岔路轉入民居時,才有寥落昏暗的街燈。經過了一小時的車程,新任宣教士在心中暗暗慶幸,終於可以安頓休息了。怎知,甫一下車,巨犬飛撲而來,前爪壓制著她的身體,狗的頭與她齊高、向她張開大口!她瞳孔擴張、屏住呼吸、僵立原地,心裡的驚恐無法言說。這狗原來只是伸出了牠的舌頭想舔她、歡迎她……。

  雖然相識的過程較為讓人驚嚇,但後面的日子,人和狗都相安無事,甚至有時會一齊去行山。山路沒有專設的行人路,都是人及車共行一路,看著堅持要行在路中心、心廣體胖、老態龍鍾的年老拉布拉多犬,似乎完全不懼(或無視?)在兩邊疾行而過的車輛;又看到那幾條活潑、有著修長矯健四肢的狗,在斜坡上竄上竄落,新任宣教士卻看得膽戰心驚。新任宣教士每晚都參與餵狗的工作,但看到當地人將冷飯菜汁都倒入狗飯中,宣教士心裡不贊同及感到不適。有一晚,宣教士沒有參與餵狗,一個人呆在房中,突然聽到一名本地傳道同工在走廊上驚呼及驅趕著什麼,打開門詢問,才知原來那隻在她初來乍到時熱烈「歡迎」的狗,因晚上沒見到她,竟違規偷偷潛入了宿舍,根據著氣味找到了宣教士所在之處,並躺在她門外、守候她!曾經叫人懼怕的狗,最後成了她的朋友,還會來守護她。

  那突然奔來的狗,在最初衝擊著宣教士的情緒及思想,然而,當宣教士願意嘗試與牠們相處,發現牠們原來都很可愛。「異文化」對於新任宣教士來說同樣突然而至,由於與自身文化的差異,往往也會帶來或多或少的不適、恐懼、厭煩、新奇、憤怒、驚惶、疑惑……等等複雜的情緒。但這些並不是不能克服的,關鍵在於宣教士選擇用什麼態度及方式去應對。

  「理情願向前行」中的「行」,最終指到的是宣教的實踐,宣教士初到工場,總會經歷很多意想不到的事、認識不同的地方及文化風俗、結識很多陌生人、吃很多當地的食物、走從未走過的路、適應和原居地不同的生活方式,還需要突破很多過去的「恐懼」或「限制」。有些宣教士怕狗、有些怕蛇蟲鼠蟻、有些怕骯髒、有些怕吃辣、有些怕駕車、有些怕語言學習、有些對別人的文化有很強抵觸、有些則有強烈的自身文化優越感……各式各樣的害怕,別人給的限制或自己給自己的限制,這些都容易造成某程度的負面情緒,甚至導致與當地人發生衝突矛盾。若能細心觀察、謹慎發問、多反思、開放生命、自我調整、謙卑待人處事,又得當地人包容忍耐的,很大機會能夠「生存」下來,才可以迎接下一個宣教任期;否則可能就是半途而廢、收拾細軟、附帶一堆的宣教傷痕,打道回府。

  我常常思想「如果」——「如果遇到跨文化困難的宣教士,再堅持一陣子,就一陣子而已,情況會否就很不一樣呢?」我們都好不容易經過了「理情願向前」這五個階段,為何要在「行」中輕言放棄呢?讓我們一同看看本團宣教士——或有在工場三十多年、或在工場五、六年的,他們如何面對及勝過到達工場後的種種掙扎。

Read More →

純文字版

理情願向「前」行

  她們都是宣教士,(曾)在不同的地區服侍。她們性格背景;甚或是掙扎及挑戰都不同,神按照她們的需要引導及裝備她們。你們是否也有一顆順服的心接受裝備呢?


王麗英│派駐泰國工場宣教士

從起初就已準備

  如經上所記:「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二9)

  自從神呼召我事奉祂,直至踏上宣教路,每一步都充滿超乎人能想像的奇妙預備和恩典,每一步都是祂的恩手拖帶著我前行。

  受浸後,我向神求問可如何事奉祂,約兩個月後,神就出人意外地呼召我全時間服侍祂,且這個呼召同時也是宣教的呼召。我第一個反應是喜極而泣,繼而是不敢相信神竟呼召我這個平庸之人事奉祂。經過四個月私下祈禱確認後,我才向傳道人分享。教會就讓傳道同工來關心,並與我同行、尋求神的確切心意。

  期間,神的愛繼續激勵我,又給我參與傳道部的各樣事奉;約兩年後,我和教會都確定自己奉獻全時間事奉的心志,並得蒙教會願意支持和推薦去讀神學。當我仍在猶疑是否要報讀神學課程時,神竟讓我媽媽在返教會兩個月後,就決志相信了主,這完全超乎我的所想所求,主奇妙地為我挪開了奉獻讀神學的阻力,並轉化成為莫大的支持力量。

  神學裝備期間,我嘗試透過參加短宣和培訓事奉,以確定宣教服事的方向。畢業後,得蒙母會邀請我回去擔任傳道同工,及願意支持和差遣我作宣教事奉。七年的教會傳道服侍充滿了挑戰,卻是一個足夠的時間,磨練和擴張了我事奉的境界,更預備我能承擔宣教事奉的多樣性,同時也預備教會整體支持與守望我踏上宣教路。

  感謝神,當我開始切切禱告,希望尋求適合工場和差會時,教會的長執同工也為我祈禱,又關心我的進度與情況。在躊躇進與退之時,神差派了一位宣教士前來關心我,更引導我看到:這邊的關門了,那邊的門卻開了。泰國!讓我沒有任何拖延或退卻的理由。

  為確定事奉工場和差會,教會鼓勵我親自前往泰國工場,視察及領會神的心意。視察後向教會匯報工場情況和我的領受,弟兄姊妹同心為我祈禱了兩個月,神賜予我們都有平安的心作為印證,此乃神可喜悅的心意。於是,我就開始正式向中福團申請成為宣教士。整個申請,程序一般需要半年至一年;但很感恩,神讓每個程序和時間都緊密配合,最後只需半年就全部順利通過。同樣,神也在宣教經費籌款上,作了奇妙的供應,在籌款呼籲發出約半年後,就按差會的要求,籌足了第一期整整四年的宣教經費。此外,神亦垂聽眾弟兄姊妹的代禱,讓我能在出工場前成功一次就考獲駕駛執照。神如此奇妙的恩典作為,讓我確認祂的選召和差派,使我心堅意定地踏上宣教旅程、勇往前行。

  原來,當我們甘心樂意擺上時,神就開始工作和預備;當我們信心踏出向前行時,神就動工,作成祂在我們心裡動了的善工。


黃玉卿│派駐斯里蘭卡工場宣教士

擴張的不只一件事

  每當提起「宣教」,大家很快就會聯想到某些熟識的宣教士,被他們精彩的生命見證、某些超乎所想的神蹟奇事,以及福音遍傳的使命感等所吸引。

  其實宣教士也是普通人,沒有什麼超凡的能力,只是願意因主的召命而任差何往的人!宣教士所到之地,可能也是我們聞所未聞之處!唯緊靠主,仰望創始成終的主指引。

  雖然今日我們處於資訊發達的年代,為宣教帶來不少方便,但日光之下無新事,總有些挑戰會經常出現。加上前往不同的宣教工場,及所領受異象的不同,所要預備的都各有異同。由於篇幅有限,我會從認知(Knowing)、工作(Doing)、生命(Being)簡略分享神如何預備我出工場,盼能讓你參考,互勉之!

認識宣教之初

  在初信主之時,我常從講道中,聽到傳福音的信息。起初不太明白甚麼是傳福音?甚麼是福音工作?甚麼是好消息?其後,才慢慢了解傳福音是怎麼一回事!之後,我開始學習如何傳福音及出隊佈道,慢慢認知搶救靈魂的迫切性!不久,我又在教會聽到宣教士的分享,初時在想:「為什麼要到海外傳福音呢?」而宣教士這個稱呼,也由此而聽聞,後來才知道海外傳福音原來是跨文化宣教!及後,我成了佈道部的執事,開闊了對教會事奉的認知,成為日後牧會的幫助!

建議有意宣教的您,不妨從以下方向預備自己;

a. 參與傳福音事奉:

  • 報讀有關傳福音技巧的課程;
  • 多操練傳福音技巧及膽量;
  • 參與本地跨文化事工,淺嚐跨文化會遇到的情況,例如語言、溝通與文化差異等;
  • 結連肢體一起事奉和禱告,彼此認識,他們或許將來會成為你的宣教代禱者。

b. 按自己的情況,嘗試多方面的教會事奉,發掘神給自己的恩賜:

  • 例如:團契領詩、主席、查經、籌備活動等等,這些都有助於工場事奉;
  • 透過事奉彼此配搭,認識自己,讓生命邁向長進,預備自己生命作流通的管子,在工場為主作見證。因未得聞福音之人,在未認識耶穌以先,是從我們的行事為人來認識背後的主。

宣教心萌芽之時

  蒙神呼召,進入神學院作全時間裝備,我開始更具體認識宣教、差會、宣教與教會有甚麼關係等等;也透過短宣,更多認識宣教工場與宣教士。其後,我開始尋求宣教印證,在過程中,透過讀經、靈修、禱告、等候印證。期間難免有點著急,甚至不斷問神:「何時才有回音?」然而,神總有自己的時間,日子滿足,答案便出現了。得到宣教印證的初期,既興奮又緊張,又擔心會否弄錯,少不了請教前輩,印證是否從神而來?

對有宣教有心志的你,我有以下的建議,作隨時候命;

a. 與神建立親密關係

  • 培養穩定的靈修生活,操練禱告及屬靈生命;在過程中難免有些困惑、疑慮、不知所措等等,不妨與傳道或牧師一起禱告和守望;
  • 參與差會月禱會,為宣教士禱告,認識工場,開闊宣教視野!
  • 參加短宣,這對認識工場也是一個不錯體驗;
  • 修讀與宣教有關課程,讓自己對宣教各方面有更深入認識。

  最後,我們身處物質豐富和非常方便的城市,而宣教工場的生活指數和水平往往相對較低,以至初到貴境需要很大的適應!建議現在就操練簡樸生活,以預備將來適應工場資源有限的情況。

  除此之外,隨著社會不斷改變,家中大多聘用家庭傭工,大大減低了個人處理日常生活和自我照顧的能力。宣教士初到工場,生活有如野外求生,若有一定的「求生技能」,就不致驚慌失措,增添額外的壓力。建議訓練自己的生活技能,例如:買餸煮飯、打理家務、家居維修等等。因到達工場後,人生路不熟,想買點東西也要大費周章;加上語言困難,要問路也有口難言!當然,現在資訊網絡發達,已經大大減低了迷茫狀況,然而倘若遇上網絡不理想,起碼也有兩手準備!


杜劉玉潔│事工主任│前南非工場宣教士

籌算在人,成事在神

  「前」這個字,讓你聯想到什麽詞語組合?「前行」、「前方」、「前往」、「前路/前路茫茫」、「前因後果」、「裹足不前」、「思前想後」、「前後左右」、「前無去路」……我在宣教路上對這些詞語都有點點體會。

前方:當那一天杜文瀚牧師決定去宣教,選定了南非,我的前方就是南非工場。

事前準備:在心態上要認定主的愛與呼召,也要有愛人靈魂的心及佈道的心志;在實務上要學習當地的語言、認識當地的文化、學習駕駛等。我們也需要建立支援的群體/小組,感恩一直以來,都有很多的弟兄姊妹給我們關心、支持、禱告、奉獻經費,他們的愛前後左右環繞我們。在屬靈生命上,宣教士必須建立與主緊密信任的生命,才能應付宣教工場的挑戰。

前往:在建道神學院遇上了杜文瀚牧師,原來他一心到海外宣教,向海外的華人傳福音。後來與他結婚,成立了家庭,並認同杜牧師的宣教心志。有一次看到《尋找他鄉的故事》這節目,讓我有所共鳴,覺得那些遠在他鄉的受訪者很可憐,更令我希望把平安的福音,帶到不平安的地方。當杜牧師申請作宣教士,去的還是一個在人看來不平安的國家,但我認為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夠了。

如此,我們成為了宣教士,一家五口一同前往南非工場。

出發前,曾經一度令我思前想後的有幾件事情:

  1. 媽媽:我身患癌症的母親
    那一年媽媽乳癌復發,姐姐勸我不要去宣教,留下陪伴媽媽,但當時我們已經準備就緒了。最後,媽媽在我出發前的三個月離世,神讓我能陪伴她走過最後的日子,能不用帶著掛慮出工場。
  2. 家居——寶達邨的新單位
    由鴨脷洲搬到寶達邨的本意,是希望媽媽有一個較好的地方休養,讓身體漸漸康復;而且也希望日後當我們回港的時候,仍然有家可住。
    媽媽離世後,我不捨得這個單位。老公(杜牧師)一直勸我把單位交還政府,我遲遲未能決定。有親戚希望我把單位保留,讓他替我居住,直到我們從工場回來。也有信徒希望我給他居住,說會替我交租。最後當我下決定將單位交還政府,我的心頭大石放下了,頭也不回地離開,踏上了這條宣教路。
    多少的時候,我心中隱隱作痛,但必須告訴自己,這是我自己願意放棄的。就算看見人家有好的房子、買了房子,只能羨慕,不會埋怨上帝。下了這樣的決心,才不會動不動就向後看。
  3. 孩子的安危
    常有信徒會問我們:「為什麽帶孩子去宣教?」甚至有人說這個決定是「帶孩子去死!」感恩的是,即使我們遭遇車禍、被搶、被打劫、患病,但神仍保守我們一一平安經過。

前路茫茫:當我們到了南非的紐卡索,房子的後面正是一個廣大的草原,偶爾看見動物出沒(斑馬、鹿)。當我思想如何在這裡展開福音的工作呢?如何適應這個工場的服事模式/人手呢?尤其是遇到了一些反對的聲音,教會沒信徒,開荒佈道,獨力難支,真是有點前路茫茫的感覺。
如何克服這種前路茫茫的感覺呢?答案是禱告+慢慢適應眼前的服侍,繼續前進,加強探訪,努力與信徒建立良好互信的關係。

裹足不前:由於事工需要,我們要由紐卡索搬到伊麗莎白港(Port Elizabeth,簡稱PE),當時有點裹足不前的感覺,不想離開紐卡索,不想去PE。原因如下:

  1. 好不容易才在紐卡索適應下來,然後又要搬去一個新的地方,一切都要重新開始、重新適應、摸索、開展,實在有太多未知之數,所以感到擔心。
  2.  紐卡索的信徒剛與我們熟識了,如今卻要分開;加上教會才剛剛起步,正如他們所説:「我們仍是屬靈嬰孩」,作為屬靈父母,很捨不得他們。
  3. 孩子也是我們考慮的因素。老大當時12歲,就讀第六班(香港的小五),還有一年就要升讀中學,剛開始青少年期。他不太想離開紐卡索,想與朋友一起。他曾經對我説:「可以不可以不去PE?」當然不可以,我不能留下他。因為他,我們曾經裹足不前
  4. 當時我對神信心不足,但仍然學習順服,既然已經決定了,就不憑感覺,只管相信神的看顧保守。如果讓我再選擇,也許我會更多考慮青少年孩子的需要,以及紐卡索信徒的牧養,等到大家完全心靈預備好才變動。但PE那邊,因為有宣教士離開,教會沒有牧者,也真的需要填補崗位。心裡有很多的掙扎,很多事情是自己不知道,也不能完全掌握的,唯有放下交托神。

前無去路: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期間,我們順利回到香港述職,期間我在港因病要動手術,醫生不建議立即在香港注射疫苗。手術後我回到南非,在當地診所注射了新冠疫苗,並得到一張小小的疫苗證書卡。後來2021年,等到我們安排再回來香港的時候,才發現香港政府不承認南非政府發出的疫苗證書,這等於説我們不能回港。那時我們一面禱告,一面等待事情發展;等了兩個月,香港政府終於承認南非的疫苗證書,真是感謝神!另一方面,我的南非簽證當時已經過期了。因疫情的緣故,南非政府容許外國人延期居留,但政府部門幾乎癱瘓,沒有人辦公。我的簽證無法續辦,移民局要求我離境,若香港政府仍不接受我的南非疫苗證書,便不能回香港。那時真是感到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因簽證過期而要出境的人,或被罰款、或被列入黑名單内,五年內不能再到南非。那天在機場的海關櫃台,官員看看我的簽證,再看看我,然後蓋了一個印在我的護照上。那是個什麼「印」呢?我不敢看。離開海關後,才敢看看那個「印」,原來只是一個普通正常的出境蓋印!上主為我開了通達的道路,真是感恩。也在此謝謝曾為我們禱告的弟兄姊妹。

向前望:因著上帝的帶領,我們帶著百般不捨,千般的牽掛,離開生活了17年的地方;如今回到香港剛剛兩年,仍然想念南非的種種。目前,我的身體正康復中,每半年見醫生跟進情況;仍在適應香港特快的生活節奏。同時,我在差會任半職同工,繼續參與宣教的服事,希望能參與本地跨文化的服事。

  神帶領我們行一條新的路,一如以往,求主給我們信心,因為主向前望、向前行。

Read More →

純文字版

整裝待發

黃麗芬牧師│香港區主任

  小型貨車在陡峭山路上左行右拐的奔馳了一個多小時,好不容易才到達了山上的教會。這個接近「家徒四壁」的教堂,有種灰撲撲的感覺,四面的牆壁沒有任何裝飾,整個空間就只有一張桌子及一些櫈子。宣教士拿起掃帚,左掃掃、右掃掃,之後又拿起抹布,將桌子及櫈子擦乾淨。忙完了清潔,宣教士不知從哪裡找來的花草,看著就像是路邊野花,稍作整理,插了在花瓶中,作為明天崇拜的獻花,之後就開始預備明天要唱的詩歌……

  第二天一大早,宣教士開車到不同的村落,接載信徒到教堂參加崇拜;也有大孩子帶著小孩子、穿著「人字」拖鞋,在長長的山路上行走個多小時,來教會聚會。崇拜開始,沒有樂器伴奏,十多名信徒在宣教士的領唱下,同心讚美上帝,讚美的聲音在這狹窄的空間響遍;之後講道、報告、祝福,一氣呵成,全由宣教士負責。崇拜完後,開車將人送回村落,再回到教堂打掃衛生。夜幕低垂,漆黑無光的山路,夜霧漸起,這不是一個適合落山的時間,就在教會留宿;經過了疲憊的一天,宣教士癱坐在櫈子上,休息一會兒,還得爬起來,簡單煮點食物,草草的吃了一頓,再打水燒水洗澡。忙完一切事宜,宣教士終於能躺在床上,一閉上眼,腦海中就浮現某個大媽提起和兒媳婦的爭執、某大爹說幾個月沒有工作開不了飯、某兩個孩子因為一件陳舊的小玩具而打架……

  在宣教工場,尤其是「開荒」佈道點,不是說那一定是「荒涼」、「貧窮」的地方,縱然是在物質豐富的大城市,信徒一般都是數量稀少、靈命幼嫰、不明白或不懂得事奉。如此,不論是團契、查經、崇拜、福音聚會……所有的籌備、宣傳、邀請、帶領、信息分享、準備食物及事後清潔整理等等,都由宣教士一力承擔。

  當宣教工場上的教會開始成長了,信徒的牧養需求大增、事奉裝備及訓練的逼切性也增加了,還有教會的堂務、行政、財政等等都需要管理及安排。教會成熟到某程度,就要處理在當地立案註冊、書寫會章、行政架構、招聘、會計及核數等等,宣教士面對的事愈多愈「雜」了。

  做一個宣教士,尤其是單打獨鬥、開荒佈道的情況下,似乎真的要懂得處理很多事情/務?現實的說,或許沒有人真的認為宣教士是「全能」,卻總有些不切實際的期望。但是,不論是從個人需要或服侍需要來說,宣教士能多懂一些屬靈及生活上的「學問」及「技術」總是好的,例如神學基礎、講道、查經及帶組方法、探訪技巧、詩歌敬拜、樂器彈奏、唱歌技巧、清潔打掃、情緒管理、牧會哲學、行政管理、法律及會計基礎等等外,生活上也要懂得駕駛、洗衫煮飯、個人護理、生活及財政管理、娛樂、維修家居、學習獨處及活在人群中等等。加上在宣教工場很多挑戰,屬靈爭戰激烈,更需要有多人在背後支援。這些準備都非一朝一夕能建立或訓練出來,所以,一旦已確認了宣教心志後,就需要做很多準備了。今期的快訊,宣教士與你分享他們如何「準備」出工場。

Read More →

親愛的同行者:

        最近感染流感或新冠的人都有所增多,希望各位都能好好保重身體。

        在服侍上,這幾個月都在思想如何推動本地及海外宣教,又在想方設法招聚及幫助有宣教心志的弟兄姊妹,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宣教訓練;亦在思考如何建立團隊、促進良好溝通、改善系統等,也希望與教會/其他差會或機構重新建立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更需要籌備明年的五十週年慶典等,所以經常要與不同單位開會及溝通,有時往往一整天都是在開會,容易感到疲累。

        差會在幾個月前開始了本地跨文化的尼泊爾事工,我們服侍的對象有小學生、中學生及其家人。感謝主的恩典及感動,在考試季節前的一個月,有些剛考完DSE的大哥哥、大姐姐,願意抽時間幫助尼泊爾孩子預備考試。而在七月廿二日至八月九月連續三星期,逢星期一至四我們有暑期活動,但是義工大部份是退休人士,整個暑期活動的事奉人手更是寥寥無幾,故最多只能接受十多人報名。七月初和義工吃飯時,聽他們提到有些家長在截止報名後,多番懇切請求接受他們的孩子報名,因為他們過去幾年都有申請卻一直佔不到名額!最後我們再接受了兩位報名者,服侍的壓力也就更大了。求主憐憫,感動更多人——不論是短期(暑期)或長期(整年)的——能參與這事工。

        最近差會仍有不少挑戰。感恩是去年滯後的會計工作已經漸漸追上進度了,求主繼續加力給會計同工。由於最近雨水不斷,潮濕天氣,病菌肆虐,近兩個月有不少同工或其家屬、(在港或在亞洲區的)宣教士或其家屬都患病,有的感染甲型流感,有的感染新冠,也有皮膚出現問題,造成不少的身心靈的困擾。此外,有些宣教士在政局不穩定之地區服侍,不論是去或留都是掙扎,我也曾在治安環境堪憂之地服侍過,略為明白那份壓力。為著這些種種,這段時間的心情較為沉重及無奈。

        進修方面,由於常常開會,每逢到了晚上,已經沒精神讀書做研究了。六月底,在我母院的畢業禮上,有三位宣教學博士班同學畢業了,實在讓我羨慕。早前,我們課程的兩位老師相繼病倒,更提醒我要抓緊時間。何況,若不快點完成這學位,實在令我無法專心做差會的事奉。做研究者必須有專心、毅力、忍耐、節制及空間,求主加力加恩給我。我已安排了七月底回去巴拿馬做一些資料搜集,希望能有一個好的開始。然而,不論在香港或巴拿馬,都仍有很多事情需要跟進處理及安排,求主賜精神體力智慧、並保守旅途及行程都平安順利。

        多謝你滿有愛心及忍耐地看完我的近況。如你有一點時間,也給我留言,好讓我知道你的近況,及如何為你禱告,謝謝。

主內                          
麗芬                        
2024年7月22日

下載 PDF 格式(中文)

Read More →

代禱信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