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24快訊專題──理情「願」向前行宣教士分享原文)
――薔薇牧師(本團派駐創啟地區宣教士)
記得起初蒙召讀神學之時,我是自願選擇行一條上帝要我行的路。
在社會工作最初的六年,我都是順從父親的安排,但基於內心一種對人生的不滿足,毅然放下沉悶的工作,選擇進入一間福音機構中服侍兒童。三年後,心中仍然感覺不滿足,便選擇進入神學院接受裝備,宣教的眼界、胸襟,從此一點一滴埋藏在心靈的深處。
牧會四年後,便踏上一年半的短期宣教。在這經歷中,我需作選擇:宣教或是家庭。出工場時,爸爸已年過70,並發現患上癌症。當時,我在工場須3個月出境一次,心想仍然能回家探望父親。但爸爸的情況不如理想,一次從工場出境回家,爸爸要求我留港服侍他,我心想家中還有哥哥及媽媽可照顧他,自己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便完成這個旅程,就毅然改變過往完全順從父親請求的做法,繼續前面的宣教路。雖然爸爸在我這一年半的短宣過程中過世,神仍然恩待我,有機會在他離世前陪伴三天。感恩我沒有因此埋怨天父,相反在後來10年的差會事奉中,更懂得關心和探望宣教士患病及未信主的父母。期間,神也憐憫我,帶領了媽媽歸向祂,讓我能在祂安排的時候裡,毫無後顧之憂地踏上創啟地區宣教之路。
其實那一年半多的泰北宣教體驗,是日後創啟地區工場的跳板,之前要適應的是無毒的四腳蛇及蟋蟀等昆蟲,後來則要與有毒的毛蟲及嚇人的老鼠和蟑螂同住。泰北工場要突破的是學習語言,及操練作靈界爭戰,當中體會到與黑暗勢力對峙最有效的方法,是更倚靠上帝及對付自己生命中的罪。創啟地區工場要學習的,是環境的貧窮與心靈貧窮的掙扎。起初還覺得來創啟地區是讓自己有瘦身的機會,但隨著日子過去,更明白以色列人為何埋怨在曠野沒肉吃。當學生放假或上學後,便會想辦法捉麻雀及白鴿來補充蛋白質。除了照顧學生們的靈修生活外,也嘗試不同養殖方式以生產更多食材,去補充孩子們肉體的需要。
回想那段在創啟地區事奉的日子,挑戰很大,在生活適應上又非常艱難。由於工場是軍政府管轄的地方,不能住在服侍群體中間,每天工作至晚上9:00,便需要學生送我回旅館休息。冬天早晚都非常寒冷,停電及缺水是當地常有的現象,若不是上帝清楚的呼召,我是不會去這個工場的。猶記得在十多年前,新聞報導該地區因一場風暴導致罹難及失蹤人數達13萬人以上,當時就把我的心拉住了。在此之前幾年,開始帶短宣隊到這國家,看見神學院缺乏師資,學生中心缺乏資源,心中對培育青少年產生了負擔。回想當初差會國際總幹事為我開綠燈、教會主任牧師全力支持,及不同教會的弟兄姊妹願意在經濟上支持,這一切都看見神奇妙的作為。
由創啟工場回港後,經過兩年時間修復視網膜的損傷;安靜反省生命後,再領一隊短宣重返該地區。神用了兩件事讓我心裡的宣教之火重燃,篇幅有限,有機會再分享。這一程真是很特別的安排,每年除了能兩次返回當地教學外,上帝更為我開了咫尺宣教的機會,就是向在港工作的外籍傭工傳福音。經過多年事奉的歷程,無論是去資源物資缺乏的國家,或是近在眼前的不同族群,只要是上帝的呼召,我也願意盡我有生之年去服侍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