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文字版
本地跨文化宣教——印傭事工篇
本地跨文化之我在
薔薇│本團派駐香港本地跨文化宣教士
我自2014年從海外宣教工場返港後,看見大街小巷、住宅大廈或公園中,無處不是印尼姐姐的踪影,她們大多是陪伴長者晨運及買餸的。
追查外傭來港工作的歷史,緣於菲律賓政府為了增加外匯收入,在1974年實施「海外僱傭計畫」,鼓勵國民前往海外工作。與此同時,當時的港英政府有鑒於本地傭工不足,於是允許引入外來傭工 ¹。截至2019年,香港共有399,320名外籍家庭傭工,其中55%來自菲律賓,43%來自印尼 ²。印尼傭工之所以受歡迎,在於她們願意學習廣東話,正正切合現今社會人口老化的需要。教會有見及此,也開始思考如何接觸這個族群。
因應香港印傭數目不斷增加,差會也看見這個趨勢。筆者與差會商討後,便回應主給我的異象。印傭的本地跨文化事工,開荒階段因人手及資源短缺而舉步為艱,但上帝恩典夠用。開始時,先去印尼華僑教會聚會、參加「認識穆斯林」的講座、參觀不同教會的印傭興趣班、探訪基督徒經營的外傭中介公司等等。我也嘗試去認識她們的宗教及文化;近距離與她們接觸。在「邊做邊學」的過程中,適逢母會的小組組員帶了她家中的印傭信主,正在尋找栽培員牧養,由於那印傭來港已超過八年,能操流利的廣東話,她便成為我第一個栽培的對象。
在這個工作開始的時候,「探訪」這個意念常揮之不去。怎樣可以讓印傭姐姐和僱主同時都「開綠燈」給我們探訪呢?聯絡中介公司及「使命僱主」的意念再次在腦海中出現。在上帝的帶領下,認識了兩間印傭中介公司,她們都願意按要求提供合作的平台。期間介紹了一位印尼華僑姊妹進到中介公司工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姊妹感受到很多印傭因不懂廣東話而遇到許多困難,繼而產生開廣東話班的意念。與此同時,也招聚了幾位願意服侍這些姐姐的教會信徒。但她們是印尼華僑,廣東話發音不太準確,加上教會地方狹窄,沒有多餘空間作教學。
在上帝的時間裡,一切困難都能迎刃而解。2022年,透過一名弟兄認識了印尼華僑教會鄰旁的教會,透過崇拜信息分享本地跨文化的需要,會後竟然有5位姊妹願意回應教授廣東話,教會也願意提供地方上課。同年9月初,廣東話班便順利開學。經過一年多的課堂,現在穩定出席的學員徘徊在9至13人之間,感恩上帝為我們開了一個吸引印傭來聽福音的新平台。
為了迎合不同印傭的興趣,我也學了一套福音英語課程。疫情期間學習了網上教學的方法,讓師生們能無障礙地繼續教與學。期間更有兩位印尼老師願意幫助我們,讓我們經歷資源共用之美。
在「使命僱主」的推動下,透過探訪,知道一位僱主準備搬家,新居是一間有小花園的村屋。在疫情最嚴重、所有公眾活動場所都關閉之際,這地方就成為了中英文班的戶外活動空間,能在小花園中燒烤。在輕鬆的環境中,主人家的外母還帶了幾位印傭決志祈禱,僱主家的印傭不久也信了主。神的工作真是奇妙,超乎人所想所求。
我在印尼姐姐當中服事,更是在神的恩典下。我需要大家也在其中,有份被祝福和祝福人。現實上,我們需要你們的參與,就是以金錢、禱告和時間來支持這個事工;更需要願意委身神的宣教同工,有教學經驗或恩賜的同行者,一起來服侍這群體;若有感動,歡迎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