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文字版
工場專輯
烏干達 Uganda
(由本團派駐烏干達宣教士吳天德牧師、吳陳淑吟師母編寫)
談非洲,不少人想起的是酷熱的沙漠、茂密的雨林。但位於非洲東部的烏干達,卻是氣候宜人,全年氣溫攝氏16-26度(華氏60-80度)。這內陸國家雖然橫跨赤道,但因位於海拔1000米的高原上,又瀕臨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維多利亞湖」之邊,境內山水相間,湖泊甚多,故有「高原水鄉」之稱,「非洲明珠」美譽。
1986年穆塞韋尼(Yoweri Museveni)就任烏干達總統,結束多年內戰,局勢穩定下來,社會、經濟全面發展。十年前我們初踏烏干達,所獲資料甚少,只知她是個發展中國家,與非洲、英美、東南亞等國家商務頻繁,交易暢旺;先是吸引個別人士前來經商,後有公司企業進駐,而華人窺見商機亦不遠千里而來。
2016年總統穆塞韋尼連任後,社會更形穩定,吸引更多外資。除增加本地人的就業機會,也有更多華人工商及專業人員進來。走在首都坎帕拉的街上,隨處見到華人身影,更有攜家帶眷一起居住下來的。
我曾問他們為什麼來烏干達?
- 一位說在老家,競爭太激烈,若沒有寬廣的人脈或雄厚的資金,小本生意根本無法競爭,但這裡則商機無限。
- 一位提到早前來過烏干達,之後去了北美的。經過一段日子,發覺非洲還是有更多發展機會,於是回到烏干達 投資設廠。
- 一位曾在烏干達打工的說,雖然生活上老家比非洲好,但烏干達的工資又比老家高,所以就來烏干達工作了。
華人來烏干達發展,有開餐館、超市、工廠的,做物流運輸、貨品批發的,除了自己來,也會召聘同鄉來做行政管理等工作。
- 一次外出佈道後,我們到華人超市買東西,遇見一位年輕人,很自然的將福音單張送給他,並邀請他來教會崇拜。後來真的在教會見到他。之後,只要不用出差,他 都會來參加崇拜並信主,直到約滿回國。之後聽到他在 老家受洗的消息,我們著實感恩。
- 有一對年長夫婦來烏干達探望女兒,他們什麼都不信,只信自己,但不排斥跟著女兒來教會崇拜。幾次家庭探訪後,他們夫婦就決志信主,回鄉後仍往教會崇拜。
在這裡,有些人來教會是受同事、朋友邀請;有些是來烏干達商務考察,順便到教會看看可否碰到人脈資源。無論短期逗留,或是只見一次面,只要碰到他們,我們都會把握機會,跟他們交談及分享福音。
你問為什麼他們願意來教會聚會?
- 或許是真誠吧!教會弟兄姊妹間的分享與代禱,如家人般溫馨,是他們在其他團體中沒有經歷過的。
- 當然,他們歸主的路亦不容易。因為他們起初的動機是來賺錢,信主,原是想都沒想過的事!幾經思考一番,終於放下一切,接受耶穌基督是主。
2020年,我們成為中華福音使命團的宣教士,開展華人福音工作,並服侍本地的貧窮人:
我們的計劃,是關心在首都坎帕拉的華人,並物色地方作教會崇拜聚會。希望第一年能邀請到10位未信主的朋友來教會,領他們歸主,接著栽培和聖經教導,使他們成為主的門徒,能與我們繼續外展佈道,在坎帕拉地區向華人派發福音單張,商店佈道,家庭探訪等等。
近年較有機會在四出走訪,我們亦接觸烏干達人。隨著華商增加,烏干達人也想學習中文,增加工作機會。我們就以此為切入點,教他們中文,開展本地人的福音工作。
烏干達人對基督教的反應?
他們大多知道有基督教會的:
- 本地人的教會會在社區有不同形式的服事,比如醫院探訪關懷,在村落派發物資給有需要的人。
- 若地方領袖或家族長輩是基督徒,其成員都會自稱是基督徒。
- 主日街上,你會看到穿著端莊的本地人,他們大多是前往教會參加崇拜。
當然也有未信者,他們對福音冷淡,也是最需要福音的一群!
與烏干達人相處,難免有文化衝擊。初來時,最不習慣優柔的處事作風和散慢的辦事效率。後來經常聽到烏干達人說(TIA)&(TIU)。這二個字的意思是「TIA:這是非洲(This is Africa)。」「TIU:這是烏干達(This is Uganda)。」神提醒我們,這裡是非洲!要轉換另一角度來評價!我們豁然開朗,從此安然。
與烏干達人相處其實不難,只要你真心跟他們做朋友,放下自我民族優越感,持尊重的態度。他們就會親切地回應你。如果你能用他們的語言打招呼,他們倍感喜悅。
聖經說:神是不偏待人的。既然神愛他們,讓我們也學習去愛。
我們在本地一清貧學校義教中文,來上課的有學校的學生和老師。每次進入課室,他們臉上洋溢著歡喜的表情,並且拍手歡迎。上課時,學生都非常用心認真。雖然中文的發音和文字的筆畫令他們感到艱難,但沒有人退縮。在每課完結前,通常會有個富趣味性的分組比賽,讓學生感受學中文的樂趣,也促使他們彼此腦力激盪。
學生上中文課時的熱切與投入,常帶給我們很大的鼓舞!聽著他們用普通話唱著的經文詩歌,祈願詩歌的信息進入他們的心田中,得以生長!
烏干達國徽上寫著一句格言:
For God and My Country (為了上帝和我的祖國)。身為烏干達的國民,必定效忠上帝和自己的國家。作為天國的兒女,你要為誰盡忠?為誰擺上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