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身份

archive

Home Category : 宣教╳

宣教╳身份

  劉健明:俾個機會我!
  陳永仁:點俾機會你?
  劉健明:我以前無得揀,而家我想做個好人!
  陳永仁:好吖,你去同法官講,睇吓佢俾唔俾你做好人!
  劉健明:咁即係要我死?
  陳永仁:對唔住!我係差人!
  劉健明:邊個知……?

  這是香港電影《無間道》最經典的一幕,在天台上劉健明(劉德華飾)與陳永仁(梁朝偉飾)的對話。

  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那麼黑白分明,似乎有很多灰色地帶?或是白中有黑、黑中有白?那究竟誰更似白?誰更像黑?真是問一句「邊個知?

  在「黑社會」中的臥底警察,每天都要在內心提醒著自己是真正警察,外表卻要扮演十足十的黑社會黨羽之行事為人。要融入他們當中,就要越過些自己的界線。不然會被當作「二五仔」,死路一條。可是越界多了、越界深了,卻又背棄了某些警察守則,犯了法。久而久之,他們內心總會問「我究竟是古惑仔?還是差人?」「邊個知?」「邊個信?」「點信你?」在古惑仔眼中,你很奇怪,猜疑是不是警察?在警察上司眼中,你好像當古惑當久了,懷疑是不是變了節?自己又問「怎麼我裡外都不是人了?」……

  在那些受宗教限制的地區及國家,因為不可以直接以宣教士身份入境,所以只能透過其他身份進入,福音的傳揚亦受諸般的限制。在香港教會內外傳遞有關宣教士的消息,大多是隱晦而簡短,怕不小心洩露宣教士身份。這讓在創啟地區服侍的宣教士,更蒙上一層看不清的神秘「臉紗」。而宣教士在工場本地,更是小心謹慎而低調,越敏感的地區就越更甚。

  所以近年「營商宣教」好像成為一個熱潮,因為可以讓宣教士以正當的身份進入這些限制的地區及國家。不過,洛桑會議定義「營商宣教」是:「可持續和有盈利的商業行動。定意對人及國家帶出天國目的及影響。著重經濟、社會、環境和靈性果效,並實現整全轉化。關顧世界上最窮困及最少聽聞福音的群體。

  這好像並不是,我們以為字面上的意思?──以營商作為遮蓋的身份,從而取得居留並從事傳福音的工作。

  我認為,就算是「表面」身份,都應該要活出這個表面身份。是說去旅遊,就真的要去逛逛旅遊景點之類的。是說去退休,就真的像過退休般的生活,四處優游。不然鄰居問起,你想編個什麼故事去騙他?又或是你想東拉西扯般忽悠他?那一點點的「謊言」或「隱瞞」會不會給魔鬼留地步了?為了遮蓋一個小小的隱瞞,又編了一個更大故事去隱瞞?雪球越滾越大?那一點點的「壓力」累積,最終突破臨界點,就是雪崩了……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建立在信任、真誠與尊重。尤其他們這些很重視關係的地區。難道,建立在「隱瞞」上的樹能結出好果子嗎?

  正如劉健明,他在警察中臥底時,做了多少壞事?做了多少好事?現在用自己的方法去洗底後,他以後就能清清白白了……?

*現實生活中,你是否周日跟平日是兩個樣子……?

Read More →

宣教╳失敗

  某回,小編邀請宣教士撰寫《宣教╳》專欄,因為小編相信宣教士書寫的角度,會帶來另一層次的反思、學習與提醒。
  之後收到宣教士的回覆,表示由於工作繁重,或是身心需要,或是某些未確定的因素,一一給小編推辭。
  小編心想,難道「成與敗、對與錯、剛強與軟弱、得勝與跌倒……」,就不能成為題目嗎?好吧,新一年讓我們一起繼續宣教反思……

  蘋果電腦創辦人喬布斯,在史丹佛大學的畢業禮上勉勵畢業生,說:他三十歲那年,公司剛推出新的麥金塔電腦。回想公司起初從兩個人開始,到那時聘有四千名員工,公司價值二十億,正在意氣風發的時侯,沒料到竟被踢出公司,失業了。之後的幾個月,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甚至想要離開矽谷。但隨著時日過去,他發現自己仍深愛著已往做過的事,就是發生了被背叛這樣的事,都不能改變他的初衷,所以決定重新開始。他笑說「被蘋果電腦開除,是我所經歷過最好的事情。從新開始的輕鬆,解除了以往成功帶來的沉重,讓我進入了這輩子最有創意的時代。」

  愛迪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吧!他歷經過一千九百九十九次的失敗,才成功發明電燈。那時有人問他:「你是否打算嘗試第兩千次失敗?」愛迪生回答:「那不叫失敗,那是我發現了有哪些方法做不出電燈。」

  成敗、得失、生死,我們或多或少都經歷過。我們亦常常聽到很多「上帝聽禱告」的見證,神怎樣拯救了我之類的……。可是,若我們為某件事情禱告了三年,卻還未成就,是不是上帝就沒有聽我們的禱告了呢?

  本團派駐南非工場宣教士杜文翰牧師師母,多年前曾因簽證審批一度拖延而被逼逗留南非,未能回港述職。差會、他們的差派教會、弟兄姊妹和他們自己都迫切為簽證祈禱,幾年過去卻仍未見開路。總幹事朱昌錂牧師提醒我們「你們祈禱,連自己都不相信會成就,那事又怎可能成就?」……後來簽證終於簽發了,卻又不是我們的預期!一家人一起申請,先是女兒的批出了,之後是牧師的,接著是師母和大兒子的,但二兒子的簽證卻一直沒有消息。我們都在想,神啊!這是在演那齣戲啊?我們又繼續祈禱等候。最後杜牧師決定先與大兒子和及女兒回港述職,杜師母待二兒子的簽證批出後就回香港會合。只是,杜牧師述職完畢,二兒子的簽證還未批出來。我們還在雲裡雲霧,不明所以,直到杜師母計劃回港,我們才拼合起這幅拼圖,神的心意超過我們的想像。在杜牧師完成述職離開香港的翌日,杜伯母身體不適去見醫生,經過多次覆診、轉介、檢查及化驗後,證實患上肺癌,由於杜伯母一人在港居住,所以杜師母一人回港述職,並照顧杜伯母,陪伴她接受治療。最後二兒子獲發簽證,杜牧師帶著兒女回來一家人陪杜伯母走過人生最後的一段路程。原來神自有祂最奇妙美好的安排。

  在這場祈禱爭戰中,我們宣教士、教會的弟兄姊妹、差會的同工共同經歷,我們學懂了恆切禱告並信心等侯。重點不只是看結果,更重要的是我們與神同行,並共同面對的態度,將主權交回在神的手中。

*失敗究竟是怎樣定義?現實生活中,你能引以為傲的是什麼?主的門徒所看重及標榜的又是什麼……?

Read More →

宣教╳想像

……被祢的榮耀環繞,我會有什麼感受?耶穌,我會為祢起舞嗎?還是肅立敬畏祢?在祢面前,我會是站立著?還是俯伏在地上?我會唱哈利路亞嗎?還是連開口都不能夠?我只能想像……

這是美國基督教樂團《憐憫我》的成名曲《I Can Only Imagine》的副歌。你有沒有想過,被神的榮耀環繞會有什麼感受?什麼是神的榮耀?沒真實去經驗過、沒親身去感受過,是想像不到的。唯有你自己親身去經歷及感受,才能知道。

某天,三隻青蛙在閒聊。紅色青蛙說:「今天的天空又是那麼的圓潤!啊!啊!」綠色青蛙答道:「是啊,還是那麼方正。」藍色青蛙回應:「嗯,還多麼廣闊的天空啊。」紅色青蛙感嘆道:「聽說我們所處的地方是圓圓的,叫做地球。」綠色青蛙回應:「紅蛙,你錯了,我聽說有航海蛙見到世界的盡頭,他們看到船都有那裡掉下去了,所以我們所處的地方應該是方正的。藍蛙,你說是不是?」藍蛙答:「我聽到的是,叫什麼什麼天圓地方?聽是聽不明白,我只是知道無論是天、地、海都一望無際,所有的冒險蛙去探秘後從沒再回來。」三蛙同時感嘆:「喔喔,還是在家好喔!」。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沒親自看過的、感受過的、經歷過的,是體會不出及想像不到。按三隻青蛙的理解,我們不能完全否定他們是錯的。只是因為他們仰望天,一個是圓,一個是方。世世代代都是這樣。一隻老虎在貓群中長大,他又怎知道自己原來不是貓?

在過去一年,我們找了小撮朋友來分享宣教。感覺是,大家都在不同的井中,講說著自己的天空。其中很多時大家都有共鳴,又很多時大家都感到孤單。然而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宣教,我們都各出奇謀,形形色色。讓人最感慨的是,在同一片天空下,許多人仍是各家自掃門前雪。難道就如我母親常常碎碎地念:「現在的人很自私」?

耶穌,被祢的榮耀環繞,我們會有什麼感受?我們一起為祢起舞嗎?還是一同肅立敬畏你?我們在祢面前,會是站立著?還是一起俯伏在地上?我們同唱哈利路亞?還是連開口都不能夠?我們只能想像……

*現實生活中,你是……?

Read More →

宣教╳根基

一位鄉村的財主看見一位富豪在鎮上蓋了一座漂亮的樓房,第三層是個華麗的樓閣,心生羨慕,就想也為自己建造個華麗的樓閣。財主找來建築師,請他建造。

開始時,財主見建築師在土地上量度規劃,心生疑惑,問道「幹嗎要量度規劃?直接造那第三層的樓閣就好了!」……

……建築師回應「那有不做地基的?不建一樓如何建二樓?不建二樓又如何建三樓?」富翁直說「我不要下面的兩層,除了白白花錢外,更浪費時間,我需要的是第三層!」

這個『空中樓閣』的典故,是在說人不切實際。想站在山頂,卻不想從最低開始,豈不是說就只想『一步登天』?這個比喻是較誇張及極端,但卻又是絕對的真實!

二○一八年度邵逸夫數學科學獎得主路易•卡法雷(Luis A Caffarelli),因在偏微分方程上有突破性的工作,包括創立一套正則理論,適用於如蒙日—安培方程等非線性方程,及如障礙問題等的自由邊界問題。這些工作影響了該領域整個世代的研究,使他獲得該獎。

看完,明白他在說什麼東西?

在維基搜尋解答:偏微分方程式(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縮寫作PDE)指含有未知函數及其偏導數的方程式。描述自變數、未知函數及其偏導數之間的關係。符合這個關係的函數是方程式的解……一個偏微分方程的定解問題,若其定解區域的部分邊界是待定的,它和定解問題的解彼此相關且必須同時確定。這類定解問題,人們稱之為自由邊界問題,其待定邊界稱為自由邊界。所有自由邊界問題都是非線性問題……自由邊界問題的研究有著廣泛的實際背景。在滲流力學、等離子物理、塑性力學、射流等方面都提出了各種不同形式的定常和不定常自由邊界問題………………

看完,明白他在說什麼東西?

很多人都『知道』及『認識』『基礎』的重要性,但又有多少人是『認真』『看待』並『持之以恆』的『重視』它?

要看得明什麼是偏微分方程式,必須先要懂得很多不同的基礎數理及公式。有很多複習的問題,在去蕪存菁或回到問題的根本時,往往都是由很多『基本』的問題所組成。

樹木要長得高長得大,視乎它的根扎得有多深多廣。正所謂「根深不怕風搖動,身正不怕影子歪」。樹要長得高大,根只是扎得深不夠!根只是扎得廣亦不夠!因為風一吹就倒了。樹根必須扎得又深又廣,才能在風雨中站得穩。很多人只是在談論樹的『繁枝』『末節』、『花朵』『果實』,卻忽略了在泥土下的根本。這是『本末倒置』『捨本逐末』!

現在人們談論宣教亦是如此,講很多方法吖、策略吖、問題吖、工作吖。短宣隊就係成長吖、培靈吖、佈道吖、培訓吖……是的,這些都很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現實生活中,你有什麼是持之以恆的,是本?是末……?

Read More →

宣教╳職分

李白在《俠客行》中,是這樣描述俠客的「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俠」在傳統中國社會裡,有特殊的意義。「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在某程度來說,我認為每個基督徒都是「俠客」……

試想想,其實在我們身邊都不乏臥虎藏龍,他們都是一群「無名俠客」。你看看左上方那位,或許她就是「禱告俠客」,每天都會為世界各地的人禱告,祈求著平安及和平;而右排第三個可能是「奉獻俠客」,他每月都為世界各地有需要的人奉獻金錢和禱告,祈求能幫助他們一點點,可以改善生活;再看看你後排左二那位,他應該是「關懷俠客」,他每日都去給露宿者派飯,並和他們一起吃飯聊天,關心他們……。這些每天都默默地與主同工的人,都是神所愛、所用的謙謙君子;他們都不曾記下名來,只是謙虛溫和地持續做著主喜悅的工作。

但是有些「俠客」卻好像會漸漸地忘記了初衷?他們持續的原因,已經不單是為神,更多了一點點為自己的名譽。想讓人記住他?想在歷史中留痕?漸漸地他們就成為了馬太福音六章五節所講的人。這些變了質的俠客依然在做著主的工,只是沒那麼的純粹了……。

又有些「俠客」,做著做著,為增加成效,就引入現代化的管理學、科技等的方法與技術,又慢慢偏離了初衷。他們依然是在做著主的工……。

當然,正如保羅在腓立比書一章十八節說:「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他們做著主的工,我們還是會歡喜的,並且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

那我們呢?那為什麼耶穌要問彼得三次「你愛我嗎」?我相信其實真心與假意還是有分別的……。最後用民數記十八章二十節,耶和華對亞倫說的話互勉:「你在以色列人的境內不可有產業,在他們中間也不可有分。我就是你的分,是你的產業。」讓我們不忘初心。

*現實生活中,你是哪一種呢?還記得你的初心嗎……?

Read More →

宣教╳揀選

某國的農家在某年想出一個計劃:他將一塊馬鈴薯田劃分成好幾個區域,然後募集出資者。農家負責播種採收,按區域的收成把所得的全部寄給該區域的出資者。到了收成的季節,每個出資者都收到馬鈴薯。

開箱一看!卻是大小不一的馬鈴薯,有奇形怪狀的、有爛掉的……

其實以食用馬鈴薯為例,在農家收成時大概有一半會歸類為爛的或是NG商品(即:外型不佳、有傷痕、爛掉、太大太小、被蟻咬、尚未成熟等)。平常在超級市場見到的、買到的,都是經過農家及商人精挑細選的!像我們買橙的時候,總是左揀右揀、又拋又捏。揀皮薄光鮮又重秤的、揀標籤、揀代碼:什麼4012、什麼3107。

有時在想,我們處身現代社會中,好像都太過看重物質與及自己的感受,付出多少,就要收回多少,等價交換。要公平、要公義、要自由、要理想、要有得揀!卻很少談到無私、奉獻、犧牲等等。

「如果有一個人手戴金指環,身穿華美衣服,進入你們的會堂,又有一個衣衫襤褸的窮人進來,你們就看重那個穿華美衣服的人,說「請坐在這上座」,卻對那窮人說「你站在那裡」,或「坐在我的腳凳下邊」。難道這不是你們中間有了歧視,而你們也成為了心懷惡念的審判官嗎?我親愛的弟兄們,請聽,難道神不是揀選了世人眼中的窮人,使他們在信心上富足,並且承受他的國度嗎?這國度是他應許過賜給愛他的人的。(新漢語譯本──雅2:2-5)

「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約15:16上)、「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一4:19)。

其實在農家眼中,大小不一的、奇形怪狀的、部份爛掉的馬鈴薯,都是可以吃的食物。農家將NG貨送去食物加工廠處理後,餘下的大多是給自己吃或分送給附近的鄰居。他們不會隨意浪費,只需切去爛掉的部份,就可以將它們煮成各式各樣的美味的食物。

*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常常計較?還是「mai-pian-lai」*……?

*泰文mai-pian-lai(不要緊、沒關係、沒事)
泰國人的生活步調比較悠哉悠哉,對於細節沒那麼計較,所以就常聽到他們說「mai-pian-lai」沒關係沒關係。隨時保留一點迴旋空間給對方,退一步海闊天空,所以泰國人總是給人快快樂樂的印象。

Read More →

宣教╳合作

香港樂壇,不時有流行曲歌手與交響樂團/中樂團合作演出。有歌手指由於聽眾的習慣,這類演出往往會將焦點落在歌手身上,而忽略了樂團豐富多彩的演奏。有時歌手將流行音樂慣用的節奏組合帶入,犧牲了樂團本身富有的層次與細膩,珍貴的樂團聲音淪為背後的陪襯,很可惜。

所謂的合作,不就是將雙方的優點激盪,發揮出兩倍三倍的效果,以達到雙贏?……

可惜的是,現實中人們往往只著重自身利益,「合作」只是達成賺取更多利益的手段。以盡可能少的投入去賺取更多的利益。表面上是「合作」,內裡卻是把別人「當槍使」互相計算。

說回那歌手與中樂團的合作,他們達成了共識。歌手只有兩首歌是自彈吉他伴奏,其他的全交給中樂團負責,更不會引入西方樂器,務求突顯中樂音色的細膩。後來更有感而發地問「什麼是中國音樂呢?中國音樂並不單指是用中國樂器演奏或填上歌詞,而是一個發自內心的感覺,是一種對情的留戀及嚮往。

「合作」最重要的是「真誠」及「交流」,目的是雙贏。將雙方的優點最大的發揮達到兩倍的效果。就像物理學:波的疊加原理(Superposition Principle),兩個波之間的振幅及頻率達致重合時,其振幅直接相加,而彼此間又互不影響。如圖紅色波和藍色波,則會合成如綠色波般。

「交流」並不等於「妥協」,而是彼此達成「共識」。互相「欣賞」及「尊重」,期盼彼此都有得著。不是甲方邀請乙方來,名為合作/交流,實質卻是邀請乙方來幫甲方做事。

可怕的是,不是因為我們在利用別人,卻因為我們在追求快速和效率,成就了某方幫另一方般。在合作的事上我們小交流多分工,以在限期前完成為目標,卻不是為做好事情而努力,導致雙方都投入多卻成效不顯著。久而久之更成為習慣。

有多少出名的建築師、設計師、音樂人等,不是花了好幾倍的努力去交流溝通?我們只看到他們所成就的卓越創意,卻忽視那些在過程及當中所付出的努力?

在宣教服侍當中,又是否……如此?

現實生活中,你肯定不止一次與人合作過,你又是怎樣選擇的……?

Read More →

宣教╳好玩

提起「好玩」你會想到什麼?是某主題公園?是某次旅行?是某個遊戲?是某種運動?但你……就沒想過返工會很好玩嗎?做會計的對著0-9的千變萬化數字組合,不覺得好刺激好玩嗎?做客戶服務的對著無數客戶群,不覺得人生閱歷豐富好玩嗎?做教牧同工的對著每周的講章,不覺得精彩好玩嗎?做家庭主婦的想著今晚食什麼菜,不覺得幸福好玩嗎?

好吧好吧,各位弟兄姊妹冷靜啲。那位弟兄先放下你手上的摺凳……

是不是很想說傻的?是不是變態?你是被虐狂?

我知道環球影城好好玩。我知道瑞士旅遊超正。這些「好玩」都是情感及官能上的。而我指的「好玩」是態度上的,但又不是在說苦中作樂那種!這只在乎你能否在工作或事奉中,找到其中的意義與樂趣。

後漢書光武帝紀下:「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數引公卿、郎、將講論經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見帝勤勞不怠,承閑諫曰:『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性之福,願頤愛精神,優遊自寧。』帝曰:『我自樂此,不為疲也。』」

我們中福團的國際總幹事朱昌錂牧師常說:「宣教好好『玩』」。嗯,是的,因為每當一個人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時,就不會認為艱苦,更不會單單當它只是工作,反倒能樂此不疲,享受其中。

齊王紀:「善為國者必先治其身,治其身者慎其所習。所習正則其身正,其身正則不令而行;所習不正則其身不正,其身不正則雖令不從。是故為人君者,所與游必擇正人,所觀覽必察正象,放鄭聲而弗聽,遠佞人而弗近,然後邪心不生而正道可弘也。」

我們就像一個空空的杯子,慢慢被水注滿,然後又倒出來,然後又填滿。若你盛載的是苦水,把它倒出來,怎可能會是甜的?若八分苦兩分甜,倒出來的仍是苦的。所以心正則其身正。當你心中充滿上帝的恩典及愛時,怎可能會流出苦水呢?

現實生活中,你問問自己你杯中裝載的比例是怎樣的呢……?

Read More →

宣教╳毅行

宣教X___-06常有人問宣教士「為何你們能這麼長久地留在工場呢?」我有時會想,這問題其實並不是在問宣教士,而是他們在問自己,在問自己的內心為何憂悶。

現代人的生活越發多姿多采,節奏亦越來越急速。可能大家都沒有在意,你換手機、衣服、鞋子的速度是否越來越快?對飲食、興趣等是否亦越來越快厭倦?在豐富多彩的世代,同樣的價錢,你可以有更多不同的選擇,你亦有無數的藉口合理化轉換東西。工作不順心?換!男女朋友不體諒?換!丈夫妻子不和諧?分開吧!在這樣的文化薰陶下,你不難想像弟兄姊妹會這樣問……

在剛過去的十一月中旬,又是一年一度的「樂施毅行者」活動。借問一下,你身邊有沒有弟兄姊妹參加呢?你可以有千萬種理由參加,亦有千萬種理由拒絕參加。「理由」沒分高尚、貴賤、合理、對錯等。其實答案就只是你願不願意。

同樣是博士畢業,你同學早已高薪厚職,你卻在宣教工場上做「蚊型」教會的牧師,信徒小貓三四隻;同樣是牧者傳道,你同學有好友親朋常聚一起,你卻離鄉背井孤身異鄉中,被本地人討厭,拒絕相信你傳講的耶穌。許多許多的「同樣」,許多許多的「你卻」……

我深深相信,每個擺上自己為主獻身的宣教士,絕不會是後者。然「我的心尊崇主,我的靈因神我的救主而歡欣。」(路一47—新漢語譯本)這句話應該充分代表他們的心聲。

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何你們能這麼長久地留在工場呢?」其實你是不是在反問自己呢?若果你真是喜歡願意,你若真是認同。你應該不會問這個問題吧?

最後以一則耳熟能詳的故事共勉之:

「李白讀書未成,棄去。道逢老嫗磨杵,白問故,曰:「欲作針。」白笑其拙,老婦曰:「功到自然成耳。」白大為感動,遂還讀卒業。卒成名士。」陳仁錫《史品赤函》

現實生活中,你是以得失價值當作法碼,……?

Read More →

宣教╳態度

宣教X___-05春秋時代,楚莊王在一次平定叛亂後大宴群臣,酬謝有功將士。美酒佳餚,觥籌交錯,直到黃昏仍未盡興。楚莊王命人點燭,繼續夜宴,更吩咐自己最寵愛的兩位愛妾許姬和麥姬輪流向文臣武將們敬酒。忽然疾風吹過,燈火熄滅,漆黑中竟有人斗膽捉住許姬的手;拉扯中,許姬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纓帶,並向楚莊王呼喊,點燈後要捉拿這無恥之人……

故事後來怎樣發展?如你是楚莊王、是許姬、是那失儀者,你會怎麼應對?……

……楚莊王沒有立即下令點燈,卻大聲說:「寡人今日設宴,務要諸位盡歡;現請諸位脫下帽纓,使能更加盡興。」當燈火再亮時,將士中無一戴冠。席散後,許姬嬌嗔楚莊王不給她出氣。楚莊王說:「此次君臣宴飲,旨在融洽關係。酒後失態乃人之常情,若要追究,加以刑責,豈不大煞風景?」

過了三年,楚晉交戰,一位武將總是在前領軍,奮勇殺敵,楚國大獲全勝。楚莊王問那位武將:「我的德行淺薄,又不曾優待你,你為何竟毫不猶豫的為我出生入死呢?」武將回答說:「回王,我本是該死的!那次我酒醉失儀,王沒緝我、殺我。我豈敢忘卻此大恩大德,故要為王鞠躬盡瘁!」

這結局有沒有出乎你的意料?他們的對應反映他們採取什麼「態度」。若是事情倒轉,是楚莊王輕薄武將的妻子,結局將會怎樣?為什麼?

孟子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中國傳統觀念「五倫」說:「父子有親、君臣有義、長幼有序、夫婦有別、朋友有信」。所謂的「君」「臣」,可以延伸至「上」「下」的關係。

宣教工場上,宣教士處身異文化,要融入當地生活、與當地人親密交往,許多時是困難重重。宣教士必須以謙卑真誠的態度住在他們中間,關愛他們,讓他們看見基督生命的見證,才是進入他們內心世界的唯一法門。

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常常抱怨指責?還是多有寬恕體諒?是真心意誠?還是隨便敷衍……?

Read More →

代禱信 分類